菩薩蠻·西湖

《菩薩蠻·西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上片寫天意留人,然後推進一層刻畫作者內心活動,即使今日留得友人,明日行者終當行,那情景仍然令人腸斷,所以今日留君終是徒然。下片借佳人泣別再寫離情,最後寫送行者比行者更加傷心。該詞用第三人稱寫法幾經轉折,將離別情思表達得委婉曲折。

作品原文

菩薩蠻 ·西湖

秋風湖上蕭蕭 雨。使君 欲去還留住。今日漫 留君。明朝 愁殺人。

佳人 千點淚。灑向長河水。不用斂雙蛾 。路人 啼更多。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後來成了詞人用以填詞的詞牌。為雙調,四十四字,屬小令,以五七言組成。下片後二句與上片後二句字數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②蕭蕭:同瀟瀟,形容風雨急驟。

③使君:漢代對太守或刺史的稱呼,這裡借指送別的對象陳襄。

④漫:枉,徒然。

⑤朝(zhāo):早晨

⑥佳人:美女,指宮妓。

⑦斂(liǎn)雙蛾:即皺眉,此處指流淚。

⑧路人:指站立在路旁送別陳襄的杭州百姓。

白話譯文

秋風徐徐,湖上風雨瀟瀟,你剛想啟程,又被雨留住。今日枉自留你,明天我會十分憂愁。

送行的佳人們的千滴淚,一起灑向錢塘江水。不用為分別而愁苦,你不見路上還有更多的人在灑淚相別。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八月,陳襄罷杭州知州任,將赴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任知府,該詞是蘇軾在西湖送別陳襄時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上片先寫天意留客。“秋風湖上蕭蕭雨,使君欲去還留住。”西湖上的晴雨變化是常見的現象,離任的太守陳襄將要遠行,卻被風雨留住。這是天從人意的美事,老天爺仿佛被送別的人們所感動,所以才特意以“蕭蕭雨”“留住”客人,滿足了大家的心愿,這是老天有情。接下來蘇軾筆鋒陡然一轉,“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殺人。”為何這樣寫。接下去蘇軾又把筆鋒收回來,申述了一個使人信服的理由,“明朝愁殺人”原來是離情再經過一夜的醞釀和蓄積,會變得更深更濃,到明天送別時一下子爆發出來,會把人“愁”死的!可見老天有情,人更有情。經過這一縱一擒,心理上或情感上的迴旋跌宕,蘇軾將離情推向了縱深。

下片轉換角度,寫動人的送別場景。“佳人千點淚,灑向長河水。”這兩句寫“佳人”泣別,“佳人”是指送別陳襄的一群官妓,同“長河水”聯繫起來,一方面是由於陳襄乘官船,從水程赴任,另一方面暗用了江淹《別賦》中的詞語,“怨復怨兮遠山曲,去復去兮長河水。” “佳人”泣別是情重怨深的表現,這就把離情推向了一個高潮。“不用斂雙蛾,路人啼更多。”這兩句又峰迴路轉,別開境界。蘇軾像是對“佳人”們說,你們還是收住眼淚吧,且看站立在大路兩旁的杭州百姓,他們哭得比你們還要傷心呢!廣大百姓自願前來送別一位離任的地方官,盡情揮灑淚水,離別場面莊嚴、感人。可以說,這是百姓對一位官員的最高褒獎。蘇軾這樣寫,非溢美之辭。是蘇軾從側面寫出了陳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績,在把離情推向極頂的同時,也暗含著對陳襄流惠於民的讚頌。

全詞無一處直接抒寫蘇軾自己當前的離愁,蘇軾僅僅是一個旁觀者而已。但又無處不滲透了蘇軾濃重的離情別緒。蘇軾在對實際生活觀察和體驗的基礎上,選取了獨特的藝術視角,出奇制勝,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名家評論

山東省歷史學會常務理事孫言誠《蘇東坡詞選》:該詞用第三人稱寫法,作者不直接出現。留人的秋雨,灑淚的佳人,泣啼的百姓,都是以第三者的口吻,客觀敘述出來的。但在這客觀敘述中,作者的主觀感情卻貫串始終,無處不在。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作者介紹

菩薩蠻·西湖 菩薩蠻·西湖

蘇軾(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蘇軾七集》,《蘇軾詞》,《蘇軾易傳》,《蘇軾樂府》等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