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所觀四智

(2)隨觀察者智轉智,謂已得殊勝禪定之聖者於修觀時,觀一境而眾相現前,故知境界非實有。 (3)隨無分別智轉智,謂對已證得無分別智之聖者而言,一切境相皆不現前,故知境界之非實。 三隨分別智轉智,起證實之無分別智,一切境相,皆不現前。

佛教術語,這是菩薩悟入唯識之理以前,所成就的四種智慧。唯識宗主張諸法皆由心識所變現,故否認心外有實法之說,為破除外道對“實我實法”之執著,遂揭示此四智之說,以一一駁斥外道的見解。一、違識相智,就是鬼、人、天等共見河水,隨其業感的差別,而所見各異。如鬼看見的是膿血,魚蝦等看見的是其宅舍,人看見的是河水,天看見的是琉璃寶地。假使外境實有,所見各異的相違識相如何成立?二、無所緣識智,一切所緣過去、未來,以及夢中的境,鏡中的像,都不是實有,不過是唯識所現而已。彼夢中的境,鏡中的像既然不是實有,其餘的現前境界,當知也不是實有。三、自應無倒智,如果虛妄顛倒的愚痴凡夫,若能緣得不是虛妄的實境,他應當自然成就無顛倒智,不用修行,就可以解脫生死了。四、隨三智轉智。這是說菩薩能令虛妄之境,隨三種智慧而轉變,稱為隨三智轉智。一者隨自在者智轉智。就是已經證得了心自在的八地以上菩薩,他隨心所欲,能把大地河山,轉變為金銀琉璃,及各種珍寶。二者隨觀察者智轉智。就是得了勝妙禪定並在定中修法觀者,他們隨觀一境,都有無常、苦、空、無我等相現前。三者隨無分別智轉智。意謂菩薩證得無分別智時,一切境相都不現前。由上所述,可見境非實有。
FROM:【《唯識名詞白話新解》於凌波居士著】
系菩薩悟入唯識之理以前所成就之四智。唯識宗主張諸法皆由心識所變現,故否認心外有實法之說,為破除外道對“實我實法”之執著,遂揭示此四智之說,以一一駁斥外道之見解。(一)相違識相智,謂鬼、神、天、人等不同趣之眾生,雖見同一境物,然所見各別,故知此乃隨見者業力而異,而非境界之實有。(二)無所緣識智,吾人凡緣過去、未來、夢等虛幻之境,皆由心所變現,隨時變遷,而非境之實有。(三)自應無倒智,謂一切凡夫須藉修行證悟始得解脫,而非自然即可成聖成佛,故知境界之虛幻;若境界為實有,則凡愚眾生皆可不經修證而自然了悟心外之境以得解脫。(四)隨三智轉智,即:(1)隨自在者智轉智,謂已證得心自在之聖者,可隨所欲而轉變外境皆成;境界若實,則聖者亦無從隨心自在轉境。(2)隨觀察者智轉智,謂已得殊勝禪定之聖者於修觀時,觀一境而眾相現前,故知境界非實有。(3)隨無分別智轉智,謂對已證得無分別智之聖者而言,一切境相皆不現前,故知境界之非實。p5220
FROM:【佛光大辭典】
(術語)唯識論等破外道余乘實我實法之所執,且說阿毗達磨經四智成就菩薩之所觀,舉以略顯於心外無有實境。四智者,一相違識相智,於一處鬼人天等所見各別。境若實有,則豈能如此隨見者業力而轉變種種耶?二無所緣識智,緣過去未來夢等非實之境時,境非實有,而心現緣知。心若必托外境而起,則云何無緣耶?以此準知,一切境界,皆心所變也。三自應無倒智,境若為實,則一切凡夫,皆應是聖,本來證悟心外之境故。若然,則不應假功用而得脫,應自然成就,何不然耶?四隨三智轉智,三智者:一隨自在者智轉智,已證得心自在者,隨自己所欲轉變水等能成金等。境若實有,何能如此隨心轉變耶?二隨類密者智轉智,得勝定而修法觀者,觀一境隨而青瘀等相,種種顯現。境若實有,豈能如此耶?三隨分別智轉智,起證實之無分別智,一切境相,皆不現前。境若實有,云何證實時皆不現耶?菩薩成就此四智時於唯識之理決定悟入故,不許心外實境也。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