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唯識名詞白話新解》於凌波居士著】
系菩薩悟入唯識之理以前所成就之四智。唯識宗主張諸法皆由心識所變現,故否認心外有實法之說,為破除外道對“實我實法”之執著,遂揭示此四智之說,以一一駁斥外道之見解。(一)相違識相智,謂鬼、神、天、人等不同趣之眾生,雖見同一境物,然所見各別,故知此乃隨見者業力而異,而非境界之實有。(二)無所緣識智,吾人凡緣過去、未來、夢等虛幻之境,皆由心所變現,隨時變遷,而非境之實有。(三)自應無倒智,謂一切凡夫須藉修行證悟始得解脫,而非自然即可成聖成佛,故知境界之虛幻;若境界為實有,則凡愚眾生皆可不經修證而自然了悟心外之境以得解脫。(四)隨三智轉智,即:(1)隨自在者智轉智,謂已證得心自在之聖者,可隨所欲而轉變外境皆成;境界若實,則聖者亦無從隨心自在轉境。(2)隨觀察者智轉智,謂已得殊勝禪定之聖者於修觀時,觀一境而眾相現前,故知境界非實有。(3)隨無分別智轉智,謂對已證得無分別智之聖者而言,一切境相皆不現前,故知境界之非實。p5220
FROM:【佛光大辭典】
(術語)唯識論等破外道余乘實我實法之所執,且說阿毗達磨經四智成就菩薩之所觀,舉以略顯於心外無有實境。四智者,一相違識相智,於一處鬼人天等所見各別。境若實有,則豈能如此隨見者業力而轉變種種耶?二無所緣識智,緣過去未來夢等非實之境時,境非實有,而心現緣知。心若必托外境而起,則云何無緣耶?以此準知,一切境界,皆心所變也。三自應無倒智,境若為實,則一切凡夫,皆應是聖,本來證悟心外之境故。若然,則不應假功用而得脫,應自然成就,何不然耶?四隨三智轉智,三智者:一隨自在者智轉智,已證得心自在者,隨自己所欲轉變水等能成金等。境若實有,何能如此隨心轉變耶?二隨類密者智轉智,得勝定而修法觀者,觀一境隨而青瘀等相,種種顯現。境若實有,豈能如此耶?三隨分別智轉智,起證實之無分別智,一切境相,皆不現前。境若實有,云何證實時皆不現耶?菩薩成就此四智時於唯識之理決定悟入故,不許心外實境也。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相關詞條
-
四智
【四智】 (梵catvāri jñānāni,藏ye s/es bshi) 具雲四智相應心品,又簡稱四智心品,意即與四智相應的一聚心、心所...
大圓鏡智 平等性智 妙觀察智 成所作智 四智是道諦所攝 -
菩薩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菩提薩埵,梵語bodhi-sattva,巴利語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意譯作:道眾生、覺有...
雲岡石窟藏品 菩薩之異名 菩薩分類 菩薩行 定義 -
金剛藏菩薩
金剛藏,梵名 Vajra -garbha ,音譯縛日囉孽囉婆。又意譯金剛胎。西藏名Rdo-rje-sn~in% 。為密教賢劫十六尊之一。位居金剛界曼荼羅...
簡介 記載 -
正覺電子報(第四十二期)
,或赴火,拚得命,方始死;得死了,卻緩緩地再活起來,喚爾作菩薩便歡喜,喚...宗師說法,以寂照靜默為本者,見士大夫為塵勞所障、方寸不寧,便為言:「令寒...?毗耶離城三十二菩薩各說不二法門,末後維摩無語,文殊贊善,豈不是菩薩默然...
鈍鳥與靈龜(連載十七) 明心與眼見佛性(連載三) 學佛的覺醒(連載七) -
空大圓通虛空藏菩薩
空大圓通虛空藏菩薩:圓通菩薩之第二十二位。虛空藏是密教菩薩,他包藏一切功德如虛空,故名“虛空藏”。《大集經·虛空藏品》說:有個大富長者,庫藏財寶無數,他...
簡介 詳解 -
機緣品第七
,何曾達法?”復說偈曰:“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人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法華》,乃被《法華》轉。再啟曰:經雲,諸大聲聞②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品譯文 作品評析 作品出處 -
金剛三昧經
我者。令觀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本從因果。因果所起興於心行。心尚不有何況有身...。菩薩觀本性相理自滿足。千思萬慮不益道理。徒為動亂。失本心王。若無思慮...如來座專念諦聽。入清白處。身心不動。爾時佛告無住菩薩言。汝從何來今至何所...
序品第一 無相法品第二 無生行品第三 本覺利品第四 入實際品第五 -
金剛三昧
。佛言。善男子。若有我者。令觀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本從因果。因果所起興於心...。千思萬慮。是生滅相。菩薩觀本性相理自滿足。千思萬慮不益道理。徒為動亂...一切諸法之三昧,名金剛三昧。涅槃經二十四曰:“菩薩摩訶薩修大涅盤得金剛三昧...
金剛三昧 金剛三昧經 -
十善業道經
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豈不目眩。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十種可保信法;3. 離邪行者得四種智所贊法;4. 離妄語者得八種天所贊法...無病;5、壽命長遠;6、恆為非人之所守護;7、常無惡夢,寢覺快樂;8、滅除...
內容概要 內容提要 唐譯原典 北宋異譯 圖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