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組建
建國後菏澤縣(今牡丹區)於1957年成立了大平調專業劇團。
60年代初大平調劇團進行調整合併,1968年“文革”期間全部砍掉。粉碎“四人幫”後,於1979年菏澤縣恢復了大平調劇團。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菏澤市(今牡丹區)大平調劇團,是比較活躍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
演出劇目
1982年山東省第一屆戲劇月中,菏澤市大平調劇團演出的大型現代戲《後娘心》,獲優秀創作獎、音樂設計獎、幻燈繪製獎,演員李桂芝、閻忠仁獲優秀表演,馬洪軒獲表演獎。1988年全區戲劇匯演中,演出的《鬧花堂》獲優秀劇本獎、演出獎。在1991年的山東省首屆戲曲藝術節中,馬家振創作的現代戲《張三李四》獲優秀劇本獎、演出獎。1992年,應中顧委辦公廳邀請《張三李四》作為省優秀劇目晉京演出,並進中南海向中央領導同志和戲劇專家做專場匯報演出,轟動京城,中央有關領導和在北京的戲劇專家對該劇給予高度評價。1993年創作排演的大型紀實劇《柴學進》參加省第四屆藝術節獲演出劇目獎、劇本創作獎、音樂設計獎,何西良獲優秀表演獎,李文甫、賀愛麗獲表演獎。在1994年全區地方戲新劇目展演中,演出的大型現代戲《金星星?銀月亮》獲優秀劇目、優秀編劇、優秀表演等多項獎勵。1995年,該團排演的大型現代戲《法魂》在山東省第五屆藝術節中,獲優秀編劇獎、優秀導演獎、舞美獎、音樂設計獎。並有5名演員獲優秀表演獎和表演獎。該劇在省委宣傳部“五個一精品工程”評比中,榮獲精品工程獎。古裝戲《收姜維》,1997年10月參加省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何西良獲銅獎。1997年何西良參加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名家名段》欄目演唱《收姜維》選段。2003年參加“牡丹杯”中國地方戲曲名家展演,何西良獲優秀表演獎。2004年參加中國戲劇家協會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戲曲“紅梅獎”大賽,何西良獲金獎。古裝戲曲《包公碑》,2001年參加菏澤市首屆戲曲節演出,劇團獲演出二等獎,牡丹區委宣傳部獲組織獎。劉漢坤、李德臣獲音樂設計獎,何西良、楊俊生獲表演一等獎,石金鳳、王道乾獲表演二等獎,馮文啟獲三等獎。樂隊獲伴奏獎。現代戲曲《天職》,2004年參加第八屆山東省文化藝術節演出,獲山東省新劇目獎,馬家振、田恩眾獲編劇獎,陳貽道獲導演獎,寇彬獲舞美設計獎,劉漢坤、李德臣獲音樂設計獎,田勝溫獲燈光設計獎,何西良獲表演一等獎,王福芝、王道乾、賀愛麗獲二等獎,陳保華、晁美華、石金鳳、楊俊生獲表演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