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月1日)
平裝: 23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1952318
條形碼: 9787801952318
尺寸: 24 x 16.8 x 2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魯思·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 譯者:孫志民 馬小鶴 朱理勝
魯思·本尼迪克特,美國女人類學家,文化心理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生、卒於紐約。1909年畢業於瓦薩爾學院,獲文學士學位。1919年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F·博厄斯學習人類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36~1939年任人類學系代理主任。本尼迪克特長期在北美印第安人部落中從事實地調查,對原始宗教、神話和民間傳說等都作過專題研究。她把文化的內在精神稱為文化形貌或文化模式,強調對文化進行整體性考察,重在發現文化的基本觀念而不是對各文化特質的關係作功能分析。她把心理分析的觀點引入人類學的文化研究中,與M·米德等人創立了博厄斯學派中的一個支派,即文化心理學派(又稱民族心理學派或文化與人格學派)。她把通常用於個人的心理分析概念套用於群體研究上,認為每種年代久遠的文化發展都賦予其成員特定的“心理定向”和判斷事物的能力,即文化決定思維方式。她反對種族主義,但認為不同民族存在文化模式差異並有優劣之分;人類學家進行文化比較研究,有助於增進有文化差異的民族間的彼此了解。
她的成名作《文化模式》(1934)和《種族──科學與政治》(1940)反映了上述思想。
她的另一著作《菊花與刀──日本文化的諸模式》(1945),則創造性地把文化人類學的研究領域拓展到對現代社會的民族性(國民性)研究,突破了人類學傳統的實地調查法,具有深遠的影響。她的其他著作還有《科契提印第安人的故事》(1931)、《祖尼印第安人的神話學》(1935)等。
內容簡介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的諸模式》著者的學識和能力令人驚嘆。儘管著者一次也沒有到過日本,但她卻蒐集了如此眾多和非常重要的事實。雖然這些事實是些一目了然的日常的事情,可著者正是依據這些事實栩栩如生地描繪出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的全貌。著者還在分析這些事實的基礎上,推導出關於日本文化基本的然而對整體來說又是具有決定意義的諸特徵。
——川島武宜(日本著名評論家)
(本書)從對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看法講起,講到明治維新,再分述日本人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一直到怎樣“自我訓練(修養)”和教育孩子學習傳統。全書夾敘夾議,貫串著作者的人類學文化類型論的觀點,一點也不枯燥。……我們同東方這位鄰國的關係是很不尋常的,難道我們不該多了解它一點嗎?
——金克木(中國著名學者)
如何理解日本這一與中華文明息息相關,卻又迥異於中華文明,並給中華文明帶來過深重災難的日本文化,是最值得中國人關注的課題之一。歷史的恥辱和現實的差距,使得許多中國人在“面對和思考”日本時,衝動的情緒遠遠多於理性的認知。偏見是淺薄、脆弱的,只有理智和平靜才能給人以力量。
本尼迪克特的這部著作,就是一本客觀、理性地觀察日本的傑作。1944年,作者應美國政府之邀,採用文化人類學的科學方法,撰寫了一份關於日本的研究報告,為美國成功制定戰後治理日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46年,作者將報告整理出版。該書一經推出,好評如潮,深刻的思想和流暢的語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一直被視為研究日本最有見地的作品,被公認為了解日本文化的最好讀本。
媒體評論
本書根據查理·E.圖特爾出版公司1974年修訂版全文譯出。是公認的了解日本文化最有爭議同時也最具權威的讀本。
本書是中文世界第一個譯本,譯者皆為國內日本文化研究的權威學者專家。校訂者莊錫昌先生為復旦大學著名學者、博士生導師。
本書著者的學識和能力令人驚嘆。儘管著者一次也沒有到過日本,但她卻蒐集了如此眾多和非常重要的事實。雖然這些事實是些一目了然的日常事情,可著者正是依據這些事實栩栩如生地描繪出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的全貌。著者還在分析這些事實的基礎上,推導出關於日本文化基本的然而對整體來說又是具有決定意義的諸特徵。
——川島武宜(日本著名評論家)
(本書)從結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看法講起,講到明治維新,再分述日本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一直講到怎樣“自我訓練”(修養)和教育孩子學習傳統。全書夾敘夾議,貫串著作者的人類學文化類型論的觀點,一點也不枯燥。……我們同東方這位鄰國的關係是很不尋常的,難道我們不該多了解它一點嗎?
——金克木(中國著名學者)
目錄
譯者的話
第一章 研究課題——日本
第二章 戰爭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守本分
第四章 明治維新
第五章 負恩於歷史和社會的人
第六章 報恩於萬一
第七章 “義理最難堪”
第八章 洗刷污名
第九章 人情世界
第十章 德之兩難處境
第十一章 修養
第十二章 兒童的學習
第十三章 投降以來的日本人
附錄 評價與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