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歸經
①《綱目》:微甘。
②《貴州民間藥物》;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祛風濕,利小便。治風寒感冒,風濕麻木,淋病,水腫。
①《國藥提要》:止口渴,利小便。治淋,通經。
②《貴州民間藥物》:散寒解表,接骨。治癆傷,風濕麻木,骨折,水腫。
形態特徵
菅(《詩經》),又名:白華、野菅(《爾雅》),苓草(《植物名實圖考》),螞蚱草、接骨草、大響鈴草。多年生草本,稈高達3米。具粗壯之根頭與鬚根。葉鞘無毛;葉舌鈍圓,先端微凹,只小纖毛;葉片線形。偽圓錐花序大型,長達1米;總狀花序長17~25毫米,佛焰苞長2~3.8厘米,無毛;下方2對總苞狀雄性小穗長10~15毫米,無毛;兩性小穗2~3個,長8~9毫米,無芒或有長達6毫米之直芒,基盤具棕色柔毛;第一穎革質,密生棕色柔毛,第二穎與第一穎同質同長,背部被棕色柔毛。花果期8~11月。
分布區域
分布我國西南、華南及中部各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搗汁或泡酒。外用:搗敷。
相關配伍
①治風寒感冒:螞蚱草根一兩,鐵筷子五錢。煎水服。
②治風濕麻木:螞蚱草根一兩,石南藤五錢,白龍根三錢,泡酒服;又可擦患處。
③治骨折:螞蚱草嫩根一兩,臭草一兩。加米酒搗絨,炒熱包患處。(選方出《貴州民間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