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理斯·勒布朗

莫理斯·盧布朗(Maurice Lublanc) 怪盜亞森·羅苹的創造者-莫理斯·盧布朗(Maurice Lublanc),1864年11月11日,生於巴黎西北西約一百公里處的盧昂市。這個位於塞納河下流的市鎮,自古為英、法間的兵家必爭之地,1209年,法國菲立浦二世將其納為版圖,然而,在約百年之後的百年戰爭中,又為英軍所占劇。周未有名的聖女貞德就在此被處火刑(1431年五月三十一日)。1449年,法軍擊退英軍,收復盧昂。在亞森‧羅苹的故事中有不少便以盧昂市為舞台。


家庭背景

盧布朗家為義大利後裔,代代經營船運業,相當富裕。
盧布朗四歲時,住家曾遭火災,險些葬身火窟。
兩年後,由於普魯士與法國之間發生所謂的一八七○年戰爭,幼小的盧布朗被送上其父所擁有的船隻之一,前往蘇格蘭避難。

成長經歷

1871年,拿破崙三世被俘投降,普法戰爭終告結束,盧布朗回到盧昂立即進入 巴特里寄宿學校,而後就讀可爾涅高中。盧布朗在就學期間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晚年他曾這樣述懷道:「當時我可以說獨占了所有的獎狀和獎品。我現在卻敢斷言那是一種可悲的行為。」
少年時代的盧布朗,每到周末時常被帶上雙頭馬車,到郊區遠遊。據說,盧布朗就是在坐馬車遠遊之際,發現了其名作《奇岩城》的舞台。他有時也和父母搭乘一艘叫「聯合號」的綠色豪華河輪,到盧昂近郊塞納河沿岸的寒村克羅華塞遨遊。
年幼的盧布朗就在這克羅華塞村,從「過著比河流還要單調的生活」的大文豪福樓貝那裡聽到許多令人神往的故事。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到福樓貝逝世的1880年,也就是盧布朗十七歲時。
然而,盧布朗想走文學之路的志願並未得到家中的允準,高中畢業後,他在父親的命令下,經營一家專門製造梳毛的小工廠。然而,他到工廠後就整日躲在閣樓的廁所內,埋頭於小說創作。對當時的情形,盧布朗後來這樣敘述道:「工廠的雜音不再傳進我的耳朵里來。工人們幽靈一般地從我眼前消失。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我奮筆疾寫我的小說。」
父親終於拗不過兒子的志願,而允準他到巴黎遊學。不過有兩個條件:一是讀法律,二是必須居住在姐姐嬌瑟特‧盧布朗附近。他是姐姐是「莫理斯‧梅特林克」劇團的台柱,當時就盛傳與劇作家梅特林克(《青鳥》作者)墜入情網之中。在嬌瑟特的回憶錄中,說盧布朗是「在1900年代,將1835年的流行帶到社會來的愛漂亮的人」。
來到巴黎的盧布朗,當然沒攻讀法律。他很快的結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頻頻出入出版社或報社,執筆發表新聞記和小說。不過,他並不因此而文名遠播。雖然其短篇小說集《夫妻們》曾經被專家譽為福樓貝第二,莫泊桑第二,卻未被一般大眾所接受。繼之問世的長篇小說《女人》《死亡作品》《香吻》,也沒得到多大的成功。由安特瓦劇團演出的三幕劇《熱中》,亦未博得好評。在未能一炮而紅得情況下,盧布朗已由青年邁入中年。
直到1903年,發行通俗雜誌《我什麼都知道》的朋友彼耶,拉飛特鑒於以福爾摩斯,以及萊佛士(恩斯特‧威廉‧洪納偵探小說主角,為假扮紳士之著名強盜)為主角的偵探小說正風靡英國,於是要盧布朗寫一部以兼具這兩個人特色的人物為主角的嶄新偵探小說。
向來只寫純文學作品的盧布朗起先不願接受這樣的邀稿,但拗不過拉飛特的再三懇求,於是不很起勁的開始執筆這部小說,第一篇作品就是《羅苹被捕》。由於無意使這個故事一直發展下去,所以也一開始就以被捕為題材。拉飛特讀完後,判斷這部作品一定會一炮而紅,於是要求盧布朗續寫十篇左右以亞森‧羅苹為主角的短篇作品。計畫先集十篇作品,在雜誌上連載。
不久,第一篇作品《羅苹被捕》在1905年七月號《我什麼知道》雜誌上刊載。立刻轟動一時。不但成為上流社會人士在沙龍中的話題,更受到一般大眾狂熱的觀迎。這一系列作品開始時並不是使用亞森‧羅苹這個名字,而是採用當時巴黎市議員之一,因為與市政府當局發生糾葛而一舉成名的某實際人物姓名之諧音的亞森‧洛苹,後來因受到該人士的抗議,更改為現在的羅苹。
然而,喜愛純文學的盧布朗並無意繼續撰寫以亞森‧羅苹為主角的小說。但是,在主編拉飛特和讀者的要求下,莫布朗在寫完第一篇後,前後共寫了二十八年以亞森‧羅苹為主角的一系列作品!
晚年的盧布朗,在面臨英吉利海峽的艾特魯塔鎮蓋了一幢叫「羅苹莊」的豪華邸宅,大部分時間都在那裡度過,老遠到那樣偏僻地方去向他要求籤名的人始終絡繹不絕。
一天,有一個人幸運地遇到出來散步的盧布朗。
「喔!盧布朗先生,我是您的忠實讀者。今天能夠在這裡看到您,實三生有幸。」
這個人喜出望外。盧布朗平靜地回答道:
「你以為我是盧布朗先生嗎?其實,我是他的秘書。盧布朗先生旅行去了。」
「可是……怎么這樣呢?您的眉毛,還有,臉上的皺紋……」
「那當然!因為我和他是雙胞胎兄弟嘛。我們經常被別人認錯的。哈!哈!」
說完,他就一逕走了。
據說,晚年的他常發牢騷說:
「我實在受不了,無論走到哪裡,他都纏著我不放。結果是:他不是我的影子,而是-我是他的影子。」
「自從1903年以來,發出命令的永遠是他,服從命令的永遠是我。坐在書桌前寫稿的不是我,而是他。」
在長年執筆中,亞森‧羅苹在盧布朗腦中似乎已變成實際存在的人物了。在臨死的幾個禮拜前,盧布朗曾要家人向艾特魯塔警察局局長報案說,近來夜夜受到亞森‧羅苹的騷擾,苦不堪言。局長為此特別派出一名警員站崗,以保護這位偉大作家的安全。
盧布朗於1941年以七十六歲與世長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