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概況
莫子山戰鬥遺址位於瀋陽市東陵區(渾南新區)桃仙街道莫子山村。當你駕車從瀋陽向南過了渾河行使至渾南新區桃仙街道附近時,遠遠地可以看見一個小山包,上面還保留著部分建築物的斷壁,在四周開闊的平整土地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地顯眼。這裡便是莫子山。瀋陽解放前,國民黨207師一部駐守在這裡,1948年11月,瀋陽剛剛解放時,這裡曾發生過一場艱苦的戰鬥。
在解放軍和東北野戰軍的通力配合下,經過多次的強攻,終於將頑守在那裡的國民黨軍隊除部分投降外,一舉被我軍殲滅。後來當地老百姓把在戰鬥中犧牲的解放軍官兵掩埋在當地的山崗上,立了石碑。這次戰鬥為解放瀋陽南部掃清了障礙。
戰鬥背景
解放瀋陽的戰鬥最後的戰場,殘留在瀋陽南部地區在保持了瀋陽城內的大致平穩交接的同時,戰鬥並不是戛然而止的,在瀋陽南部蘇家屯、渾南一帶,戰鬥一直在進行。
我們試圖去尋找解放瀋陽的最後一戰,卻發現有些茫然。惟一能確定的線索是,這些發生在瀋陽南部的收尾性戰鬥,主要對手是國民黨軍隊中素有蔣介石嫡系“黨化部隊”、“雄獅部隊”之稱的青年軍207師。有人把這支部隊類比為德軍黨衛隊,發生在瀋陽東部的天柱山戰鬥、舊站火車站戰鬥等,我軍的主要對手都是這支部隊。
解放蘇家屯之戰,進行了一天一夜,300多名解放軍官兵犧牲,直到10月31日夜,蘇家屯守敵主力大部被殲,就激烈程度,這場戰鬥被稱為“遼瀋戰役中最後的激烈戰鬥”。此外,從時間上看,發生在桃仙莫子山的圍殲戰是解放瀋陽過程中發生較晚的一場戰鬥。
生於1938年的鄭誌慶老人就是東陵區桃仙鎮莫子山村人,他記憶中這裡發生了解放瀋陽的最後一戰,“我們就躲在家裡,能聽見外邊的炮火,但是並不太害怕,大家都不太當回事。在那場戰鬥之前,很多國民黨軍隊就跑了,我一個哥哥當時也跟著走了,好多年沒有音訊。”
鄭老的家鄉莫子山靠近通本溪大道國民黨部隊在莫子山的南山、北山上都修有碉堡,四圍布置有防禦攻勢,共3道防線。因碉堡前是一片開闊地,極難靠近,敵人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為我軍的進攻設定了障礙。
戰鬥經過
莫子山靠近通本溪大道,國民黨207師一部駐守在這裡,1948年11月2日,瀋陽守敵已紛紛投降,但莫子山殘敵憑藉三道防線,仍繼續頑抗,11月4日下午3時,解放軍搜尋部隊決定對莫子山發動攻擊,戰鬥一直打到晚上9點多鐘,由於地形對敵有利,而且南、北兩個碉堡又可互相策應,一時難以攻下,在戰鬥中,解放軍先後有11名戰士犧牲,敵人氣焰極其囂張。就在這時我東北野戰軍12縱隊第100團從蘇家屯方向開進瀋陽,在氈匠屯、蘇家崗消滅了敵207師第四團,然後馬上回兵支援我軍莫子山的戰鬥。二部緊緊將莫子山的守敵團團包圍在山包上孤立的碉堡里,敵軍官仍逼迫士兵不準放下武器,繼續頑抗。解放軍英勇果敢地多次發動進攻,在進攻山頭時,山南、山東一面的我軍傷亡較大,犧牲了一名營長,在山北犧牲一名排長,8名戰士,直至晚9點,敵3名軍官全被擊斃後,殘敵被迫投降,解放軍拔下了這個敵軍頑固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