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這就要先從其中一個開始:莎樂美是以色列希律王的女兒,希律王是莎樂美的繼父,美麗絕倫的莎樂美公主因為對先知約翰一見鍾情,向他表達了愛慕,想得到他的一個吻。沒想到,先知毫不留情地拒絕了她。
在希律王宴會上,希律王答應只要莎樂美公主跳一支七面紗舞就滿足她的所有願望。莎樂美獻罷舞,要求殺死約翰。王雖萬般不願,奈何金口玉言難以收回,只得命人奉上了約翰的頭。莎樂美捧起先知的頭,終於如願以償,將自己的紅唇印在了先知冰冷的唇上。
在最後,莎樂美對著先知的頭說:“你為什麼不看看我。只要你看到我,你一定會愛上我…愛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偉大。”
這個故事後被英國戲劇家,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奧斯卡·王爾德改編成為戲劇《莎樂美》(Salomé,1893,法語)。劇中,莎樂美是個年僅十六歲的妙齡美女,由於向約翰求愛被拒,憤而請希律王將約翰斬首,把約翰的首級拿在手中親吻,以這種血腥的方式擁有了約翰。因此,莎樂美也被視為愛欲的象徵詞。
關於這個劇本的改編或移植作品,最著名的當數理查·施特勞斯改編為同名歌劇。
另外,近年來該劇又被改編成為田沁鑫執導的大型話劇《狂飆》中由辛柏青和袁泉主演的戲中戲《莎樂美》;澳大利亞悉尼舞蹈團的舞劇《莎樂美》;西班牙電影大師卡洛斯·紹拉(Carlos Saura)製作的的著名歌舞劇電影《莎樂美》;西班牙阿依達·戈麥斯舞蹈團演出的弗拉明戈舞劇版本的《莎樂美》等多種作品。
聖經原文
與莎樂美相關的聖經原文。
在《聖經.馬太福音.14》中:
14:1 那時,分封的王希律聽見耶穌的名聲,
14:2 就對臣僕說:“這是施洗的約翰從死里復活,所以這些異能從他裡面發出來。”
14:3 起先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把約翰拿住鎖在監里。14:4 因為約翰曾對他說:“你娶這婦人是不合理的。”
14:5 希律就想要殺他,只是怕百姓,因為他們以約翰為先知。
14:6 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羅底的女兒在眾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歡喜。
14:7 希律就起誓,應許隨她所求的給她。
14:8 女兒被母親所使,就說:“請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我。”
14:9 王便憂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給她。
14:10 於是打發人去,在監里斬了約翰,
14:11 把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了女子,女子拿去給她母親。
戲劇
這個故事後被英國戲劇家,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奧斯卡·王爾德改編成為戲劇《莎樂美》(Salomé,1893,法語)。劇中,莎樂美是個年僅十六歲的妙齡美女,由於向約翰求愛被拒,憤而請希律王將約翰斬首,把約翰的首級拿在手中親吻,以這種血腥的方式擁有了約翰。因此,莎樂美也被視為愛欲的象徵詞。
王爾德的《莎樂美》(Salome)取材於《聖經》故事,但《聖經》故事意圖向人們傳達出這樣一種信息:先知約翰,這位無畏、聖潔的傳道者,這位基督的引領者和施洗人,因為觸怒了希羅底王后,被這位陰毒的婦人殘害致死。希羅底利用丈夫對自己女兒的愛欲,把莎樂美作為要挾的工具———不處死約翰,就不讓女兒跳舞。大概是莎樂美的舞蹈過於誘人———有誰曾經目睹過莎樂美的七層紗舞?那應該是一種“脫衣舞”吧,希律王只好答應處死偉大的先知。從《聖經》的敘述中,我們讀到的是一個關於傳道者犧牲的故事,約翰死於希羅底的怨恨、希律王的肉慾,至於莎樂美,她那在七層紗背後隱約的胴體,只是讓這個悲劇故事多了一些香艷的色彩。美麗的莎樂美實在是與約翰之死沒有什麼關係。 約翰的故事直到19世紀方才有了些變化。德國詩人海涅重新解釋了王后希羅底殘殺約翰的動機。他在詩歌《阿塔·特羅爾》 AttaTroll,1841 中,賦予了希羅底對先知約翰的一種隱秘的愛欲,這個婦人最後捧著約翰死亡而冰冷的頭顱熱烈地親吻。把一個嚴肅的宗教故事情慾化是浪漫主義時期的時尚。三十多年後,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居斯塔夫·莫羅將目光轉移到少女莎樂美身上。莫羅富麗堂皇的莎樂美系列繪畫在巴黎的沙龍 1876 和巴黎世界博覽會 1878 上展出,使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倒———莎樂美面帶憂鬱,舞蹈妖冶。她的乳峰上下顫抖,晃動的項鍊輕擦著硬起的乳頭;鑽石在她濕潤的皮膚上閃閃發光,像一束束火焰。莎樂美在七層紗背後隱約的胴體,現在終於成為了這個故事裡最引人聯想的部分。莫羅為人們提供了莎樂美活色生香的視覺造型,只等待著來者為這具美麗的肉體裡面注入新的靈魂。於是,王爾德的《莎樂美》出現了。
從劇作的人物關係上看,王爾德僅僅變動了兩處:一是讓莎樂美愛上了先知,二是增加了一個人物侍衛隊長,並且讓他愛上了莎樂美。可這兩處變動卻讓這部短小的劇作裡面充斥了太多的愛欲和死亡:侍衛隊長和希律愛莎樂美,莎樂美愛約翰,約翰愛上帝;侍衛隊長死於絕望,約翰死於莎樂美極端的愛情,莎樂美死於懲罰。
王爾德儘管在作品中構設了愛欲的不同層面,但他對任何一個層面的愛欲形式都沒有作更為豐富的展示。觀眾如果意圖從《莎樂美》多層面的人物愛欲關係中去玩味人類情感的複雜性,那注定會要失望的。準確地說,王爾德在作品中只是為人們勾勒了一幅人物情慾關係的草圖,他僅僅告訴了我們:侍衛隊長和希律愛莎樂美,莎樂美愛約翰,約翰愛上帝,但愛在作品中更像是一個概念,它缺乏血肉的填充,因此當幾位人物因為各自的愛欲最後與死亡相擁時,觀眾並沒有因為他們的結局而產生太多的唏噓。實際上,《莎樂美》即便有三重死亡的設計,也並不因為“死亡的疊加”而加重劇作哪怕一丁點兒悲慘而沉重的色彩———年輕的敘利亞人的自殺令人感到有些滑稽的意外,約翰被剁下頭顱也全然喪失了偉大的犧牲所帶給人的痛心感受,而莎樂美之死———這個將死的少女仍然在痴情地注視著手中的頭顱,這一畫面太過詭異了。
《莎樂美》中的人物是剪影式的,他們的死亡,只是幾個影子在舞台上跌倒而已。王爾德並不想讓人物的死亡撞擊觀眾的情感,產生什麼煽情的效果,他也沒想藉助人物死亡誘引觀眾的理性,去思考什麼人生的奧秘。王爾德創作的興趣點並不在這裡。
王爾德在他的《莎樂美》中顯然是在嘗試一種劇作的結構法,那就是在完成基本的故事敘事任務的同時,賦予作品一種交響樂般的結構。這是王爾德的興趣所在。除此之外,王爾德還有一種更大、更強烈的興趣,那就是他用非同尋常的熱情,以高度渲染的語言修辭風格,以一種類似詠嘆調般的歌唱,表達他對美的事物的精細、敏感的品味。而作品的思想,那就是一種“追求瞬間”的主義,是對當前的強調;。 莎樂美熱吻約翰的頭顱,的確是王爾德所主張的一種生活方式,不過,即便是已經“後現代”了的觀眾,恐怕對此畫面也會厭惡地皺起眉頭。要知道,憂鬱的哈姆雷特王子在墳場上把玩手中的骷髏頭,對生命進行深沉的思考,都會讓人產生不快,更何況莎樂美這種戀屍的行為呢。
王爾德的其他戲劇都是喜劇,《莎樂美》是他唯一的悲劇劇本。莎樂美的故事起源於《聖經》,但王爾德更多的是受到十九世紀象徵主義和頹廢主義藝術家對該故事的再詮釋的影響:莎樂美是朱迪亞的王希律·安提帕的續弦希羅底的女兒。希律王十分迷戀繼女莎樂美的麗質,對她寵愛無度,以至以施洗禮者喬卡南的頭為許諾,請莎樂美跳舞。莎樂美非常任性,其根源是她愛上了喬卡南,因為不可得而由愛發展為恨:她吻不到活著的喬卡南,最終吻到了死去的喬卡南。莎樂美因此被希律王下令處死。
一八九一年秋天,王爾德在法國巴黎隱居時用法語寫下了《莎樂美》(Salomé)的劇本。一八九二年,他將劇本拿給薩拉·貝因哈特(Sarah Bernhardt)看,後者對劇本很感興趣,馬上主持在倫敦皇宮戲院(Palace Theatre)排練這齣戲,並親自擔任莎樂美一角。但因為當時英國法律規定不得將聖經人物公開搬上舞台,宮務大臣(the Lord Chamberlain)拒絕頒發執照給這齣戲。一八九三年二月,劇本在巴黎出版,後來又在倫敦出版了由王爾德的同性戀人阿爾佛雷德·道格拉斯翻譯的英文版本。英文版還請了當時名氣漸大的比亞茲萊(Aubery Beardsley)創作插畫和裝飾。
當時的王爾德還沉浸在《溫夫人的扇子》一劇的成功之中,雖然他應該早就知道《莎樂美》上演執照通過的機會不大,但仍對宮務大臣的做法感到憤怒。讓《莎樂美》無法上演的那項規定是在宗教改革運動(the Reformation)時期訂立的,目的是為了壓制天主教的“神秘劇”。憤怒使王爾德失去了冷靜判斷的能力,竟在巴黎報上刊登聲明宣布放棄英國國籍並成為法國人,毫不思索這樣做會造成何種後果。他在聲明中說:“我在深思熟慮後心意已決。既然我的藝術作品無法在英國上演,那么我將投向另一個我仰慕已久的祖國。”(後來證明,王爾德並未如其言入法國籍是一件很可惜的事。王爾德在英國受到的審判在法國是不可想像的。)
法國可沒有不準上演聖經人物這樣奇怪的陳規陋習。一八九四年,薩拉·貝因哈特在巴黎重排了《莎樂美》,並最終於一八九六年在巴黎de l’ceuvre theater上演。而此時,王爾德卻正在里丁監獄裡過著悽慘的勞役生活。一九零二年,《莎樂美》在德國柏林演出,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受到《莎樂美》柏林首演巨大成功的鼓舞,理察·史特勞斯將這個故事改編成了歌劇《莎樂美》。 《莎樂美》只是一出兩三萬字的獨幕劇,也是英國第一個象徵主義悲劇。劇中的莎樂美是一個象徵形象:她為了能夠吻到喬卡南的唇不顧一切,捨棄一切。這個人物對王爾德尤其有象徵意義,他對唯美主義的執著追求有如莎樂美對喬卡南的追求,而莎樂美作為朱迪亞的公主卻慘遭盾擊而死的結局似乎也預兆著王爾德大悲大喜的悲劇命運。《莎樂美》雖然短小,但可算得上是王爾德戲劇中最具張力且最完美的作品。
《莎樂美》中,衛隊長讚嘆莎樂美傾國傾城的容貌:你看見她正在翩翩起舞,看上去多蒼白。而莎樂美則對約翰唱出對男性身體的讚歌:約翰,你的身子令我痴狂!你的身子如未經耕耘的野地里的百合一般潔白。在最初的演出設計中,王爾德就這樣構想:她裸體會怎樣?是的,徹底裸露,身上披著層層薄紗,脖子上纏繞著寶石?隨後就有了演出中著名的“七層紗舞”。
莎樂美在劇終捧著剛剛砍下的約翰的頭顱,吻著他的唇、嘗著他的血唱道:“這也許是愛情的滋味吧。”許多文學評論家將這個段落總結為“剎那主義”,在這一刻,時間停止了,過去被否定了,未來也被否定了,但空間的感受被無限放大,這一瞬間是人生中的最美麗。英國的文藝理論家雷徹爾·鮑爾比將消費主義和王爾德聯繫在一起,現代廣告促銷物品帶來的瞬間快感正是消費文化的開端,正是瞬間的快感將消費和唯美糾纏在一起。
王爾德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蔑視倫理的立場乃至藝術至上的主張會激怒當時的道德。這種將男性與女性集於一身的美麗並不一定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但當他消失的時候,也一定會有人在心中迴響起浮士德式的呼喊:“時間呀,你真美,請停留一下!”
弗拉明戈舞劇
一個愛到極至的悲情故事--舞劇《莎樂美》
劇情介紹
在西方,《莎樂美》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一個在福音里有過記載的故事。先知約翰因為預言基督才是救世主,而遭到巴比倫國王希律王的抓捕,並被關進了監獄。不光是希律王,王后希羅底也希望約翰死:因為希羅底本是希律王的弟弟----腓力的妻子,她是先與腓力結婚的。約翰對她說,這是要受到懲罰的。因而兩人都想殺害約翰。卻害怕遭到猶太人的反對,因為他們是把約翰奉為先知的。巴比倫的公主莎樂美是王后希羅底與腓力的女兒,也就是希律王的繼女,在希律王的生日宴會上,莎樂美愛上了施洗約翰,並向他獻愛。她輕輕地撫著他的肩膀,但此刻的約翰卻昂起了自己高傲的頭,拒決了莎樂美的愛。與此同時,繼父希律王要求莎樂美為自己獻舞。並承諾只要莎樂美的舞蹈讓自己開心,就可以答應她的任何要求。遭到愛情拒決的莎樂美此刻已由愛轉恨,怒火讓她成為了一個“復仇女神”。她在希律王面前舞蹈:輕紗飛舞,美得動人心弦,卻象是罌粟般成了一種邪惡的象徵。她優美絕倫的舞蹈只為為迷惑繼父,而讓繼父答應將辜負了她愛情的約翰置於死地。最終,希律王殺害了施洗約翰。最終,莎樂美在皎潔的月色中俯下了身,吻著她死去的愛人的唇。巴比倫的神在神廟中對她有著諭示:“世界上只有兩種感情能把人永恆地聯繫
在一起,要么是愛,要么是恨。如果他不能愛你,那么就讓他恨你吧。”愛和恨在死亡與舞蹈中完結。這是一個愛到極致的愛情故事。本劇導演卡洛斯曾說“莎樂美讓我更感興趣的是莎樂美對愛情的熱情,是她對約翰過份的愛情,是肉慾和精神之間的鬥爭。正是這種鬥爭導致這個故事最終毀了她所愛的人。”
舞劇簡介
古往今來,舞蹈歷來是人類靈肉合一的最佳產物。放眼世界,舞蹈從來是真善美的肢體化身。正因為如此,許多古老的民族均篤信,惟有懂得跳舞的人,才能與上帝同在。正因為如此,許多當代的觀眾都認為,能在舞蹈中出類拔萃者,一定得有天使的臉蛋與魔鬼的身材。其實真正能永垂青史的舞者,還得有嗜舞如命的痴迷與鋼鐵鑄造的意志!11月11、12日在保利劇院的大舞台上,即將上演一台融以上各種要素於一體,並且由“王中王”的電影導演、“第一跳”的舞蹈明星強強聯手,聯袂推出的“舞中舞”與“戲中戲”!---弗拉門戈舞劇《莎樂美》。
熟悉歐洲電影史的朋友,對卡洛斯·紹拉的名字一定會耳熟能詳!由他導演的《卡米拉》、《戈雅傳》、《卡門》、《探戈》等故事片,對各國影迷們來說均可謂栩栩如生,尤其是他在《卡門》和《探戈》這兩部舞蹈題材的姊妹片中,不僅把西班牙的弗拉門科和阿根廷的探戈這兩種舞蹈的精氣神展現得活靈活現,而且還一鼓作氣,將電影的光影效果與舞蹈的動感刺激、舞者的日常生活與舞劇的人物性格、個人的感情經歷與時代的精神風貌,完美地融合進一個水乳交融的大境界,從而把舞蹈片這樣一種備受青睞的藝術樣式推上了一個新台階。《探戈》1998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1999年則奪走了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我們即將看到的紹拉以西班牙弗拉門戈舞蹈為體裁,以《聖經》的古老傳奇為題材,精心導演的大型弗拉門戈舞劇《莎樂美》,神秘誘人,盪人心扉。可見電影大導移情別戀於舞蹈,決不是張藝謀一個人的突發奇想,而是個頗具國際性的文化現象!
了解歐洲舞蹈史的人們,一定會懂得西班牙民族的舉足輕重!這裡的男女能歌善舞,這裡的民風熱情奔放,這裡的文化多樣匯聚,這裡舞蹈豐富異常。就在這浩若煙海的舞蹈中,弗拉門科素以其清脆悅耳的吉他彈撥聲、歡快跳躍的響板敲擊聲、如雷貫耳的踢踏舞步聲和吉普賽人浪跡天涯的民族秉性而著稱於世,歷來使得國內外觀眾心蕩神移,甚至心動過速,並因此被譽為“西班牙的國舞”。在紹拉執導的這部弗拉門科舞劇《莎樂美》中擔任領銜女主演的,是素有“弗拉門科女子第一跳”之盛譽的阿依達·戈麥斯。令人稱頌得不僅是她那天張地弛的舞台張力與風馳電掣的踢踏功力,而且有她早在童年時代便創造出來的當代傳奇。三歲那年,她居然就能認定自己一生的最愛是跳舞;十歲那年,舞興正濃的她卻因患上了罕見的“脊柱側彎症”,而被所有的醫生宣判了舞蹈生涯的死刑!但戈麥斯的鬼使神差恰好就在於,她小小的年紀,便能以嗜舞如命的痴迷與鋼鐵築成的意志,戰勝了連成人也無法承受的痛苦:在整整五輪的春夏秋冬里,從脖子到胯骨每分每秒都戴著矯形用的金屬支架,完成了衣食住行與手舞足蹈的煉獄人生,並在畢業時以全校各科成績名列榜首的奇蹟,如願以償地進入了西班牙國家舞蹈團,並最終踏入了領銜主演的輝煌人生!
千百年來,莎樂美這個集傾城美色與愛恨情仇於一身的女性,始終是歐美男性藝術家們愛不釋手的題材。紹拉與戈麥斯2003年在義大利米蘭斯卡拉大劇院傾情推出的這部西班牙舞劇的新經典《莎樂美》,則再次證明了這個題材的不朽。故事中,莎樂美因對聖洗約翰的熾熱愛欲無法實現而喪失了理智,最終則經由痛變成了恨,由此導致了後者人頭落地的悲劇。這種“不成親則成仇”的極端故事至今依然足以令人毛骨悚然。我們即將親眼目睹的視覺奇蹟是,西班牙電影大導紹拉藉助於舞台舞蹈的抽象、寫意、象徵、虛擬等特徵,拋開了傳統電影創作中所偏愛的寫實羈絆,而僅用紅與藍這兩種色彩、明與暗之間的強烈反差,以及一組起到調焦作用的系列景片,巧妙地構築出了一個持續運動、清晰易懂、男人與女人、太陽與月亮、白晝與黑夜、感情與理智、欲望與絕望交織互動的大千世界。當這個光影與色彩的世界隨著劇情的發展而變幻時,舞劇人物與現場觀眾的感情變化同步地進入了一個設身處地的典型環境,由此對故事情節的整體發展與人物性格的劇烈衝突產生了水到渠成的準確理解。
我們即將親身領教的動覺奇蹟是,西班牙舞蹈大腕戈麥斯對舞蹈的極度痴迷與舞劇人物莎樂美對聖洗約翰的極度痴迷絕妙地疊映在了一起,尤其是那段在幽藍色的月光下,與男舞者-聖洗約翰單獨幽會時所跳的雙人舞,戈麥斯-莎樂美可謂既心醉神迷又若即若離,但也正是這種岩漿般熾熱的愛欲遲遲得不到滿足的事實,為隨後的千古悲劇打下了伏筆:莎樂美隨後摟著這位單相思愛人的落地頭顱縱情親吻,並跳進他的幽靈懷抱中獨享溫存….
主創陣容
舞劇《莎樂美》中,莎樂美的扮演者為西班牙最傑出的佛拉明戈舞演員阿依達·戈麥斯。她擁有著當今世界“佛拉明戈舞女子第一跳”的美譽。並曾出任過在西班牙擁有至高榮譽的“國家舞蹈團”團長。也由此創下了西班牙歷史上最年青的團長之最.這位出身貧賽的女演員,歷煉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學舞歷程。在她七歲大的時候進入了國家舞蹈藝術學院,就已經明確了自己這一生都將與舞蹈不可分割。為了支付昂貴的學費,母親開始出外做工,支持她求學。十歲時,阿依達幾乎被判舞蹈生命的終結:十二位醫生診斷她不能再繼續跳舞,因為她患上了嚴重的脊柱側彎,脊柱已變形成為“S”型。縱使這樣,阿依達依舊固執地認為自己可以跳舞:從那時起,她帶起了一個從脖子到胯骨的金屬支架,繼續訓練;無論是跳舞/吃飯/睡覺/還是去學校,她都帶著它。這副金屬支架陪伴阿依達度過了整整五年的時光歲月,直到在她十四歲時以全院第一名及各項成績突出獲得榮譽稱號畢生,以精湛的技藝進入了西班牙國家舞蹈團。“舞蹈是我的最愛,最愛。”在阿依達看來,生命的激情在於舞蹈。因為“人一生中可以擁有許多種愛,但是激情卻很少……跳舞能迸發出我的激情。我不太喜歡現實。”在音樂/舞蹈與激情中,這位傑出的舞蹈家擔任了西班牙國家舞蹈團多年的首席領舞。曾於英國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堂與美國紐約音樂大廳進行過舞蹈巡演。並曾受邀與世界“弗拉明戈舞男子第一跳”華金.科爾共同合作了兩年。1998年1月,阿依達接到任命,出任西班牙國家舞蹈團團長。這是西班牙舞蹈界對她舞蹈才華的最大肯定。現在,這位舞蹈藝術家帶著她自己的舞蹈團來到中國,打著弗拉明戈的響板,向人展示她那無與倫比的舞蹈藝術。相信,透過她的舞蹈,觀眾領略到的,不單單是弗拉明戈的極致魅力,還有一個才華橫溢的舞者,對弗拉明戈舞的激情/追求與信仰。AIDA GOMEZ 阿依達·戈麥斯:原西班牙國家民族舞蹈團團長。現任西班牙國家舞蹈藝術學院教授,馬德里皇家劇院客座教授 法國默里斯·貝熱舞蹈學院客座教授 西班牙道斯舞蹈團團長 自7歲起進入國家舞蹈藝術學院學習民族舞14歲進入國家民族舞蹈團17歲任首席領舞,進團15年後離開,應華金·科爾德斯(JOAQUIN CORTES此人曾被西班牙首相訪華時帶到北京在人大會堂為朱鎔基總理表演佛拉門戈舞蹈並在上海大劇院引起轟動)之邀在洛杉磯“環球影劇院”,紐約“城市之聲”,“倫敦皇家劇院”等地演出後,應邀籌備西班牙皇家劇院,成立自己的舞蹈團並在西班牙皇家劇院開幕式上首演的第二天即3年後再次進入國家民族舞蹈團應命於西班牙王國文化部出任團長,創下西班牙歷史上最年輕的“團長”之最。在其多年的舞蹈生涯中曾多次代表國家在世界許多著名的歌舞劇院演出曾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墨西哥國家藝術劇院”,“倫敦國家劇院”,“倫敦皇家音樂廳”,“東京音樂大廳”等地演出。1988年被紐約大都會評論評為年度最佳外國舞蹈家1994年被墨西哥國家藝術劇院授予最佳年度演出獎1999年被日本評論評為最佳舞蹈家。阿依達·戈麥斯於1988年同佛拉門戈舞屆的泰斗安東尼奧·戈德(ANTONIO GADES)的合作暨奠定了她在這一領域的地位. 1998年出任團長2001年離任2001-2002 籌備舞劇“莎樂美”2003年2月17 在義大利著名的“斯卡拉大劇院”舉行首演)在西班牙乃至世界電影史上,有一個人不能不提,那就是西班牙知名大導演卡洛斯·紹拉。他被稱為是"西班牙最富創造性的導演",“繼布努埃爾之後的又一位西班牙電影大師”。這位已七十多歲的電影人,一生創作了多部優秀影片,但是僅憑我們最為熟悉的《卡米拉》《卡門》《探戈舞》與《戈雅傳》,就足以讓他名垂世界電影史。卡洛斯是一位善於用舞蹈/光影與色彩創造視覺奇蹟的天才導演。《探戈舞》就是一部用舞蹈語言講述的愛情悲劇,它繼承了紹拉在影片《卡門》中形成的"戲中戲"藝術風格。它不是普通的歌舞片,而是在典雅奔放的探戈舞中融入了深厚的個人情感與時代風貌,將演員的現實生活和舞劇中的角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卡洛斯因此片而捧走了1999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藝術影響
西方最有名的舞者
提到西方最有名的舞者,有的人的第一反應是現代舞的創始人鄧肯。其實在西方最有名的舞者是《聖經》中的莎樂美。她的名氣在於她直接導致了曾為耶穌施洗禮的施洗者約翰的死亡。
在《聖經》中的描述基本如下:
“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作惡多端,他與其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通姦,以後又娶了她。按摩西的律法,這是不允許的。約翰前去見他,指責他犯了罪。希律王惱羞成怒,把約翰關入監獄。對約翰刻骨仇恨的倒不是希律王,而是他的妻子希羅底,她一心要除掉約翰。但因為約翰是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在民眾中威信很高,甚至有時連希律也很想聽約翰的說教,不敢輕易殺死約翰,因此,希羅底只能等待時機用計謀殺死他。一天,希律王過生日。他大擺酒宣宴請賓客,出席酒宴的都是政府要員、軍事首領和地方頭面人物。席間希羅底讓其女兒莎樂美出來跳舞助興以取悅希律王。希律見莎樂美的優美舞姿果然龍顏大悅,就對她說:‘我起誓,你要什麼都可以,那怕是半片江山我也給。’於是莎樂美跑去問母親她應要什麼。希羅底見索約翰之命的時機已到,就對莎樂美說:“要施洗約翰的人頭。”莎樂美就用母親的話答覆父親說:“請您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盆子裡端來給我。”希律雖十分苦惱,可已當著眾賓客面起了誓,無法再拒絕,只得派侍衛去取約翰的首級。侍衛奉命去獄中砍下了約翰的頭,並把它放在盤子中端給了莎樂美,她又把此頭交給其母親。希羅底終於達到了目的。”
這本是聖經中的一個故事而已,而真正讓莎樂美成為在西方家喻戶曉的舞者的,還是各個門類的藝術家不懈的努力的結果。
在文學領域
英國作家王爾德是十九世紀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大多數讀者都知道他的《道林·格雷的畫像》。然而在藝術界被人們廣為欣賞的還有一部王爾德用法文寫出的獨幕劇《莎樂美》(1893),根據《聖經*新約全書》馬太福音第14章施洗者約翰之死的故事,描寫希律王迪亞斯之女、猶太的公主莎樂美如何誘使繼父希律王殺死了施洗者約翰。劇中的莎樂美向約翰求愛而遭拒絕,發誓要問到她的嘴唇,最後吻到的是約翰被砍下的頭。這裡王爾德描寫的是一種變態的激情所造成的後果。劇本譯成英文後,遭到禁演。
在音樂領域
理查的·施特勞斯(1864-1949)理查·施特勞斯於1903年根據奧斯卡*王爾德的劇本寫了獨幕劇《莎樂美》。劇情梗概:故事發生在公元初年的猶太古國,先知約翰因直言指責希律王不顧倫理娶其嫂希羅底為王后,被囚禁於死牢之中。希羅底之女莎樂美深愛先知,遂去牢獄探訪。當約翰得知面前這位美貌的姑娘就是不顧任何道德只為滿足私慾而嫁給希律王的希羅底之女時.不禁勃然大怒,他厲陳並唾棄這位不貞潔王后的種種無恥行徑。此時,莎樂美不但不惱反而還熱切地傾聽著這洪亮的嗓音.並公然聲稱想要得到約翰的一吻,在遭到約翰的痛斥後.莎樂美遂揚言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希律王對繼女莎樂美非常愛慕,在一次歡宴中他請求莎樂美為他起舞.並說:“只要你肯跳個舞,你要什麼我都可以給你”。莎樂美問:“此話當真?”當地得到希律王的保證後。就讓侍女拿來了七條面紗開始舞起來。在莎樂美瘋狂的舞蹈中,一層層的舞紗滑落在地。得到滿足的希律王對莎樂美說:“可以去拿你想得到的東西”,莎樂美面對堆集如山的鑽石珠寶毫無興趣,只冷冷地說了一句:“我想要先知約翰的頭顱”。希律王聞聽大吃一驚,想拒絕她的要求,但又因有言在先,不得已只好勉強答應,並命劊子手行刑。莎樂美獲得先知約翰的頭顱.喜形於色。她向約翰的頭顱傾訴幽倩.並說:“我現在終於可以和你接吻了,你的頭顱已歸我所有”。希律王在遠處看著莎樂美心理變態的得意表情極為厭惡,他轉身走了幾步猛然回頭向莎樂美的方向下令說:“快把那個女人殺掉”。於是士兵們跑向莎樂美.將她殺死在盾牌之下。
這部大型獨幕劇中瀰漫的緊張氣氛、神秘色調和狂放怪異、能給人以強烈的印象、而所有這些都通過作曲家大膽新穎、不拘一格的手法得以體現。世際之交流行的病態美、怪異美在這裡表現得極其充分。劇中最有名的是莎樂美在跳舞時的音樂《七層舞紗》。
在繪畫領域
1、最有名的畫家是法國畫家古斯塔夫·莫羅(1826-1898)。有的專著這樣介紹他“作為一個近代畫家,他訓練出了野獸派,又是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德沃爾等人的先驅;在文學領域裡他對王爾德、普魯斯特、於斯芒等作家也發生過影響。翻開近代美術史,我們在明暗交界處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畫家:一個孤獨的、遐想的、夢幻的畫家。”莫羅畫過多幅以莎樂美為題材的繪畫。
這幅畫中披著薄紗和珠光寶氣的莎樂美,手指著施洗約翰被斬下的頭,鮮血淋漓。聖光四射的人頭與莎樂美冷艷的人體互為映襯,創造出一種奇異的氣氛:莎樂美的面容被描繪得莊嚴而嚴峻;淫蕩的舞蹈,必然會喚醒年邁的希律王麻木的感覺,她那眼神集中、雙目像一個夢遊者那樣瞪視,但她既不看顫抖著的小君主及她的母親--那個殘忍的希臘羅蒂,她此時正冷酷的凝視著莎樂美,而莎樂美則行若無事。畫家把官能的美感和靈魂的恐怖感不可思議地結合在一起。畫面的描繪極為細緻,莎樂美身上的飾物和薄紗被畫得極富質感,環境既真實又充滿陰森可怖的神秘氣氛。
2、 奧地利畫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1862-1918年)也畫過同一題材的作品。
畫中莎樂美的形象被置於長構圖中,由兩條鮮明的弧狀線包圍著,上身裸露的雙乳突現,充滿淫艷性感,而僵硬的
雙手卻呈現出可怕的殺氣,在她那美麗的面孔上卻隱含著悔恨之意,這是一個有著複雜矛盾的藝術形象。在畫面下部隱現約翰半個頭像。畫家以寫實的造型描繪莎樂美的冷艷面孔和袒露的胸肩,其餘畫面則填滿了各種形狀、各種色彩的圖案紋樣。在這幅裝飾畫裡潛藏著一股悲壯的衝擊力,交織著情愛的感傷和生死的矛盾。妖艷、死亡和夢幻充滿了這個裝飾空間。德國畫家斯杜克(Stuck,1863-1928)也畫過莎樂。
相關作品
莎樂美(Salomé)是《聖經》中的人物,許多世紀以來一直是基督教世界文藝作品的一個主題,有用她故事的題材編寫的歌劇、電影和大量的繪畫作品,但在《聖經》中這個人物並沒有名字,是來源於猶太歷史學家的著作。
根據《聖經·新約》記載:
那時,分封的王希律聽見耶穌的名聲,就對臣僕說:“這是施洗的約翰從死里復活,所以這些異能從他裡面發出來。”起先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把約翰拿住鎖在監里。因為約翰曾對他說:“你娶這婦人是不合理的。”希律就想要殺他,只是怕百姓,因為他們以約翰為先知。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羅底的女兒在眾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歡喜。希律就起誓,應許隨她所求的給她。女兒被母親所使,就說:“請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我。”王便憂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給她。於是打發人去,在監里斬了約翰,把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了女子,女子拿去給她母親。約翰的門徒來,把屍首領去埋葬了,就去告訴耶穌。(《新約·馬太福音》14:1-12,和合本)
《新約·馬可福音》6:14-29中也有相似的描述。
王爾德的戲劇《莎樂美》
1893年寫成,1897年上演。 王爾德筆下的沙樂美,是美艷、性感、危險、頹廢的。王爾德的莎樂美顛覆了以往基督教傳統文化中的莎樂美形象,從此莎樂美成為現代藝術中經常出現的人物形象。《莎樂美》一劇也成為唯美主義藝術的代表作。
其他繪畫
* 法國畫家居斯塔夫·莫羅(Gustave Moreau,1826—1898)《在希律王前跳舞的莎樂美》(Salome Dancing before Herod)(1874-76)、《幽靈》(The Apparition)(1874-1876)、《莎樂美》(Salome)(1876)
* 德國畫家斯托克(Franz von Struck)(1863-1928)《莎樂美》
* 中國 徐悲鴻 莎樂美 63×49cm 早期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的貝爾納迪諾·倫尼(約1480-1532年)
《莎樂美接受施洗禮者約翰的頭顱》
其他戲劇
* 卡洛斯·紹拉(Carlos Saura)導演的西班牙弗拉明戈舞劇《莎樂美》(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