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榮沛

莊榮沛,筆名莊稼,1937年出生於晉江青陽鳳美三村一個華僑家庭,原福建省泉州歌劇團創作室副主任,一級作曲。1958年畢業於福建師範藝術系音樂專業 (現福建師範大學前身),畢業後任福建龍巖山歌劇團專業作曲家,足跡遍及閩西各地。1978年他被調往泉州歌劇團任創作室副主任。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等6個國家級協會的會員。國家一級作曲家。原泉州市音協副主席、第一、第二屆泉州市文聯委員。曾在龍巖山歌劇團、泉州歌劇團工作,現退休居泉州。

人物簡介

莊榮沛自幼酷愛音樂,學會多種樂器的演奏,1957 年在上海《廣播歌選》發表處女作《青山坡下一條河》,併入輯上海音樂學院主編的《視唱教程》。

創作有《補籮記》等18部山歌劇音樂、《台灣舞女》等10部 歌劇音樂、4部大合唱、歌曲專輯《詩琴緣》、《莊榮沛歌曲選》、《莊稼歌劇合唱曲選》、《莊稼民間歌曲合唱曲選》及《妙音鳥》等多部舞蹈音樂與民樂作品。另有理論專著《泉州民間音樂論稿》等。傳略載入《中國音樂家辭典》等十部大型辭書。

主要作品

《青山坡下一條河》、《補籮記》、《台灣舞女》、《莊稼歌劇合唱曲選》、《莊稼民間歌曲合唱曲選》、《妙音鳥》、《泉州民間音樂論稿》、《詩琴緣》等。

人物榮譽

1999年元月,莊榮沛榮獲福建音樂學院“柯賢炳音樂獎金”; 莊榮沛的音樂事跡被收入《中國音樂家名錄》、《中國音樂家辭典》等十部大型辭書;福建省十六屆戲劇會莊榮沛榮獲音樂獎。

人物經歷

音樂生涯

莊榮沛是僑屬,父母、伯、叔等200多人旅居菲律賓等地,8個兄弟中只他一人留在國內,自幼與祖母相依為命。“我愛上音樂,是從吹口琴開始的。”

莊榮沛回憶道,大概在十一二歲的時候,叔父莊紫仁從菲律賓回來,還帶了一把口琴。叔父口琴吹得很好,曾在菲律賓口琴比賽中獲獎,想試著教莊榮沛吹口琴,沒想到他很快就會了。從此,莊榮沛便愛上了音樂,熱衷於參加文藝活動。泉州解放時,舉行了隆重的踩街慶祝活動,小小的莊榮沛吹口琴為秧歌隊伴奏。後來,他慢慢學會了吹笛子,拉二胡和彈三弦。

後來,莊榮沛考上了泉州一中。當時,學校的文藝氛圍很好,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發展特長。學校有合唱隊、民樂隊、鑼鼓隊等,課餘生活豐富,恰逢剛解放不久,文藝活動很活躍,莊榮沛常參加改編成方言的《小二黑結婚》等土歌劇的演出。

“愛上作曲,還得感謝中學恩師陳梅生、林聰穎等。”莊榮沛介紹道,陳老師發現他愛好音樂後,教他作曲,每周布置作業,從樂匯、樂句、樂段到曲子,由淺入深地教他。林老師則教他彈風琴和鋼琴。泉州一中高中畢業後,莊榮沛考上了福建師範學院(現福建師大)音樂專業,有機會進行了系統的音樂訓練。這些,都為莊榮沛的作曲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57年,他於上海《廣播歌選》發表處女作《青山坡下一條河》,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閩西民樂的不解之緣

“其實,科班訓練只是打基礎而已,真正意義上的創作,是從後來走上工作崗位開始的。”莊榮沛介紹道,1958年從福建師範學院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龍巖一所中學 任教音樂,編排了女聲表演唱《對歌贊公社》,赴省會演獲得好評,在很多學校傳唱。1959年下半年開始,他被調到龍巖山歌劇團任專業作曲,一待就是 28年,直到1977年才調回泉州歌劇團。在這28年裡,他注意採風,廣泛收集民間音樂。尤其在上世紀60年代,他經常扛個20多斤重的大錄音機到山區, 聽人唱山歌,錄音後回來記譜。因此,龍巖的每個鄉鎮他幾乎都走過。

“鄉土味是音樂的生命力,音樂一定要重視走民間道路。凡是經典的,都是地方的、民族的。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莊榮沛說,他不僅非常注重從閩西龍巖等地的山歌中吸取養分,還從梨園戲、河南梆子、 黃梅戲等其他戲曲中獲取養分。無論是讀大學還是工作期間,他都用小紙片隨時記錄,總共採集了近千首的民間樂曲,並整理成手稿,有南音、漳平溪南山歌、清流 林區伐木號子、印度民歌等,而且他下苦功將這些樂曲背了下來。

除此之外,莊榮沛還重視音樂的欣賞,買了幾千本音樂方面的書,買的音樂錄音帶、CD、VCD也不下1000盤。“我的工資不用上交老伴,基本上用來買書和唱片。老伴非常支持我搞音樂創作。”莊榮沛的書房裡,除了音樂書籍,就是音樂唱片、光碟等。他說,這些就是他最寶貴的財富。

音樂人生的璀璨殊榮

“腦子裡裝了數千首曲子,各種風格都有,可以取百家之長,創作時才信手拈來,樂思如泉湧,形成自己的風格。”莊榮沛說,民族傳統離不開鄉土本色,優秀文化離不開個性創新。

閩西山歌雖然結構簡單,但熱情、高亢、自由,一般只有三四句,好上口,易於傳播。但是,要為己所用,還不能生搬硬 套。1963年,莊榮沛從閩西山歌中吸取養分,創作了山歌劇《補籮記》,並赴省會演。講的是一戶農家的女兒出嫁,要添置農具,女兒要買新的籮,父母說家裡有箇舊的,補一下還可以用,勤儉才能持家,於是就叫工匠補了帶到婆家。故事情節很簡單,但上演後,卻引起了較大的轟動。《補籮記》於60年代、90年代兩度赴省匯演,全劇於60年代灌制全劇唱片發行。80年代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錄相作為優秀傳統劇目存留。1982年,該劇再赴省里匯演時,再度受到好評。

1985年4月,泉州歌劇團創作了閩台大型音樂劇《台灣舞女》,莊榮沛任該劇的作曲。同年5月,該劇參加福建省十六屆戲劇會演榮獲多項大獎。其中,莊榮沛獲音樂獎。年底,該劇又赴京上演,曾在人民大會堂的小禮堂為中央首長演出,全劇由中央電視台播映。當時,莊榮沛作曲的主題曲《白玉蘭之歌》曾風靡泉州和漳州一帶。1995年,他為泉州府文廟仿古祭孔樂舞排練與演出,歷時兩個半月,9月正式演出後,中央電視台、省電視台實時轉播。

“這些都是集體創作的結果,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不過,作為幕後工作者,詞曲作者更加要甘於寂寞,不浮躁,才能有所成就。”莊榮沛的作品參加各種比賽,所獲殊榮無數:歌劇《台灣舞女》於1985年赴泉調演,並於人民大會堂為中央首長作專場演出,全劇由中央電視台 1985年12日播映,1986年獲長沙全國歌劇交流演出優秀創作獎(含劇本與音樂);歌曲《毛委員來到我家鄉》入輯《戰地新歌》等5部全國性歌曲集; 《白玉蘭之歌》、《賣花調》入輯《中國歌劇典集》,論文《通俗、流行、地方特色與時代感》入輯《中國歌劇文論集》;音樂事跡被收入《中國音樂家名錄》、 《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音樂家辭曲》、《中國當代音樂界名人大辭典》、《中國優秀專門人才事略大典》、《福建省高級專業人才名錄》、《晉江市人物誌》等10多部辭書。1999年元月,莊榮沛榮獲福建音樂學院“柯賢炳音樂獎金”。

這些榮譽就像一曲跌宕起伏的樂章,一個個跳躍的音符,成為莊榮沛平凡而又精彩的音樂人生旅程的最好註腳。藝術成就如此豐厚,令人讚嘆。然而,芬芳的花,來自辛勤的澆灌;甜美的果,屬於心血的耕耘。莊榮沛並不滿足於現有的成就,他仍然在頑強地努力追求更高更美的藝術境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