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捷軒

莊捷軒,號光岩,山腰鎮埭港村後樓人。 家資巨富後,莊捷軒便斥巨資興建望海樓。 事業有成後,莊捷軒開始注重智力的投入,興文倡武,在教育子孫方面盡心竭智。

莊捷軒,號光岩,山腰鎮埭港村後樓人。生卒年不祥,約生活於清乾隆中期(1760年)至道光初年(1824年)之間。他早年家境貧寒,自小靠捕魚為生。發跡後,圍海建鹽田,是山腰鹽業的首創者,成為當時的一方首富。
據說,莊捷軒在中年時期,一次為別人代售從外地運來的整船甘薯簽(條),在出售當中發現甘薯簽中有個帶著金戒指的斷指頭。原來,這是海盜劫來的贓物,海盜在打劫時脫不下貨主指上的戒指,連指頭都砍下來了。數日後結賬,莊捷軒欲把帶著金戒指的斷指和銀兩一齊還給海盜。海盜誤認為已被識破,顧不上收錢就倉惶逃走。從此,莊捷軒以這筆款作為本錢經商,頗有積蓄。爾後,他用積蓄的錢圍墾淺海灘,歷盡艱辛,終於清乾隆六十年建成山腰鹽場,並推行先進的曬鹽技術,收益頗豐。《惠安縣誌》、《惠安縣鹽業志》載:“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山腰被海水沖坍田地1875畝,改築鹽埕1595畝,山腰產鹽伊始。”莊捷軒為山腰鹽場的首創者。
據傳說,有一次莊捷軒在港灣邊大便,突然發現有兩股小水注從灘涂上噴出,覺得奇怪,把手插入噴出水注的海塗中,想不到,竟挖出了一個大蟶,這是在山腰近海首次發現海蟶。從此,他又首創淺海海蟶養殖。山腰人曾風趣地說,“後樓祖公放了一泡屎,子孫代代吃不完!”
家資巨富後,莊捷軒便斥巨資興建望海樓。望海樓歷經三年始成,費銀1.44萬兩,建築面積1712平方米(2.4畝),系四進五間張雙護厝的大宅院,集土石木工藝建築之精華,精雕細琢,巧奪天工,成為惠北的有名建築。
事業有成後,莊捷軒開始注重智力的投入,興文倡武,在教育子孫方面盡心竭智。他首先把所建的望海樓和另三座大厝,改設成文武館。在望海樓中的“耘徑別墅”內辦私塾,供子孫學文;樓外面的館埕供子孫練武,且不惜重金聘請名師教授。
另外他還在山腰西蔡一帶開闢一處上百畝的跑馬場,讓兒孫們跑馬練武,至今留下“馬路頭”的地名。
同時,他還斥資興建山腰莊氏家廟(山腰祠堂),並熱心山腰的其他公益事業。他還樂善好施,經常賑濟孤苦貧窮的鄉親。
莊捷軒教子有方,他的長子莊大勛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鄉試中武科舉人,五子莊大珪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鄉試中舉。同胞兩人功名均載入《惠安縣誌》。兒子接連中舉,莊捷軒也因教子有方,被道光皇帝欽踢為“進士”。現尚存有莊捷軒的墓碑石刻“清歲進士莊捷軒公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