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惠之交

莊惠時代正是戰國中期,思想紛呈,各為其主。從有關資料來看,惠子要年長於莊子,而且惠子屬於上層社會,官至王相。他在相位上一呆就三十餘年,深得魏惠王的信任。按理說,莊惠二人是不大可能搞到一塊去的,而事實上他們恰恰交誼深厚。由此可見兩點:一是莊子確實了不得,否則惠子不可能躬身與之相交;二是惠子的為人忠厚與待人友善。據《莊子·天下》記載:“惠子多方,其書五車……惠施以此為大,觀於天下而曉辯者,天下之辯者相與樂之。”

從思想上來說,他們因觀點不同,往往爭論不休。莊惠之辯,開百家爭鳴之良端。莊惠相悖卻又互補,思想互為對照,相互激發,彼此升華,形成各具特色的思想體系。莊惠之辯,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莊子。莊子從中受到了許多啟發,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思想,在《莊子》中得到比較系統的體現。同時,莊子也對得起朋友,惠子的許多思想被記錄在《莊子》中,得以流傳,甚至可以窺見比較清晰的輪廓。

莊惠之交緣於他們彼此之間的相互信任,彼此敬仰對方的德行。莊子寡而不合,眼界頗高,如果不是惠子為人隨和,不擺架子,恐怕再怎么撮合也不大可能融洽的。還有一個原因是惠子為相不得善終,被魏惠王驅逐出國,少不了含辛茹苦和顛沛流離,莊子動了惻隱之心。於是他們之間的距離靠得就越來越近了,到了最後都可以彼此開玩笑了(見《莊子·秋水》中的“腐鼠與鵷雛”的故事)。大概是受莊子的影響,惠子失仕之後,轉而去鑽研學術了。

莊惠之辯並非全是理性之辯,有心智,也有感悟;有批評,更有反批評;有相悖,也有相融。《莊子·秋水》里有一段著名的辯論:

莊惠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古人對認知的範圍即有限還是無限的問題早就涉及到了。這種界限就是相對與絕對的關係。這樣的辯論已經進入到哲學的範疇,甚至給人以高深莫測的感覺。是誰讓莊子進入高深莫測的狀態呢?這當然與惠子的交辯分不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