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音樂長久以來就是很多音樂家爭論的中心。其實問題的核心是,怎么樣的音樂才是“真正的宗教音樂”,究竟宗教音樂是應該回歸到16世紀特倫托宗教會議後,帕萊斯特里那那種清澈的彌撒曲模式,還是應浪漫主義的要求,帶上更多作曲家個人的色彩。這反映了宗教音樂的兩種側面,一方面,它是宗教儀式的產物,唱詞有限定的來源,內容是重演教義,還要帶有陶冶教區民眾的功能。另一方面,它又要滿足作曲家本人的表達願望。這是很困難的,但是宗教音樂並未因此而貧產。各個時代都有傑作。而貝多芬的《莊嚴彌撒》無疑就是這些傑作中的一部。它模糊了那兩種針鋒相對意見之間的界限。
魯道夫大公爵,由約翰·巴提斯·蘭匹(Johann Baptist Lampi)繪製。1819年,貝多芬的學生兼贊助人魯道夫大公爵被封為奧爾默茲大主教。貝多芬獻給了後者很多作品,包括第4,5號鋼琴協奏曲,《槌子鍵鋼琴奏鳴曲》,還有《B大調“大公”三重奏》Op.97。在1818年,貝多芬就開始為他的登位創作《莊嚴彌撒》Op.123。但是這部作品要等到4年之後,才交到魯道夫手上。首演則要到1824年4月7日,而且是在聖彼得堡,稿件是由貝多芬的一位貴族朋友格雷卿夫人送去的。而在貝多芬生前,維也納只上演了其中的三段,而且不是在教堂場合,而是與《第九交響曲》一起的音樂會場合。貝多芬開始的時候並沒打算出版《莊嚴彌撒》,而是將之獻給歐洲各大皇室。普魯士國王,沙皇,法國和丹麥的國王都認購了一份。路易十八1824年還制了一枚貝多芬金幣送給他。根據辛德勒的描述,貝多芬雖然並沒因這枚金幣有多大的好轉,但是卻深深以此金幣為榮。但到了1827年4月,《莊嚴彌撒》還是出版了。全歐洲各音樂中心訂購抄本數達200份以上。對作品的這種熱烈反響,可以看出當時歐洲對該類型作品的訴求。但開始時作品的上演的次數不多,就算難得有一次,也是節選。直到19世紀中,《莊嚴彌撒》的演出才開始變得頻繁起來,但很少是出自宗教場合,而是音樂會形式居多。其實作品自誕生起,已受到多方讚譽。而貝多芬多次在談話和信中提到,《莊嚴彌撒》是自己最偉大的作品。而辛德勒則寫道:從創作一開始,他(貝多芬)就一脫老朋友印象中的那副精神面貌。我得承認,此前與此後我都再沒見過貝多芬顯出1819年時這般超凡脫俗之氣。
全曲除了《慈悲經》使用希臘語外,其他篇章用的是拉丁語。這部彌撒較之以1807年的《C大調彌撒》顯得更宏大。而貝多芬對歌詞的處理顯得非常特別。在《信經》(Credo)中,當音樂進行到歌詞“從天堂降臨”時,樂聲下沉。而在“飛入天堂”處則顯得神采飛揚。“化為肉身”一句來臨時,音樂又顯出神秘的色彩。《聖哉經》里的獨奏小提琴如此輕靈飄逸,仿似天使走過。《莊嚴彌撒》的題詞“出自心靈,但願能到達心靈”也成為了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銘言。
相關詞條
-
貝多芬莊嚴彌撒
《莊嚴彌撒》、《C大調三十三首鋼琴變奏曲》以及作曲家的最後三首鋼琴奏鳴\n\n貝多芬莊嚴彌撒曲(第30、31和32號)是貝多芬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簡介 評價 -
論貝多芬《莊嚴彌撒》
《論貝多芬《莊嚴彌撒》》是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小龍。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
B小調彌撒曲
如果要在所有巴赫所創作的樂作品中,指出哪一部可算作他的頂峰作品,無疑的就是這部“b小調彌撒”了。 ”巴赫所說的完全是事實,這部作品確實是巴赫有非常意義的...
概述 創作 -
彌撒曲
彌撒曲是天主教彌撒祭曲活動詠唱的歌曲,是宗教音樂中一種重要的體裁。
體裁簡介 歷史背景 體裁類型 代表曲調 安魂曲 -
B小調彌撒
巴赫於1733年寫成了這部彌撒中的“懇求主,賜憐憫”(Kyrie)和“榮耀頌”(Gloria)這兩段,是為了奉獻給薩克遜的選侯西格斯蒙德三世(Sopsm...
介紹 作曲 背景 內容 結構 -
拉丁彌撒
彌撒是一種宗教儀式,彌撒是拉丁語missa的音譯,意思是“解散,離開”,來源於彌撒中的最後一句話:“Ite, missa est”,即“儀式結束,你們離...
各地經文 序文 彌撒經書 榮福經 聖體和聖血 -
《彌撒曲》
彌撒這個詞也指這種儀式上的《彌撒曲》合唱音樂,儀式中的合唱音樂有兩類,一類是通用的,即每次彌撒都相同,它包括六個部分,每個部分有共同的唱詞。 在特殊宗教...
彌撒曲 -
C大調彌撒
中文名稱:C大調彌撒 英文名稱:Mass in C major 資源類型:APE 版本:Gardiner 發行時間:1992年 專輯歌手:貝多芬 Bee...
基本信息 專輯介紹: 專輯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