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縣學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陷府城,焚毀縣學舍。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重建縣學。 嘉慶元年(1796年)後,縣學漸廢。

初址在郡治南隅。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稱莆田縣夫子廟學。開元年間(713~741年),名臣張九齡為夫子廟學書額。
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改附於興化軍學,有職事位及顯道、式學二齋舍。
元至順二年(1331年)遷建於城廂薛公池舊址(今莆田縣電力公司址),東廟西學如路學制。講堂前為兩齋舍,以薛公池為泮池。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奉詔附設國小。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神廚、神庫及宰牲房。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進修堂、會膳堂及米廩。景泰元年(1450年)鎮守尚書薛希璉命知縣劉比易民房地建教諭宅,知府張瀾又易民房地建訓導宅。天順七年(1463年)知縣王常易民址3畝建廣齋舍。弘治五年(1492年)豎綽楔於街路,匾曰:儒林。並建泮橋於薛公池上。弘治十五年(1502年)設修業、進德二齋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陷府城,焚毀縣學舍。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重建縣學。添建啟聖祠、敬一亭,有學舍33間,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置學田。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縣學舍毀於火災,遂以興安書院為學址。嘉慶元年(1796年)後,縣學漸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