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魚屬

荷包魚屬

Chaetodon Chaetodon Chaetodon

熊貓神仙

dd

中 文 名: 熊貓神仙
俗名別名: 熊貓仙(香港)
英 文 名: Ballina Angelfish
拉丁學名: Chaetodontoplus Ballina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南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目前只能在巴利納(Ballina)、新南威爾斯、歐洲以及豪勳爵島(Lord Howe Island)一帶海域看見其蹤跡。

氣 候 帶 溫帶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性 未知

熊貓神仙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熊貓神仙發現於1959年,在紐西蘭的小漁船網底發現了這一條神仙魚。數量極少,比薄荷神仙還罕有。曾在1978年於120米深拖網捕獲樣本,2003年同時以拖網在豪勳爵島(Lord Howe Island)捕獲三尾。因為其棲息範圍小並且是在國家公園內,澳洲已把熊貓神仙列為禁止採集和出口之魚種。就連日本這些出得起錢的地方也只能從非法途徑進口,就算非法也不能常有,真正的可遇不可求。傳說已有人捕獲並暗中交易,索價折合超過十萬元人民幣。
幼魚時期的熊貓神仙,體卵圓形,體色銀白色,吻部黑色,眼圈黃色,頭部兩側各有一道從前額至鰓蓋下方的黑色眼帶。鰓蓋後方及體側上部均有一道黑色條帶,形成一個倒L圖案。胸鰭和尾鰭均為黃色。當熊貓神仙長至成魚時,體型拉長,眼圈以下的眼帶消失,只剩下前額一塊覆蓋兩眼的三角型黑斑。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20cm
習性 棲息於瀉湖和沿岸珊瑚礁區水深15-120米之間的水域。由於其棲息的範圍是國家公園,乃受保護之水域,因此目前無法獲知熊貓神仙更多的生活習性。

眼鏡神仙

ss

中 文 名: 眼鏡神仙
俗名別名: 眼鏡仙(香港)
英 文 名: conspicuous Angelfish、Conspic Angelfish、spectacled Angelfish
拉丁學名: Chaetodontoplus conspicillatus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大堡礁南部以及新喀里多尼亞島,南至豪勳爵島(Lord Howe Island)一帶海域。

氣 候 帶 溫帶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卵生
食性 雜食性

眼鏡神仙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3條 背鰭軟條(總數):18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鰭棘:18條
成年的眼鏡神仙,身體上部藍灰色,下部棕黑色。鰓蓋以及胸鰭和尾鰭的基部為黃色,嘴部以及胸鰭和尾鰭的外部為黑色。吻部、腹鰭以及背鰭和臀鰭的邊線為藍白色。由於在黃色的臉部有著與別不同的藍色眼圈和鰓蓋邊線,因此得名“眼鏡”。幼魚時期的眼鏡神仙在體色和花紋方面與成魚並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區別是幼魚沒有藍色的眼圈和鰓蓋邊線。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25cm
習性 成魚棲息於水深1-40米之間的珊瑚礁區,幼魚則通常生活在水深1米左右的瀉湖區域。通常成對生活。主要以海綿和海鞘等被囊動物為食
眼鏡神仙其他資料
補充說明 由於眼鏡神仙所處的新喀里多尼亞海域是受保護之海域,所以市場供應量非常少,價格自然也就物以稀為貴了

金蝴蝶神仙

ss

中 文 名: 金蝴蝶神仙
俗名別名: 金蝴蝶
英 文 名: Blueline Angelfish、Blue Stripe Angelfish、Bluebanded Angelfish
拉丁學名: Chaetodontoplus septentrionalis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馬來半島(Malay Peninsula)向北至日本南部、台灣及香港一帶海域。

氣 候 帶 熱帶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性 雜食性

金蝴蝶神仙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3-14條 背鰭軟條(總數):18-19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17-18條
金蝴蝶神仙是少數原產於亞洲海域的神仙魚種之一。幼魚時期的金蝴蝶神仙,體色黑色,吻部至眼睛上方、鰓蓋後方有一條鮮黃色的豎帶,背鰭、臀鰭的邊線以及尾鰭均為鮮黃色。在成長的過程中,幼魚體色逐漸變為棕褐色,頭部後方的黃色條紋逐漸消退,體側長出鮮藍色橫紋並貫穿全身。當金蝴蝶神仙長至成魚時,體卵圓形,吻圓鈍,眼間隔圓凸。口小,兩頜齒呈細刷毛狀。前眼眶骨無棘,後緣不游離;前鰓蓋後緣具鋸齒;間鰓蓋骨大,無棘。體被小鱗,軀幹部鱗各具一副鱗;側線止於背鰭末端下方。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圓形;腹鰭尖形,第一軟條延長;尾鰭圓形。體黃褐色,體側具7-9條波狀鮮藍橫紋。背鰭與臀鰭亦具2條波狀藍色條紋;胸鰭、腹鰭及尾鰭鮮黃色。從身體結構來說,金蝴蝶神仙更像蝶魚科的魚,而每年也只有在夏季才能見到它們出現在水族市場上。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22cm
習性 棲息於沿岸的岩礁區和珊瑚礁水深5-15米之間的水域。通常單獨活動。主要以海藻、珊瑚蟲、海綿及被囊動物為食。

澳洲神仙

dd

中 文 名: 澳洲神仙
俗名別名: 澳洲仙
英 文 名: Scribbled Angelfish、Duboulay
拉丁學名: Chaetodontoplus duboulayi
地理分布 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澳洲北部和印度尼西亞部分海域,南至豪勳爵島(Lord Howe Island)。

氣 候 帶 熱帶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性 雜食性

澳洲神仙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1條 背鰭軟條(總數):22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21條
幼魚時期的澳洲神仙,體卵圓形,體側密布深棕色的碎花紋,背鰭和臀鰭均為鮮藍色,且各具數條波狀而間斷的橫紋。吻部黃色,頭部具寬於眼徑的紫藍色眼帶,其後連線一白色斑紋、背鰭硬棘部前方經胸鰭至腹面有一寬黃帶,另一黃帶由背鰭硬棘中部至尾柄且向後漸寬。在成長的過程中,幼魚體側自黃豎帶起開始出現藍色橫紋。當澳洲神仙長至成魚時,體橢圓形,吻圓鈍,眼間隔圓凸。口小;兩頜齒呈細刷毛狀。前眼眶骨無棘,後緣不游離;前鰓蓋後緣具鋸齒;間鰓蓋骨大,無棘。體被小鱗,軀幹部鱗各具一副鱗;側線止於背鰭末端下方。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圓形;腹鰭尖形,第一軟條延長。成魚體暗藍色,體側滿布一條條深藍色延伸至尾柄的橫紋,頭部的眼帶變為灰藍色,而藍色斑紋的背鰭和臀鰭也沒有幼魚期時鮮艷。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28cm

習性 棲息於臨岸礁區和各種與珊瑚礁相交錯水深1-20米之間的水域,通常生活在岩礁區、碎石區以及富含珊瑚和海綿的礁盤區。通常成對或小群生活。主要以海綿、珊瑚蟲和海鞘等被囊動物為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