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學名: 別名荔枝黑褐捲葉蛾、荔枝小卷蛾,屬鱗翅目小鄭蛾科。此蟲多分布在我國華北、華南,寄主植物有荔枝、楊桃、牛角、阿勃勒、合歡、皂角等。幼蟲除蛀果外,也為害嫩梢。初孵幼蟲咬食果實表皮,二齡後蛀入果內食害果核,導致果實腐爛或脫落。
形態特徵
成蟲:暗褐色,體長6。5-7。5毫米,翅展16-23毫米。頭頂有一束疏鬆褐色的毛叢。觸角絲狀。前翅黑褐色,外緣較直。雌蛾彰翅近頂角處有深褐色紋斜,後緣有一個近三角形黑色斑紋,其外圍有灰白色邊帶。後足脛節被褐色疏鬆長毛,中、端部各有一對距。雄蛾前翅後緣具深褐色縱帶。後足脛節和第1跗節具黑、白、黃三色相間的細長濃密鱗毛。卵:卵粒呈魚鱗狀,3-4行排列成卵塊。
幼蟲:末齡幼蟲體長12-13毫米,寬2。5-3。0毫米,頭部和前胸背板褐色,胴部背面粉紅色,腹面淡白色。
蛹:體長10。5毫米,寬約2。8毫米;屬被蛹,有橢圓形絲質薄繭。腹部第2-7節背面的前、後緣各有一列刺狀突,第8、9節的刺突特別粗大;第10節背面具臀棘3條,肛門兩側各1條。
生活習性
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卵產在葉片上。初孵幼蟲在果皮表面稍有凹陷處咬食表皮,2齡後蛀入果中食害種核,通常1果1蟲,偶見1果2蟲;蛀孔外有小顆粒狀褐色蟲糞和絲狀物,後期蛀孔附近呈水漬狀,果汗溢出。老熟幼蟲鑽爬出果外,在樹皮裂縫或附近雜草上化蛹,也有部分在果內化蛹,羽化時蛹殼半露果外。一般在5月幼蟲大量為害荔枝早熟種。在廣西南寧地區,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中晚熟種荔枝的果實從假種皮膨大期至成熟期均有幼蟲蛀害。在廣東的廣州地區,8、9月為害楊桃,10月以後多以幼蟲在蘇木科的牛角樹、蕭豆樹和阿勃勒等嫩莖中越冬。卵期寄生性天敵主要是赤眼蜂。
防治方法
(1) 農業防治:控制冬梢,剪除幼蟲越冬寄生植物的嫩梢,減少越冬蟲口基數。(2) 生物防治:有條件的果園,每年在成蟲產卵始、盛期,繁放鬆毛蟲赤眼蜂2-3批,每次每樹放蜂1000-2000頭。
(3) 藥劑防治:加強荔枝物候和蟲情的觀測,在此蟲大批羽化後,開花前和謝花後,早、中熟荔枝果實的假種期,選用如下藥劑噴灑1-2次:90%敵百蟲800倍液,或15%8817乳油2000倍液,或10%滅百可2000-2500倍液,或10%高效滅百可5000倍液,或98%巴丹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