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荊門雪棗:因原產於本市子陵區八角鄉,又名八角雪棗。創始於宋末,明代漸有名氣。採用當地優質糯米和荊門象山的蒙、龍、惠、順四泉泉水精心製作。東寶區子陵鋪鎮八角村,從明朝末年起,一直到解放前,都是一個非常繁華的地方。從殘存的八角老街還能依稀感受到當時的車水馬龍,在解放前,人稱這條老街為“小香港”。八角老街的繁華,與它的地理位置有關,它北接鍾祥雙河、襄樊;南通荊州;西連本埠栗溪、姚河、馬河、宜昌的當陽;東至襄河(漢江)。可以說,八角老街的水路、陸路交通都很發達,是人流、物流、信息流通的集散地,也是南來北往的商賈、遊民、流離失所人們的必經之地。關於雪棗,民間有一段傳奇佳話。明朝末年,江南有八個書生赴京趕考路過八角,盤纏耗盡。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得到雪棗名師劉之芳解囊相助,才得如期進京應試。八個書生進京後,均名登金榜,一舉成名。當八個書生專程來荊拜謝劉之芳時,不料劉之芳已歸九泉。為感謝劉之芳的搭救之恩,八個書生在八角建造了八個小亭,以示紀念。因為每個小亭都是兩層,每層有四個尖尖的飛檐,一共八個角,分別伸向四面八方,從此,人們就將這條老街稱為“八角廟”,“八角雪棗”也因此聞名遐邇。
•到了清代乾隆二年(即公元1737年),皇帝巡視江南,慕名來到荊門,親口品嘗了劉氏後人製作的雪棗,十分讚許,特欽定八角雪棗為歲納貢品,從此,八角雪棗更是譽滿天下。
•2012年1月,荊門市將“八角雪棗”命名為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為了對這門有著400多年悠久歷史的民間傳統工藝進行更好地傳承與保護。
製法
•八角雪棗有大小兩種,以優質糯米蒸熟搗茸,加上黃豆、石膏粉以及白糖等配製成坯,經發酵膨化,曬乾,再
•用小磨麻油炸製成熟,裹以酥衣,色白如玉,雪亮晶瑩,外形如棗,內似銀絲縷空。其皮薄瓤松,落口清甜,酥脆爽口,吃後回味無窮,為男女老幼喜愛之佳品。
•荊門雪棗,外形如棗,色澤雪白晶瑩,無雜質,味純正,清甜,酥脆,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