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介殼雌成蚧殼長1.68一1.80mm,紡錘形,暗棕色,其上具一層白色不透明蠟質物,一個殼點,頭端突出。雄蚧殼長形,白色,殼點突出在頭端。成蟲雌成蟲體長0.6—1.4mm,梨形,淺黃色,無翅。雄成蟲體長0.5mm一0.7mm,淺紫色,頭部色較深,1對翅,白色半透明,腹末具一針狀交尾器。卵長0.23mm,寬約0.11mm,橢圓形,淺紫色。若蟲體長0.2一0.31mm,觸角5節,足3對,腹末具尾毛2根。雌蟲共3齡,雄蟲2齡。一齡末期體長0.39mm,體背覆一層白色蠟質介殼。二齡若蟲體長0.36一0.92mm,體色有淡紫或淡黃、橙黃及紫黃等,觸角及足消失,體背介殼灰白色。三齡若蟲淺黃色,腹部末端3、4節向前拱起。前蛹長0.63一0.92mm,長橢圓形,淺紫色。蛹長0.66一0.85mm,細長,淡紫色至紫色。觸角、翅芽、足均出現,腹末生一針狀交配器。
繁殖時間
江蘇、浙江、安徽、湖南茶區一年生3代,以末齡雌若蟲和雄蟲前蛹在茶樹枝幹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雌成蟲羽化,4月中、下旬雌成蟲開始產卵,第1、2、3代若蟲孵化盛期主要在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一10月上旬。第一、二代若蟲孵化較整齊,第三代歷時較長。各蟲態歷期:卵期13—20天,若蟲期23—32天,雌成蟲壽命23—30天。雌成蟲把卵產在介殼內,每雌產卵10一30粒,若蟲孵化後從介殼中爬出來。若蟲在晴天中午孵化旺盛,初孵若蟲活潑善爬,經2—5小時,把口器插入茶樹組織內固定蟲體並吸取汁液,固定一小時後即分泌出白色蠟質介殼覆蓋在體背上。雌蟲共3齡,後變為成蟲;雄蟲2齡,二齡後變為前蛹。一、二代分布在葉片上多於枝幹,雄蟲多棲息在葉緣或邊緣齒刻之間,雌蟲多分布在枝幹上或葉背中脈附近。第三代雌雄均分布在枝幹中、下部,葉片上少見。茶樹生長茂密、枝條及皮層嫩薄受害重。長白蚧生育適溫20一25℃,相對濕度高於80%易發生。茶園郁蔽、偏施、過施氮肥、樹勢生長衰弱、幼齡茶園及台刈復壯茶園受害重。
防治方法
(1)嚴防有蚧殼蟲苗木運到新茶區。
(2)受害重茶園應進行台刈更新,台劉後加強管理,防止殘存的長白蚧蔓延。
(3)預測長白蚧卵孵盛期 方法可採用玻管預測法,即用玻管在室內測定孵化蟲數最多的日期,再向後推3—4天,即是防治適期。二是用鏡檢預測法,即鏡檢長白蚧雌蟲產卵率達84%,再向後推加該代卵的平均歷期,即是孵化盛期。三是相關預測法,根據3月和4月均溫的高低,預測其盛孵末期,調查百葉有蟲150一250頭時,即達到防治指標。防治重點應該放在若蟲孵化較整齊的1—2代。
(4)在若蟲盛孵末期及時噴灑50%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5%愛卡士乳油、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第三代可用10—15倍松脂合劑或原油乳劑25倍液防治。也可在秋冬季噴灑0.5。石硫合劑。噴藥質量對防效影響很大,強調均勻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