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徑村

茶徑村

茶徑村位於惠州市,山大溝深,土地貧瘠,生活條件極差。近年來,在政府部門努力下教育失業進步明顯。

基本信息

簡介

1個教師平均帶三五個學生

仍圖中心國小出發,在崎嶇的山路上經過近1個小時的巔簸後,我們終於在一個山旮旯里找到了茶徑村。茶徑村山大溝深,土地貧瘠,生活條件極差,村落里稀稀拉拉散落著幾戶人家,整個村莊顯得平靜而又簡陋。我們費了很大勁才找到了竹樹掩映下的茶徑國小的舊址。這所已被合併了的國小就是一所典型的“麻雀學校”,它坐落在汝湖鎮茶徑村的群山中,是1995年建起來的簡易學校。全村每年只有8到9人要上學,沒被合併之前茶徑國小隔年招生,學校里一共只有3個班。據村支書張金華回憶,學校學生最多時是1994年出現的60名學生,最少時10名學生,2名老師長期駐點這裡教學。因教師少,學校只開設了語文、數學兩門課程。一至三年級學生坐一個教室,四至六年級學生坐一個教室,老師既教語文,又教數學,每天分時段為不同年級學生授課,一個老師平均才帶三五個學生,人們調侃地說:“農村孩子讀書享受的是‘博士生’待遇,就像大學裡教授帶‘博士生’。”

台商出資請陪讀阿姨

“麻雀學校”曾經很好地解決了鄉村兒童就近入學的問題,但隨著計畫生育政策的落實,
村容村容
人口出生率下降,這些散落在各村落的國小校招生越來越困難。如何為“麻雀學校”尋找出路,讓孩子們儘快享受到優質教育?2004年6月,汝湖鎮委決定以茶徑國小為試點,把該村3至6年級學生轉移到仍圖中心國小就讀。對於茶徑村來說,並校最大的難題就是學生的交通安全等實際困難。汝湖鎮經過論證分析後,決定由村里選聘一位“陪讀媽媽”,周日下午帶孩子們趕到仍圖中心國小,周五下午再護送孩子們回家,周一至周五就隨孩子們一起住在中心國小,照顧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但茶徑村經濟困難,無法支付“陪讀媽媽”的勞務費。
2004年8月的一天,鎮委書記張文正在與落戶本鎮的台資企業惠騰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肇朗交談時,向其講起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孩子放學回家後告訴他母親,他期末考試得了第3名,母親非常高興,立即煮了2個雞蛋進行獎勵。小孩子吃完雞蛋之後又告訴他母親,他們班只有3個人。母親聽後大失所望,就把這個小孩子痛打了一頓。這個故事引起了一向熱心教育事業的台商王肇朗先生的注意,他要求立即去茶徑國小看看。一路上,張文正把合併茶徑國小的想法告訴了王先生。趕到茶徑國小後,王先生望著偏僻的鄉村、簡陋的教學設施以及寥寥幾名學生,當即決定:村里請陪讀阿姨的勞務費由他來承擔,他每年資助5000元,孩子們下半年就轉到中心國小就讀。

新 家

60平方米居室有廚房客廳
3月17日,我們來到了茶徑國小孩子們現在就讀的地方———汝湖鎮仍圖中心國小。現場看到,仍圖中心國小的多媒體教學室、實驗室、電腦室、籃球場、圖書室等設施全部齊備。校長謝新添介紹,學校硬體設施全部按區一級標準配置,已成功升級為區一級學校,現正建設示範學校,該校現有46名教師,其中高級教師31名,一級教師12名。
當日已是周五下午5點,孩子們上完課就可以回家過雙休日了。在宿舍區,我們看到了茶徑村的7名學生及“陪讀媽媽”芳嬸,“一家人”正忙碌著整理東西回家。60來平方米的四間房屋被芳嬸打理得井井有條,兩間用來做男女生宿舍,一間做廚房,另一間做客廳。芳嬸30來歲,國中文化,茶徑村人,這次村里選“陪讀媽媽”時,她因賢惠、有文化,被村民們一致選中。芳嬸告訴我們,她每周日下午把孩子們從茶徑村帶到學校,周五下午再把孩子們送回去,交給孩子們的父母,周一至周五,她就陪孩子們住在仍圖中心國小照顧他們。一說起這7個孩子,她眼裡閃爍著慈母的光芒,對每個孩子性格、愛好了如指掌。芳嬸說,為了能輔導孩子們學英語,她自己掏錢買了錄音機,開始學起了英語。提起現在的學校,7個孩子們都認為,能夠在區一級學校上課是他們最開心的事。“以前我們只上語文、數學兩門課,現在這裡多開了英語、電腦、體育、圖畫、音樂課等課,上課內容豐富多了,我們現在能用電腦畫出一棟房子,能用英語問好……”說起自己的學校,讀五年級的張輝玲眼裡充滿了驕傲。最讓家長們欣慰的是,“麻雀學校”併到中心國小,收費沒多增加一分,但他們的孩子卻享受到了優質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