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茶山歷史悠久,《東莞縣誌》、《茶山鄉志》,均謂於梁武帝時(503年—515年),僧人建雁塔寺於鐵爐嶺,沿山種茶而得名。
元代前,茶山隸屬文順鄉,屬京山司管轄,未立寨。
明朝天順五年(1461年),茶山立寨。
明清時期,茶山隸屬文順鄉,歸京山司管轄。
民國二十年(1931年),以縣為單位,推行地方自治。當時東莞縣分為十一個區,茶山屬第六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茶山屬半淪陷區。當時日偽辦公地點設在京山的帝相廟(大帝廟),日偽鄉一級的政權機構稱“維持會”,首要人物稱“維持會長”。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日寇投降,全縣將十一個區裁併為六個區,茶山屬第二區(石龍)所轄為茶山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茶山屬第五區,茶山鄉管轄二十九個村。
1953年,茶山轉屬第二區。
1654年6月30日,第二區茶山改為鄉級鎮。
1957年12月26日,成立大鄉,廢除區制和鄉級鎮制。
1958年10月6日,成立石龍人民公社,茶山屬其管轄。
1859年6月29日,從石龍公社劃出茶山、另行單獨成立茶山人民公社。
1968年,茶山公社在文革期間,改稱為茶山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2年7月,茶山公社改名為茶山區公所。
1987年,茶山區公所改名為茶山鎮人民政府,轄(除西湖外)原有各鄉。
行政區劃
2014年,茶山鎮轄16個村和2個社區。分別為:茶山圩社區、茶溪社區2個社區;上元村、茶山村、下朗村、橫江村、盧邊村、寒溪水村、增埗村、南社村、塘角村、京山村、博頭村、沖美村、粟邊村、劉黃村、孫屋村、超朗村等16個村。 政府駐茶山圩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茶山鎮位於東莞市中北部,鎮中心位置東經113°87′56″, 北緯23°08′24″;座落於東江支流寒溪河畔,東靠東莞市區,西接石排鎮、橫瀝鎮,南鄰東坑鎮、寮步鎮,北與石龍鎮接壤。總面積45.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茶山鎮全境東西寬,南北窄,呈“凸”字形狀。東西相距11.3公里,南北相距7.4公里,全區丘陵起伏,南北為河道(寒溪河、南畲蒗),為埔田,中橫連綿山丘為旱地,山丘之間為坑田,地勢東北高而西南低。茶山山脈分成兩線:
京山線——由老黃旗山分出一支向東北行,經莞城、峽口而入京山蟾蜍嶺。再別出一支東北行為九梅嶺,岐為三支,其一南行至橫江村左右諸山止。其二東北行為賣粥寮山,又東行為南社村諸山,又東南行為諸嶺,而至龍頭村諸山。其三從賣粥寮山別出一支東南行為象嶺,折而西南行為茶山附圩諸山。又從南社村諸山中別出一支,南行至員頭山一帶諸山,再折而西南行至上元村旁之五點梅花(石場)止。此線屬東南耒脈,西北走向,再而別出散衍,連綿起伏如漁翁撒網狀。
增步線——遠從蓮花山(筆架山)分出一支,向東北行為牛屎坳山,歷數山而為桂子嶺入寮步新圩諸山,又西北行入為狗門嶺,折而北行至寒溪水村諸山,又西北行入增步諸山止。此線屬東南耒脈,西北走向。
氣候
茶山鎮地處亞熱帶,毗鄰南海,常受海洋性氣候的影響,春夏多雨,夏秋間常有颱風及乾旱現象,冬季受北方寒潮侵襲,間有霜凍,但時間不長,年中氣溫,最高為38.1℃,最低為4℃,平均溫度為21.9℃。四季分吹季候風,最大颱風為11—12級。全年平均濕度為77.9%,年平均雨量為1600—1700毫米,最大雨量為3300毫米,最少降雨量為950毫米,年中以春夏為雨季,以秋冬為旱季。
水文
茶山水系,於宋代原屬東江河帶,江從福隆村入口,經龍頭折來茶山而入東莞運河或出東江峽外主流,再南流虎門兩水匯合而出珠江口。史載宋元佑二年(1087)邑宰李於福隆築堤阻之,從此東江改道,茶山屬內河地帶。茶山現屬內河寒溪水流域,源出企石與常平兩處上游,匯集經橫瀝、神山、大圳埔會合寮步與龍頭蒗內諸水,經石步、員頭山、寒溪水、茶山大橋、出橫江埔之青鶴灣口,與溫塘上游之黃沙水而西流出峽。年中最大流量為400立方/秒,平均流量為120立方/秒,純屬泥流沙中之混濁水質。
另外,南畲蒗水在茶山之北部,舊稱為石岡水,本無源頭,只屬兩邊諸山流聚之積水區,自東北之石排鎮內流入蒗內、經南社、塘角、涌尾、堂頭而出東江。
土壤
茶山鎮土壤分類為河流沖積、谷底沖積、潮砂泥田、碳質黑泥田、冷底田、泥炭田、深砂地、黃菘土地、半砂泥、潮砂土等。
自然資源
茶山鎮有運行中的排澇站30座,建設中排澇站5座,主要分布在鎮內寒溪河兩岸及黃沙河右岸。東莞生態園濕地公園水域面積為342.7公頃。
人口民族
茶山鎮主體民族為漢族,2014年,常住人口約15.7萬人,其中本地戶籍人口4.54萬人。
經濟發展
綜述
2014年,茶山鎮實現生產總值91.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2013年增長7.9%。2014年,茶山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9.6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25.7%。
2014年1—7月,茶山鎮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8億元,其中五大支柱產業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5.9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4.3%,占茶山鎮規上工業增加值的69.9%;各項稅收總額8.3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7.5%,增速在全市排名第11位;茶山鎮進出口總額89991萬美元,同比2013年增長6.9%,其中出口額47792萬美元,同比2013年增長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8.74%;總用電量8.4億千瓦時,同比2013年增長9.6%。
第一產業
2002年,茶山鎮有蔬菜面積4000畝;荔枝、龍眼為重點的水果種植,積極發展優良荔枝品種,引進無核荔枝,推廣老齡荔枝矮化嫁接等技術。2002年全鎮生豬上市量18萬頭,三鳥上市100萬隻,種鴿12萬對,肉鴿80萬對;魚塘面積3231畝。2002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14503萬元。
2014年,茶山鎮共盤活、整合、統籌土地410.5畝,其中盤活282.48畝、整合98畝、統籌30多畝。
第二產業
2014年,茶山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4.4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8.7%。
偉建工業園位於茶山鎮東南部,總占地面積333.05萬平方米。園區自1999年開始規劃建設,以電子產業為主,兼有食品、汽車配件、製衣、機械等其他產業的成熟園區。共入企業94家,2012年,園區企業工商稅收合計2.65億元,占茶山鎮工商稅收總額的25.24%;完成工業總產值72.53億元,占茶山鎮工業總產值的38.81%。
第三產業
2014年,茶山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5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8.8%。按美元計價,2014年,茶山鎮進出口總額16.2億美元,同比2013年增長7.6%。其中,出口總額9.3億美元,同比2013年增長16.7%,增速高於全市水平。實際利用外資1.1億美元,同比2013年增長6.6%。2014年,茶山鎮實現鎮本級財政收入7.3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8.3%。實現各項稅收總額14.6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5.2%。12月末,茶山鎮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119.5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3%;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43.7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3%。
社會事業
教育
2014年,茶山鎮有公民辦中國小、幼稚園32所(其中公辦中學1所,國小3所,幼稚園2所;民辦學校8所,幼稚園18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在校學生31573人(其中幼兒6540人,小學生18905人,國中5878人,高中2250人),在職教職工2221人(其中幼稚園教職工734人,中國小教職工1487)。
文化
2014年,茶山鎮整合南社明清古村落、超朗牛過蓢古村落、聖心糕點博物館等旅遊資源,積極推進國家4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舉辦茶園遊會、百場培訓、千場演出等民眾文化活動51項,共388場次。
醫療衛生
2014年,茶山鎮共有醫療機構41個,其中公立醫院1所,門診部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8個,診所、衛生站等28個,醫療網點覆蓋茶山鎮17個村(社區),平均每6000居民即可擁有一個基層醫療服務點,步行15分鐘即可獲得基本醫療服務。其中,茶山醫院是廣東省普通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東莞市社會醫療保險定點醫院,編制床位300張,實際開放床位362張;現有員工54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66人,中高級職稱132人,執業醫師161人。
基礎設施
2014年,茶山鎮完成東莞火車站、新石大路、方中路、輕軌R2線的征地拆遷工作。生態園征地拆遷進入收尾階段,收回空地完成98.8%,拆除簡易建築完成95.86%;拆除永久建築完成100%。東莞火車站正式開通運營;新石大路主線即將通車,人行道、照明、綠化等配套市政工程已完成施工圖紙設計及財審工作;寒溪河綜合整治方案進一步完善,“一河兩岸”生態景觀進一步最佳化。
社會保障
2014年,茶山鎮各險種參保人數30萬人次,發放各種保險待遇8231.14萬元,發放就業補貼501.54萬元,惠及8576人次。組織企業舉辦“春風行動”免費現場招聘會2場,就業服務日活動10次,組建“村民車間”12個,共安置258名戶籍勞動力穩定就業。2014年1-9月向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優撫對象、老年人等發放各類補助津貼1000多萬元。2013年至2014年底,累計統籌幫扶資金1000萬元,建設莞揭“雙到”果蔬供應鏈合作示範種植基地等扶貧項目70個,實現貧困戶年人均增收34.6%。
交通
茶山鎮交通便利,廣深鐵路縱貫南北,寒溪河橫穿全境。境內公路密集,形成了以石大路、莞龍路、東部快速幹線等省道、鎮街聯網路為主幹,鎮村道路為支線的公路網路。境內有東莞火車站、軌道交通R2線站,茶山鎮是東莞城市副中心、進出東莞的重要門戶。
歷史文化
茶山盆景
茶山盆景是茶山重要的“文化名片”,其中茶山盆景協會,創會於1984年2月;2011年5月,茶山盆景協會正式成為國家林業部隸屬的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單位,2011年10月被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授予“全國最佳鎮級盆景協會”稱號。
茶山公仔
茶山公仔是東莞茶山特有的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術品,因生產加工泥公仔的人主要住在上、下茶園,又名茶園公仔。茶山公仔製作工藝,早在明朝初期已有製作。當時的茶山公仔手工作坊成街成市,著名的“公仔街”就位於茶山鎮潔淨路。2012年2月茶山公仔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茶山公仔已經從普通的泥公仔升格為寶貴的民間藝術品。
茶園遊會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的茶山東嶽廟會,以游會形式舉行,因茶山又名茶園,故名“茶園遊會”。明正德九年(1514年)已有茶園遊會,逐步形成民一種民間傳統節日。游會於解放後停辦,2010年,茶山鎮委、鎮政府重啟了每年一度的茶園遊會。重啟的茶園遊會既保留傳統的抬菩薩、民藝、粵劇表演等內容,又增添了各村、企業組成的民間文藝巡遊表演、道教文化展、“茶園論道”講座、名優食品展、工藝品展等內容。
風景名勝
綜述
茶山鎮歷史悠久,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據《茶山鄉志》載,梁武帝時(公元502—519年)鄉人創建雁塔寺,僧人沿山種茶,茶山之名由此而起。茶山境內現有南社古村落、東嶽廟、牛過蓢古村落等文化古蹟。
主要景點
簡介 | 圖片 |
南社古村落 南社古村落始建於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村內現存的古建築以明清古建築為主,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是我國至今保存較為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古村落現存祠堂達30間,古民居達250多間,構成具有濃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文化景觀,保留大量石雕、磚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築構件,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南社古村落先後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景觀村落和廣東最美鄉村等稱號。 | |
牛過蓢古村落 牛過蓢位於茶山超朗村北面,原稱“樓閣蓢”。明永樂年間,因語音相近,被訛稱為“牛過蓢”,俗稱“牛角蓢”。由於村里大部分村民姓麥,故又稱“麥屋”。該村立於南宋初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面積約1.38平方公里。古村落座東北向西南,村內生長著數百年的古榕樹、古樸樹。 | |
東嶽公園 東嶽公園占地面積2.5公頃,園內有一山名象嶺,高而蜿蜓,形狀若象,故以名,為茶山境內一主山,是舊“茶山八景”之一。山頂建有一樓閣——仙蹤閣。 | |
東嶽廟 東嶽廟創修於大唐開元盛世年間,至今約有1250餘年的歷史。是東莞市歷史悠久的道教古廟。在1989年被東莞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嶽廟占地2800平方米,呈長方形四合院布局建築,依山取勢而建,分別為山門、香亭、正殿三大部分,兩翼配東、西廡殿。 |
現任領導
茶山鎮領導班子分工情況 | ||
序號 | 姓名 | 職務 |
1 | 謝錦波 | 鎮委書記、人大主席 |
2 | 黎壽康 | 鎮委副書記、鎮長 |
3 | 陳永光 | 鎮委副書記 |
4 | 阮兆強 | 鎮委委員、紀委書記 |
5 | 湯錫祥 | 鎮委委員、人大副主席 |
6 | 鍾亻愚仔 | 鎮委委員 |
7 | 袁邦湖 | 鎮委委員 |
8 | 吳劍洪 | 鎮委委員 |
9 | 陳荏疇 | 鎮委委員、武裝部長 |
10 | 謝慶春 | 鎮委委員 |
11 | 謝偉良 | 鎮委委員 |
12 | 羅國獻 | 鎮委委員、公安分局長 |
13 | 王麗娟 | 鎮委委員 |
14 | 何毅 | 掛職鎮委委員 |
15 | 張立鶴 | 副鎮長 |
16 | 鍾偉發 | 副鎮長 |
17 | 蔡少潘 | 副鎮長 |
18 | 何亮標 | 副鎮長 |
19 | 陳少文 | 副鎮長 |
(以上內容截至於2015年9月 )
著名人物
茶山鎮先後湧現出抗元英雄葉永清、理學家林光、兩廣提督謝遇奇、史志文學家袁莞沙、知名畫家黃般若、詩畫家陳逸雲、原廣東省人大委員會副主任羅克明、原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區府副主席羅立斌等傑出人物。
城鎮榮譽
茶山鎮先後獲中國食品名鎮 、中國品牌服裝製造名鎮 、廣東省教育強鎮 、廣東省衛生鎮 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