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茅台始於‘榮和’、‘成義’、‘恆興’三家傳統燒坊,三家燒坊在解放前在茅台鎮三足鼎立,成立於光緒五年(1879年),仁懷地主石榮宵、孫全太與“天和號”共同投資開設燒坊,取名為“榮太和”,後發展成為“榮和”燒坊,後又成立“成義”燒坊 。
“恆興燒房”的前身是“衡昌燒房”。由貴陽人周秉衡於1929年開辦。周秉衡用800大洋買到了建五間廠房的土地。“衡昌”建成投產,因請“成義”的酒師指導生產,“成義”的老闆知曉,把“衡昌”告到區公所,並把酒師扣押起來,強迫酒師今後不得再為“衡昌”做事。
在此期間,“榮和”和“成義”共同研發了一款茅台原漿窖藏酒,用當時最優質的高粱、小麥,精心釀造而成。簡稱‘茅漿窖’,並在酒瓶封口刻以兩家燒坊名字區別。但因經營不善,銷路並不理想。
現世
三家酒房的舊址如今“成義”“恆興”燒房廠址在今茅台酒廠一、二車間,“榮和”燒房在今茅台酒廠制麴車間。三間燒房毗鄰,中間有空隙和人行小道,呈品字形分布,“榮和”燒房居中,“成義”“恆興”燒房在左右兩側,占地約5畝,木架瓦房。87年,在茅台酒廠一車間發現遺留的幾壇茅漿窖,已保存多年,醬香突出,入口純淨,因此為了沿襲此酒,87年以茅台一分廠名義出品了新的茅漿窖,將原本在酒瓶封口刻以兩家燒坊名字的標記,移至酒瓶背標,蓋以“榮成窖”章,以示區別和紀念。
酒評
茅漿窖酒精度是53度,採用貴州茅台鎮特有的赤水河水釀製,香味悠長、入口順爽、輕微刺喉感、入胃熱辣,純正原釀酒的特點。
屬性
名稱:茅漿窖香型:醬香型
配料:水、高梁、小麥
酒精度:53%vol
生產廠家:茅台釀酒一分廠
廠址: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
生產年份:一九八七年
由來及外觀
茅漿窖,原始名稱“茅台原漿窖藏酒” 本身只是一個簡稱,口口相傳的過程中最後正式改名“茅漿窖”。
茅漿窖是由茅台釀酒一分廠1987年6月13日釀製出品,也有人稱“87年茅漿窖”。
茅台最早的酒坊名稱,據查考,是大和燒房。這個信息是從茅台楊柳灣一尊建於清嘉八年(1803年)的化字爐上所鑄的捐款戶名單有大和酒坊名稱而獲得的。據最近的考證發現,有一家比大和燒房更早的酒坊叫偈盛酒號。這是在1990年茅台至縣城的三百梯段出道的路碑上發現的。碑上刻有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茅台偈盛酒號。
到清鹹豐年間,在黔北一帶有楊龍喜領導的號軍起義。清鹹豐四年(1854年)派兵鎮壓,與號軍戰於茅台,村寨夷為發墟,茅台的幾十家酒房皆毀於兵燹茅台酒生產一度中斷。戰後1862年華聊輝在茅台開辦“成裕酒房”(成義酒房的前身),茅台酒從此才逐漸恢復和發展。
茅台釀酒一分廠也是當時眾多酒廠中的一員,採取茅台獨特釀酒技藝,以優質高粱、小麥、再配以赤河之水釀造的茅漿窖酒香味悠長、入口順爽、輕微刺喉感、入胃熱辣,是茅台釀酒一分廠當之無愧的主打產品。後來由於經營不善,銷量銳減,造成大量的囤積,茅台釀酒一分廠解散,茅漿窖酒自此封塵酒窖。隨著時間的推移,塵封多年的茅漿窖酒再度流入市場,由於當時的封存技術有限,多年以後的茅漿窖酒每瓶都有或多或少的減少,同時多年的窖藏也使茅漿窖酒更純,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