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1925年留學日本。
1926年在日本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8年受委派擔任東京直屬支部委員兼訓練部部長。因組織反日侵華外交後援會,兩次遭日本警察當局逮捕下獄,經中國特使張群營救方才脫險。
1930年回國,任北平師範大學和民國大學教授。
1932年後任中央政治委員會經濟專門委員兼秘書、國防最高委員會經濟專門委員兼秘書。
1940年任安徽省乾訓團教育長兼三青團直屬第二分團主任。
1941年11月任安徽省第一區督察專員兼懷太師管區司令。
1942年組織天柱山開發委員會,任主任委員;創建景忠中學(今潛山縣野寨中學),任董事長兼校長。
1945年8月,兼任糧食部安徽儲運處安慶辦事處處長。
1948年任“行憲立法委員”。
1949年去台。仍為“立法委員”,並任“立法院”經費稽核委員會召集委員。
1981年至1988年被聘為國民黨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
家庭成員
范先生之夫人李國彝,生於1906年1月20日,合肥人,畢業於中國大學,2005年在第19屆世界詩人大會上當選為“世界桂冠詩人” 。范氏夫婦共有六個子女,均培養成材(兩男一女均為博士,另兩男為碩士),曾被台灣“親職教育協進會”評為“模範父親”,頒有獎狀和“家教楷模”的匾額。范先生自己大半生從政,然而要求子女多從事自然科學研究。
長子范光陵生於1933年,著名計算機專家,獲美國斯頓豪大學管理學博士,猶他州立大學哲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超博士研究,專攻計算機及管理系統。曾任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教授及商學院院長,當選美國加州大學院士及傑出學者。曾多次擔任國際會議主席,遍歷世界50餘國。展開學術交流。著名文化人,台灣中華文化協會理事長及台灣一百人民團體聯盟負責人。世界人士稱為"三冠才子",即世界桂冠詩人,中華計算機之父及企管大師。
次子范又陵生於1935年,美國布魯克寧理工學院博士、研究室主任、美聯合碳氫公司研究部主任,發明專利二十餘種,有關學術論著二十幾種。次媳倪如珍,美明尼蘇達大學博士,高級研究化學師。專攻光聚合物研究,發明專利及專著四十餘種。
長女范一陵生於1931年,美國米尼蘇達州立大學博士。任美貝爾電話中心研究員。長婿姜達觀,博士,研究員,美某公司經理。其他子女,亦均有不同造詣。
個人著作
1928年:《最近東三省問題之研究》 1933年:《我對於中國土地問題之認識與意見》
1933年:《農村副業與農村社會問題》
1933年:《土地國有論的各派學說之總檢討》
1933年:《累進稅制之評論與我國土地稅率累進問題》
1934年:《帝國主義與中國農村復興的前途》
1934年:《經濟學中的自然法則學派之解剖》
1934年:《滿洲經濟的封建性之研究》
1934年:《中國社會發展階段中商業資本之考察》
1936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軍需膨脹」下勞工災害之...》
1937年:《國家資本主義的經濟建設之世界性》
1937年:《一年來之中國經濟》
1937年:《值得提倡的農村手工業問題》
1937年:《從經濟國防說到經濟建設》
1937年:《軍需工業原料之需要增加與世界景氣恢復的內...》
1938年:《長期抗戰中之公務員調整問題》
1940年:《抗戰進入新階段與邊疆幾省的交通建設》
1940年以後:《民生主義經濟政策之理論體系》、《中國農村社會之經濟研究》、《農民新生活》、《民生主義的戰後經濟政策》等。晚年刊印了《范苑聲九十懷恩書法紀念集》。
領銜開發天柱山
古南嶽天柱山自然風光旖旎,人文景觀薈萃。在琳琅滿目的石刻中,西關寨小心坡的石壁上“萬岳歸宗”四個大字氣勢雄渾,引入注目。這是范苑聲先生於1942年夏題寫的 。
范先生曾四次登臨天柱山,稱讚天柱山“ 風景奇勝,有溫泉,有古蹟,有寺廟,有蘊藏物產,可謂千峰葉翠,綺麗清幽。”1942年,范苑聲任職安徽省第一區專員期間,倡導開發天柱山,組織了“天柱山開發委員會”,自任主任委員,特聘許世英(1922年任安徽省長,時任國民黨中央賑濟委員會委員長)為名譽主委.雖進行了一些開發工作,但心愿未遂。入台後,他依然惦念天柱山的開發,想重覽天柱秀色。他多次書錄當年登山時舊作,藉以移情寄思:
皖公高出萬山巔,此日登臨勢聳然。
一柱擎天驚虎嘯,群峰影岳渾龍眼。
仙人橋畔迥孤鶴,良藥坪前試酒泉。
南嶽雲煙收眼底,移神逸事話當年。
當他欣聞天拄山“今巳闢為國家級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當年的遺憾之心轉化為欣慰之情,誠如他給家鄉親友信中所云“家鄉經濟建設,面目全新,令人驚喜!天柱山開發成嶄新面貌,踏進國際觀光區,尤使聲心嚮往之,真可謂達成聲之願望也。”
籌建野寨烈士墓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陸軍176師“轉戰數省,大小百戰,殲敵數千”。1939—1942年,該師駐防皖鄂邊境沿江諸地,多次同日軍作戰,尤以“三攻安慶,創敵最巨”。在前後數年的南北轉戰中,176師自損將士3713人。
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1942年6月,他會同李宣、范春陽、覃振元、於樹屏、龔兆慶、漆仍素、鄧英哲、張國喬、馮紹虞、郝文波等17人組成“陸軍176師抗戰陣亡將士公墓籌建委員會”,擔任主任委員,並發布《募捐啟》,敬乞蘄、黃、舒、皖各界人士樂捐建墓經費186800元,范先生帶頭捐款。將士墓、紀念塔、覺後亭、浩然亭、光岳亭、忠烈祠、景忠廳等公基建築於1943年春落成,收葬985位抗日將士骨骸,范苑聲為公墓撰寫了“陸軍一七六師抗戰陣亡烈士公墓碑誌”。《皖報》於1943年5月8日刊載了“十三縣紀念陣亡將士,忠烈祠建築完成”的報導。范先生為公墓撰寫了碑誌,其中寫道:“ 我國往時,外患多矣,究其危而不亡失而復得,實皆仁人義士之所為,我陣亡將士之關係,何異以此。天柱古為南嶽,今乃作國殤之幽宅,其生申甫以佐佑我幫家,又理之可必者也。……系以銘曰: 桂林山水,秀甲寰區,挺生人傑,武俠文紆,釁起北平,禍延南服,傳檄徵兵,逆偏山谷,西南萬里,轉戰前來,一朝赴義,千祀增哀,昔日睢陽,志存殺賊,魂魄猶雄,日星比烈,河流赴堅,岳色摩空,伐石作銘,以實無窮。”
1942年10月,為景仰忠烈,他又發起在烈士墓園內設立私立景忠初級中學,以永久紀念。辦學基金除176師全師官兵認捐24600元外,他暨熱心教育人士慨捐32000元,以及田租264擔(開學後捐助的田租不在其內),並規定凡興種景忠國中校田之佃戶,皆免服兵役。1943年6月,禮堂、教室、師生宿舍、圖書館、辦公室全部建成,9月10日開學。野寨中學現存175畝風景秀麗的校園,為范苑聲所開創。為辦好學校,他四上天柱山,顧岳雲山莊,恭請烏以風教授下山主持校教務.1943年7月,譚何易、范苑聲、儲應時、孫聞園、范春陽、烏以風、李宣、漆仍素、郝文波、楊慧存、於樹屏、程勉旃、徐嘉禾、王雪橋、郝如勛等15人組成校董事會,公推范苑聲為董事長兼校長。他雖政務繁忙,但仍經常來學校視事。治學有方,校風良好。
平息牌樓大刀會
1948年夏,縣南郝家老屋,有自稱“郝老師”者,系一同善堂堂主,開堂收徒。同善社,早期名叫“道德社”,是一個反動封建組織。大刀會,又名柴門道,系封建迷信組織。這兩個組織均湍變為反共、反人民的匪特武裝,誘騙一般無知農民加入所謂“大刀會”後,施以迷藥邪術,謊稱刀槍不入,一時趨附之者,兒數千人。省府聞訊,令派國民黨軍進剿,雖傷亡甚眾,仍頑強抗拒,竟波及潛懷兩縣境。范苑聲先生為免禍及無辜及無知之農民,乃請停剿,親赴郝家老屋,邀集地方士紳,約所謂“郝老師”者,息戰面晤,以身家性命保證其安全。當夜郝果至,經曉以大義及利害,直即獲得降服。所渭大刀會匪之亂,從此平息。
《同善社·大刀會在宿松活動始末》一文中寫到:“1942年,黃巽垣又指使同善社天恩史文琪,勾結潛山的大刀會首領郝滿昌,來宿松洲地史家營‘開堂’,發展成員,設立‘堂口’,正式建立起大刀會組織。”此文中提到的“郝滿昌”,即是范苑聲平息牌樓大刀會中的“郝老師”。
太湖競選立法委
國民黨中央政府在1947年11月份通令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選舉“國大代表”和“立法委員”(以下簡稱“市委”)。其選舉程式規定,先選國大代表,後進立委。市委不分地區,以獲得25萬張以上選票者當選。
陳一粟在《太湖選舉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經過》一文中,記述了范苑聲競選立委情況,現摘錄如下:
在太湖縣的立委競選人是端木傑和范苑聲。端木傑乃國民黨中央糧食部次長;范苑聲是安慶專員公署的專員。
端術傑派宿松縣沈慰然前來太湖活動選票。沈將端木傑拿來太湖的競選費3000元(銀元)交給楊慧存(楊為太湖縣“國大代表”),楊收後將2000元交給太湖縣長蔣義民,自已留下1000元。蔣義民授意陳學海(太湖縣選舉事務所負責人),將太湖縣的18萬張選票,分16萬張給端木傑,只給范苑聲2萬張。
市委選舉活動中,太湖人認為楊慧存是國大代表,不該夥同貪污。中青年骨幹紛紛要求選舉事務所負責人倒轉選票,以18萬張支持范苑聲,並叫范苑聲拿出競選費500元,由太湖縣財務委員會給正式收據。選舉中,老百姓說:“我們只認識范專員,他為人很正直,我們不認識端術次長。”選舉揭曉,范苑聲果然得了16萬張選票(在其他縣得選票12萬張),超過規定數25萬張選票,當選了立委。
耄耋韶光伴詩書
范苑聲晚年以讀書、習字、作詩排遣時光,並研究佛學,有一定的佛教思想。他自已說:閒時樂以書法“消磨時間,幾乎成癖”。他在九十高齡的時候,刊印了《范苑聲九十懷恩書法紀念集》。他在《自序》中曰;“旨在追念親恩”“寫字抒懷”。全書擷錄書法作品188幅,其中聯語35幅,格言箴語62幅,名篇節錄和詩詞72幅。他書寫李白<長相思》句:“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以及唐人詩:“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附註小字:“說 什麼有家不得歸,難道在當年就含射眾人?今天變態環境,杜鵑哪杜鵑,再不要在耳邊啼哽,還是歸去吧。”這些作品反映出范苑聲先生濃烈的鄉思和未能回歸故里的傷感情愫。
范苑聲愛練的碑帖有:王右軍聖教、蘭亭二序,王世鏜稿決,鄧完自四體書,清道人金剛經及王愷和魏張玄碑。融會貫通,自成章法。王愷和曾這樣評價他:“生平篤嗜書藝,精進不巳,卓然可觀,墨瀋淋漓,人書懼老。”
思念故園情悠悠
范先生久別故園,濃郁的鄉愁濃烈如酒。在他主修的台灣《潛山縣誌續編》中,情真意切地表露了這種強烈的思念。“ 未能回鄉,先見鄉人,亦為憾事,飲水恩源,葉落歸根,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續編·附錄》)“ 皖山蒼蒼,潛水泱泱,隔海西顧,低徊彷徨……”(《續編·序》)范先生對故鄉山水之戀,對故土人情之親,遊子的失意之惑,如床前明月之光,叫他徹夜難眠;如寒食淋瀝之雨,點點滴滴在心。
范老熱愛天柱山,熱愛家鄉,更愛著祖國。他在給大陸親友的信中云:“回國觀光,與鄉親父老青年子第團聚,是聲一貫仰望,弟個人已風燭殘年,經已分囑海內外兒女,絕不能忘本,儘量提高愛鄉愛國觀念……”“國家統一之時,就是我們歡呼團聚之日,余日望之。”年至耄耋,肫誠之心未改。
范先生帶著這一有待實現的願望抱憾九泉,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駕鶴仙去歸故里
范先生於1990年7月於台北仙去,後經多番轉折,其子女為圓先生遺願,將其骨灰安葬於其組織創辦的景忠中學范園(即今安徽省潛山野寨中學范園),老先生終歸故里,其景忠成人的校訓深深影響著無數古皖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