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范方1957年南平師範畢業分配沙縣城一國小任教,1958年調沙縣報社任編輯,1959年調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習,1960年調省文聯任《熱風月刊》文學編輯,1961年至年調沙縣教師進修學校二中縣文化館任職,1980年調三明文化局創作組,1983年後調三明市文聯。
范方從1956年開始寫作,當時范方十七八歲。早期他跟蔡其矯學習惠特曼,如人們聽到的《森林在召喚我》,後來受民歌影響,一直到80年代以後,他受台灣現代詩,特別是洛夫先生的詩的影響,整個詩風有了很大改變。從80年代到他逝世也有二十多年時間,其間他在尋找中國現代詩的現代藝術手法如何和中國的民族傳統、文化傳統結合。
著有《還魂草》(詩集)、《今夜星空》(詩集)、《劍魂蝶影》(詩集)等。
1993年,范方因患小腦萎縮等症導致語言和行動障礙,但病中十年,在與病魔抗爭中仍創作不歇,遺下大量未曾發表的詩稿。
2003年9月11日,范方不幸病逝,時正中秋。
個人成就
1956年,《也讀郭風散文美》(評論)及《白鵝》等兒童詩發表於《福建青年報》。
1961年2月,調省文聯《熱風》編輯部。
1963年11月《山村國小》發表於《人民日報》。
1979年2月創辦《綠葉》文學叢刊(在沙縣文化館);10月參加省首屆文代會。
1982年1月《時間的召喚》十六首發表在《福建文學》“本省中青年”專輯,有評論家周俊祥評論《探索者軌跡》一文。
1983年2月,菲律賓《世界日報》整版推出《范方的詩》十首,並配有評論文章。3月《木棉樹》發表在香港《文匯報》、《向日葵》發表於泰國《中華日報》、《時間的召喚》十六首獲省首屆文學獎;同月香港《鏡報》刊登香港作家巴桐、張詩劍評論范方藝術,題為《中國大陸現代詩的探索者》。9月、10月《歷史》四首、《人生》三首發表在法國《歐洲時報》。
1984年5月編輯出版《三明抒情詩》,6月編輯出版《麒麟山民間故事傳說》(與人合作)。
1986年6月參加“大浪潮”青年現代詩筆會(於青紙),“三明詩群”形成;7月《開拓敘事詩思維空間》表於《詩刊》,並開展討論一年之久;《石標》發於《詩歌報》,井參加全國現代詩大展。
1988年3月全國新詩集評獎提名,范方《還魂草》名列第八(全國提名14部);4月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還魂草》部分詩作及作者介紹。
1989年5月,詩集《今夜星空》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1990年5月,詩集《劍魂蝶影》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1991年4月,王蒙《也算詩話》評論范方詩作,刊《文學自由談》。
1992年2月,香港龍香文學社出版的《奇詩怪傳》收有范方詩作及小傳。
1992年6月范方傳記收入《世界華人文化名人》大型叢書,列為世界華人文化名人。
1995年8月《贈人》七首發表於《詩之國》詩刊;10月、12月詩歌《銀河》、《夜路》、評論《對現代格律詩的看法》發表於深圳《現代格律詩壇》。
1996年2月,《劍客》三首發於台灣《詩之國》
1997年至2002年,重病中堅持創作,有50多首詩散見省內外報刊。
寫作風格
范方的寫作有兩個階段:極左階段,他對苦難的認識,使得詩歌有著個人內在精神的執著追求;後來,進入現代世界物化階段,他的詩歌悲思化,審視這個社會。詩人詩學方面,內容與想像有著無限的追尋。深度模式的寫作,不是簡單描述社會生活,而是對生活有著深切的感受,用心地表達。用心陳述對自己帶來啟示的一切,好的詩歌是內在的,經過積澱,積累經驗,剖開自己的內心,不畏左右。
包孕即指他生命的情態(包括生命的悲苦壓抑)經常處於蓄勢待發,或引而不發像弓張養弦那樣,不是直瀉式的表達而是內聚內斂,十幾行字高度濃縮在精選的意象里,感覺他是把五指彎曲收成一個拳頭,再擊打出去,有如等待中爆開的石榴。
峻峭,峻指他的語言精工;峭指他的運思過程不時出現“轉彎”“突變”動能(勢能),用台灣現代詩的術語叫“逆挽”。應該說范方是屬於苦吟詩人,總是反覆捶打鍛鍊。他的峻峭,像溶洞的鐘乳石,經水滴的積澱磨蝕而起峭拔。
獲獎榮譽
1981年編輯出版全國青年詩選《青春協奏曲》,香港《明報》、《爭鳴日報》評為“大陸第一冊現代派詩集”。
1987年《奔馬》組詩獲省第三屆文學獎。
1991年2月《飲醉陽光》(詩輯)獲省第五屆文學獎暨首屆印尼王長鹹文學獎;
《時間在呼喚》、《奔馬》、《飲醉陽光》等組詩獲省一、二、五屆文學獎,《中華圓三貼》獲《香港文學報》與《深圳特區報》聯合舉辦的“錦繡中華”文學獎。
人物評價
范方是中國大陸最早一批新古典主義寫作的代表之一。在中國古典詩歌與台灣現代詩的交匯點上,他找到了自己成功的寫作路徑。
范方現代詩的處理和表達都比較獨特。范方作為詩人的內在品格,如果形容洛夫先生為“詩魔”,他則為“詩俠”。范方寫詩如同以淚鑄劍,他的寫作獨立,但不是對社會不關心,而是更深地審視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