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縣羌族博物館

茂縣羌族博物館

茂縣羌族博物館是一座地方性民族博物館,坐落在茂縣縣城羌興街南端,占地面積4329平方米,陳列面積10000餘平方米,於1988年羌族傳統節日“羌歷年”時正式開館,是我國唯一的羌族博物館。在強烈餘震不斷的情況下,3人一直堅守在博物館狹小的院內,避免館藏文物出現人為損壞並且輪流四處查看,度過了地震發生後的首個漫長之夜。總投資1.3億元,其中由山西對口支援7586萬元,重建的博物館館體建築有3個區域,之間用連廊連線,地上最高建築為4層,還有一個高達19米的獨立塔,塔體設計為羌族特有的羌雕式樣。

基本信息

近期動態

5月12日強烈地震後,羌族博物館展廳、庫房、辦公樓、圍牆、宿舍均受到嚴重破壞,圍牆跨塌,館舍牆體開裂,玻璃爆碎,天花板、燈具墜落。館長蔡清跑步到達了博物館,隨後副館長劉永文到達館內,同當班的保衛組長張黎勇一起快速查看了博物館的外圍情況,博物館啟動應急機制,成立了應急小組,迅即關上了大門。在強烈餘震不斷的情況下,3人一直堅守在博物館狹小的院內,避免館藏文物出現人為損壞並且輪流四處查看,度過了地震發生後的首個漫長之夜。

5月13日天一亮,3人立即對展廳、辦公樓內部及庫房、宿舍外牆進行了檢查。9時左右,博物館工作人員陸續來到館內。為守護好文物,應急小組發動在館的全體職工搜尋可以搭建防震避雨的材料,搭起了簡易防震“棚”,作為值班和職工、家屬避難的場所。應急小組和2名保管人員隨後進入庫房,由於餘震依然強烈不斷,進行了簡單檢查和拍照。是夜,下起大雨,為防止“龍洞溝”可能發生的土石流對博物館館舍及人身安全造成威脅,館內男職工輪流對水位進行觀察。14日,應急小組3人和2名保管人員對庫房進行了檢查,由於餘震不斷,位於3樓的封閉庫房內一片黢黑,在微弱的手電光下,對上級別文物進行了簡單清理。

5月16日,在博物館外圍安全技術防範失效的情況下,博物館全體職工包括在館的家屬全數進入值班範圍。

17日以後,地震文物收集人員不畏艱苦、走點串戶,收集到很多有價值和有意義的珍貴地震文物;地面文物受損調查人員沿著隨時坍塌的道路,穿過飛石路段,深入鄉村各文物點查看具體受損情況。博物館先後有4人次冒著危險深入到飛虹鄉淺溝、渾溝、查而岩統計災情,協助災民自救。

不忘神聖職責,守護精神財富。茂縣羌族博物館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重建工程

茂縣是我國最大的羌族聚居區和羌民族文化核心區,“5·12”大地震使茂縣羌族博物館遭到嚴重破壞,恢復羌族博物館成為當地災後重建的一項重要任務。當地政府邀請設計單位設計了10多個建設方案,最後敲定了一個最佳方案。按照規劃設計,茂縣在縣城對面修建新羌城,博物館則位於新羌城中的水溪村位置。規劃投資達到7000多萬,占地60畝,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據設計人員介紹,中國羌族博物館將體現民族傳統和地域特點,“藍天雪域為景,碉樓青山為台”將成為博物館未來風貌最好寫照。

茂縣在地震前就已成為川西北著名的旅遊集散地。在重建中,茂縣提出了重新恢復打造成為“羌文化旅遊目的地”和“川西北旅遊集散地”的計畫。按照規劃,從成都方向來的遊客進入新羌城時,第一眼就能看到茂縣地標“中國羌族博物館”。當地新規劃的羊兒街將建成類似“麗江四方街、陽朔西街”等民族特色頗濃的旅遊文化商業街道。

2009年3月30日,茂縣當地政府宣布,將投資7000多萬元,在5·12地震周年日重建中國羌族博物館。

2009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極重災區四川茂縣,隆重舉行了紀念“5·12”抗震救災一周年暨羌族博物館重建奠基活動,近萬名民眾身著民族服飾或深色服裝,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

2010年3月5日,新的羌族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新建的羌族博物館背靠青山、面向岷江,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包括文物中心庫房、文物展演廳、文物保護科研區等六大區域。總投資1.3億元,其中由山西對口支援7586萬元,重建的博物館館體建築有3個區域,之間用連廊連線,地上最高建築為4層,還有一個高達19米的獨立塔,塔體設計為羌族特有的羌雕式樣。新的羌族博物館將提高抗震性能,地下特別設定了隔震層,結構上採用鋼結構體系,抗震等級按8度設防。

館藏介紹

茂縣羌族博物館茂縣羌族博物館

1992年四川省茂縣牟托戰國墓出土

四川省茂縣羌族博物館藏

三件,出土時從小到大縱向排列於棺內前部右側,以竹編索相連。其形制基本一致。龍紋鍾為圭形組。一面陰刻圓渦紋、十字紋、四瓣花等,中有一微凸的橢圓餅狀枚;另一面陰刻一翼龍,龍身背負一山。圓泡紋鍾為橋形紐,外飾相背的長冠鳥。太陽紋鍾為橋形紐,器身飾太陽紋、圓渦紋、綱狀紋等。這組銅紐鍾紋飾精美,為巴蜀文化及石棺葬文化的重要研究資料。

參觀指南

茂縣羌族博物館茂縣羌族博物館

地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鳳儀鎮(茂縣文化體育局羌族博物館) 郵編:6232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