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51戶通自來水。有83戶通電,有3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5。
到2009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全村有2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7.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3萬元;畜牧業收入3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36萬元;工資性收入 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8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發展第二、三產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人,在省內務工2人。
文化教育
該村在校學生17人,距離鎮中學0.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0人,其中小學生50人,中學生60人。
新農村建設
轄區內駐大小企事業單位28家901戶,3442人,即者海糕點廠財政所、工行、鎮機關等,有中學1所,國小28所,共283戶851人。轄區內有三個初具規模的大型農貿市場(茂源市場、供銷社市場、農貿市場),兩家大型企業(磷肥廠、橡膠廠),人口眾多,居住較為分散。投入基金5萬元,硬化213國道至鎮政府後大門道路400米,解決1個組80戶310人行路困難。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所轄人口城鄉居民結合,經濟發展參差不齊,發展水平差距大。部份中小型企企業改制,下崗失業人員較多,靠自謀生路,涉農小組屬四礦建廠時蔬菜隊,現因人多地少,幾乎沒有產業。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涉農小組主要發展第二、三產業,外出務工來搞活經濟收入,居民主要靠興辦便民服務行抓住以市場為主渠道的先決條件,搞好房屋出租,經商,服務等行業,按每年以10%的遞增速度不斷提高居民的經濟收入。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3戶,共鄉村人口305人,其中男性145人,女性160人。其中農業人口305人,勞動力160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2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5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8.8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155個(勞均4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第三產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5.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第三產業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