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英帕爾-科希馬之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東南亞戰場的一次重大的戰役。

基本信息

戰前情況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英帕爾是印度東部與緬甸交界地區的一座邊境城市,位於吉大港通往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的交通幹線上。該城周圍是曼尼普爾山脈,近郊是長40英里,寬20英里的英帕爾平原。

1943年庫爾斯克與瓜島戰役結束以後,軸心國喪失了戰場主動權,為了扭轉不利局面,德國要求日軍在印度發動一次大的攻勢,打亂盟軍的整體部署,獲得一個重新扭轉戰局的機會而日軍大本營對此建議起初持反對態度,一些日軍將領認為1942年可以輕取印度直取中東,但德國卻指出攻擊印度會師中東會打亂德軍的部署,而現在英軍已經大大加強了印度方面的防禦,並準備積極反攻,而日軍由於太平洋前線吃緊,在緬甸的兵力有限,此時日軍應該在緬甸進行防禦準備,而不是前出進攻印度,所以日軍大本營起初並未理睬德軍的要求。

不過緬甸15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將卻積極主張發動這次戰役,而日軍南方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和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中將考慮到後勤方面的問題,起初不大同意這一冒險計畫,但是,他們架不住年田口及其手下一批悍將的苦勸,答應由南方軍總司令部積極向東京大本營報請批准。1943年底,寺內大將派其副總參謀長綾部中將赴東京,提出了駐緬日軍實施英帕爾作戰的意見,請大本營作出決斷。鑒於整個太平洋戰局對日本愈來愈不利,大本營就英帕爾戰役感到疑慮的以下5個問題,徵求了綾部的意見:

1.必須慎重考慮防備英印軍在孟加拉灣方面和緬甸南部沿海一帶的登入作戰,如果在實施“烏”號作戰當中出現這種情況,能否採取相應的對策?

2.由於攻占了英帕爾平原,結果是否還需要增加兵力?是否會給防衛緬甸帶來不利的後果?

3.我軍在緬甸航空兵力嚴重不足,對完成地面作戰有無妨礙?

4.補給能否跟得上?

5.第15軍的作戰構想是否堅實可靠?

綾部與牟田口同屬少壯派將領,倆人私交也一直不錯。對大本營的疑慮,綾部立即做出了確有把握的答覆,並聲稱,通過實施本戰役,可以使防禦戰憑藉英帕爾附近的有利地形,因而反倒可以節省兵力,加強緬甸的防衛。 1944年1月17日,綾部中將帶著大本營的批准檔案抵達仰光,並向緬甸方面軍各高級將領作了傳達。至此,印度進攻作戰,大本營終於做出了決斷。於是日軍大本營於1944年1月7日以“大陸指第1776號”的指令,下達了代號為“烏”號的英帕爾作戰計畫,指令15軍占領英帕爾和科希馬等要地,而後視情況進而控制整個東印度地區。擔任進攻任務的第15軍,直到向部隊下達展開命令時,原定的後勤保障計畫僅完成了18%。不但如此,15軍的一些高級將領們可能是對家鄉的牛羊印象深刻,準備作戰物資時,由於軍馬一下難以征齊,竟異想天開的用緬甸當地獲得容易的牛、羊、大象甚至猴子代替,讓這些動物馱上日軍的彈藥隨部隊出征,又馱運彈藥又可充當口糧,一舉兩得,連乾糧準備都可以省了不少。所以日軍部隊出擊時,只攜帶了1—2周口糧、1.5—2個基數的彈藥,牽了2萬餘匹馬、牛和象,數千隻山羊與猴子。他們計畫用這些牲畜馱運物資併兼作食用,估計可支持一個月,至於以後的後勤補給,只待“打下英帕爾,坐吃邱吉爾”了。英軍在戰後總結這場戰役時寫道:“由於對後勤供應需要的估計不足,由於對英軍部隊戰鬥素質的估計過低,這就導致了日軍的毀滅。”日軍在戰後總結這次場戰役失敗的教訓時也承認,對後勤保障重視不夠是造成這場劫難的重要原因,他們在英帕爾是打了一場“忽視後勤的無謀之戰”。

初期戰役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日軍15軍奪取英帕爾-科希馬的部署是分兵3路出擊,同時攻打英帕爾,科希馬,烏科魯爾。15軍主力傾巢而出。主攻英帕爾地區由15軍第33師團與第15師團負責,第33師團負責正面突擊,第15師團則從北路進行輕裝穿插突擊,至於科希馬,烏科魯爾地區由第33師團負責奪取,此外日軍正面攻擊英帕爾的第33師團的攻擊部隊還將得到15軍直轄部隊的支持。15軍把直轄的戰車第14聯隊,野戰重炮兵第18聯隊,野戰重炮兵第3聯隊也投入了戰場,除了日軍15軍的部隊以外,日軍還把在緬甸扶植的緬甸自治軍1個師,以及印度國民軍1個旅也投入了戰場,此外還有泰國盟軍的大象運輸隊也被拉上了戰場,這些雜牌軍沒什麼戰鬥力,在戰場上的主要作用只是充當嚮導,翻譯,搬運工而已。1944年3月8日,日軍3個師團以及15軍直轄野戰重炮兵聯隊的大炮一起打響,很快就摧毀了欽敦江對岸的少量英軍防禦部隊,開始強渡欽敦江。牟田口廉親自率領第15軍的3個師團以及緬、印、泰聯軍共約7萬人的兵力,趕著作為肉食給養品的大批活牛、活羊渡過了印緬邊界地區的欽敦江,拉開了英帕爾會戰的序幕。牟田口廉站在欽敦江畔,口出狂言,宣稱:“陸軍現已強大到了天下無敵的地步,插在英帕爾的太陽旗將宣告我們在印度肯定勝利的日子為期不遠了。”

日軍渡過欽敦江後,起初勢如破竹,英軍全線崩潰,不過日軍也並非沒有失算的地方,日第33師團渡過親敦江後,師團主力分為左右翼兩個突擊隊。為夾擊殲滅鐵定、通贊地區的英印第17師,兩個突擊隊在3月15日到18日之間分別進到通贊東側及辛格爾地區,這時,擁有汽車千餘輛的英印第17師,正遵照後撤的命令,行進在通贊南北一帶懸崖絕壁上的羊腸小道和曼尼普爾河的深山峽谷之間,被日軍追咬住。牟田口中將接到這一情況的報告後,大為欣快。然而,萬沒料到,他的部下們這時錯誤造出:其中之一是,當該師團右翼突擊隊插進英印第17師的心臟部位的一個要害地點吐特姆(通贊東北側)後,發生了錯覺,以為對方已向北面逃走,便放棄了吐特姆這個要害而向東側的山谷集結。及至發覺錯誤,為時已晚,該地又被英印部隊重新占領了;另一錯誤是,左翼突擊隊由於兵力太少,所以在與對手激戰時向師團部發電稱:“銷毀了密碼本、處理好了軍旗,以全部犧牲的決心進行戰鬥。”柳田師團長誤以為他們要全軍覆滅,於是命令他們暫時撤退以保存力量,因而等於給英印第17師開放了退路,使其帶著數百門汽車牽引的大炮向英帕爾方向撤去,而實際上英軍兵力雖多,但戰鬥力不強,根本不能擊敗日軍第33師團的左突擊隊,已經準備投降了。此外柳田師團長考慮補給上的問題,沒有立即向英帕爾方向緊追逃敵,並且公然向牟田口提出部隊“以立即停止‘烏’號作戰,轉入防禦態勢為宜”的建議,氣得牟田口不久便撤掉了他的職務,由以驍勇聞名的田中信男少將接替師團長職務。 田中信男受命後,立即在英帕爾以南地區展開積極攻勢作戰,連續突破英軍多條防線,很快打到了距英帕爾西南約20公里的比辛布爾地區。雖然日軍也遭到了一定傷亡,師團的戰鬥力已大為下降,但封鎖住了英帕爾的南部通道。 至於從北路進攻英帕爾的日第15師團,奉牟田口軍司令官的命令,各個聯隊一律輕裝,“像一團烈火似地穿過群山前進”。他們以驚人的速度穿過叢林,越過河道,在擊敗英軍奪取了英帕爾東北方向的烏科魯爾以後,於4月8日占領了英帕爾至科希馬之間的秘宣,封鎖住了英帕爾的北部通道。 面對日軍兩個師團已對英帕爾形成南北合圍夾擊之勢,斯利姆中將急電蒙巴頓調更多的部隊前來增援。面對日軍的兩個師團已對英帕爾形成南北合圍之勢,駐守英帕爾地區的只有由斯庫納斯中將指揮的英軍第4軍的英印第17師和英印第20師。斯庫納斯急電集團軍司令斯利姆派兵增援,而14集團軍下轄的第15軍主力尚在300英里以外的若開地區,從地面趕到需時3個星期。蒙巴頓立即向美國人求助,請求美軍幫助空運部隊。不過史迪威反對挪用“駝峰”運輸線的飛機,給蒙巴頓添了不少麻煩,說服他同意頗費了一番口舌。東南亞盟軍地面部隊總指揮官吉法德上將,也對增援行動的必要性持懷疑態度。早在3月5日,蒙巴頓就曾要求吉法德開始把救援物資通過陸路運往英帕爾,但是,10天以後,仍然一點動靜都沒有。吉法德對英帕爾的危急程度表示懷疑,受到了蒙巴頓的嚴厲批評,薩默維爾在日記中寫道:“將軍(吉法德)動作遲緩,我想,正是由於最高統帥蒙巴頓勳爵個人施加壓力的結果才使1個師的兵力得以及時趕到英帕爾,避免了被日軍殲滅的結局。”經過蒙巴頓的努力,美方同意了英方的請求,從3月下旬開始把用於喜馬拉雅山“駝峰”運輸線的45架“達科他”式運輸機借給蒙巴頓使用。美國的“達科他”確實是救命恩物,這45架運輸機滿載著第15軍之第5英印師及全部槍炮,從若開飛往英帕爾平原,協同第4軍的部隊保衛英帕爾。牟田口中將的兩個師團形成了對英帕爾的南北夾擊態勢後,5月上旬,牟田口決定主攻方向完全集中在第33師團一個方面。他從山本支隊調來坦克和重炮聯隊,又從新編入的第53師團調來兩個步兵大隊增援,並親臨第33師團指揮戰鬥。日軍在這個方向的主要對手是英印第20師和第17師。 英印第17師自甩開日軍第33師團的圍追堵截後,龐大的車隊向著英帕爾前進。田中信男師團長對該師迅猛追擊,但是沒有再次合圍住該師。英軍士兵終於在4月5日進入英帕爾,而在整個行進過程中,他們的補給品完全是由空投提供的。英印第20師也與此前後,成功地從達木和加包山谷的盡頭,邊戰邊撤到英帕爾平原,該師的兩個旅駐守在帕萊爾的前面,封鎖通往英帕爾的東南方進路,而第3個旅則駐在英帕爾作為預備隊。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進攻剛開始,日軍就派出重兵向北穿插,占領了一個坐落於伊里爾峽谷和英帕爾—科希馬公路之間叢林密布的突出山頭。英印第5師趕緊前來助戰。一場從4月中旬延續到5月初的激烈戰鬥,就是在這座具有威脅性的突出陣地上進行的。最後,日軍在這座可藉以監視整個英帕爾平原的突出山頭的南端被擊退了。同時,在帕萊爾公路的入口處,英印第20師的官兵也已占了日軍精銳叢林部隊的上風;那兒的地勢峻岭起伏,深谷交錯,濃密的叢林綠蔭層層覆蓋。在這一片綿延25英里的崎嶇地區內,只有英印第20師的兩個旅兵力,所以要構成一條連續防線是不可能的。於是,英印軍就在這一帶構築了一系列切斷公路入口處的大小通路和帕萊爾公路本身的工事,同時分兵把守備制高點。在防區內,英印軍不斷派出戰鬥巡邏隊攔截日軍的滲透部隊,因而從4月初開始,叢林中就一直未停止過肉搏戰。牟田口中將在他的作戰地圖上把帕萊爾公路上的謝阿姆山口標為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突破口,蒙巴頓也幾次電令斯利姆中將轉告那裡的部隊,一定要死死守住。4月10日,日軍集中坦克和重炮向山口發起攻擊;11日,英印軍遭到日軍嚴重打擊,被迫退守直接俯瞰著公路幹線的坦努帕爾。5天以後,日軍調來大量增援部隊進行反撲,終於再次在英軍扼守的薄弱環節上打開了缺口。 牟田口意識到這是奪取勝利的好機會,於是逐漸加強攻勢。4月19日夜間,山本支隊的所有坦克連續3次發動猛攻,但均被擊退。在22日,日軍終於突入英印軍的陣地。5月8日,日軍又多次企圖擴大占領帕萊爾公路入口處周圍一帶的山地,但都被英印第17師的一個旅擋住。然而,牟田口卻認為勝利已經在望,攻進英帕爾已在指顧之間。他又調集了一批增援部隊,企圖在坦努帕爾突破防線。經過一連幾夜的瘋狂進攻,日軍取得了一些勝利,英印軍的防線被迫後撤。無可否認,此時日軍已接近於突破對方的防線。但是,12日在空軍的配合下,英印部隊在一次反擊戰中,又收復了大部分丟失的陣地。隨後,蒙巴頓指示斯康斯軍長,把第20師遭到嚴重減員的一些部隊撤出戰鬥,而將該軍兵員足額的第23師派去接防。 與此同時,沿鐵定公路及周圍地區和錫爾恰爾一比申普爾小道一帶的戰鬥也進入了最高潮。日軍敢死隊在一次夜襲中,成功地炸毀了一座山澗之上連線小道的吊橋。接著,又以一個聯隊的兵力攻打比申普爾。斯康斯軍長不得不把第17英印師的部分部隊從英帕爾調來。4月19日,這部分增援部隊在千鈞一髮之際及時到達,在比申普爾西北與敵展開激戰,並將其阻擊住。 4月末,日軍該聯隊又在比申普爾南面展開進攻,並在一些地段取得突破。進攻中,該聯隊投入了全部兵力,動用了全部輕重武器,甚至出動一批1式戰鬥機輪番掃射,但是,日軍並沒有取得重大突破。這時,該戰線還破天荒地出現了幾起日軍帶來的印軍士兵過來投誠的事件。他們供認,作戰頑強的日第33師團一個前鋒聯隊的3000人中,已有2000多人負傷,陣亡或患病,日軍已經斷糧,槍彈也已經不夠,大量士兵開始染病。然而,也有跡象表明,具有相當規模的日軍部隊,正向這裡趕來增援,英帕爾以南地區的局勢仍不容樂觀。 當比申普爾的戰鬥趨於激化時,日軍就從原來進攻科希馬的部隊中調來一些強大的戰鬥部隊。這也正中蒙巴頓的下懷,他認為英帕爾戰役主要不應在英帕爾打,那裡的地形不利於防禦者,而應把日軍遠遠地從離英帕爾近在咫尺的比辛布爾和帕萊爾逐步向南吸引。在日軍沿英帕爾公路南下途中,他們占領了設在康拉頓比的英第14集團軍的一個補給站。日軍在那裡遭到了擁有坦克支援的第17英印師一個旅的攻擊。5月中旬,該旅開始包圍康拉頓比,這時,已經由蒙巴頓從若開地區空運到英帕爾前線的第5英印師前來接替該旅,後者就轉而投入比申普爾戰鬥。第5英印師得到第7英印師(該師也從若開地區空運到英帕爾前線)的增援,發起一次堅決有力的進攻,於5月21日幾乎完整無損地奪回了該補給站。 雨季到來了,飄潑似的陣雨越下越猛,也越來越頻繁,地面逐漸變得泥滑難行。由於日軍幾乎沒有空投力量,只得靠叢林中的小道進行陸路運送補給,在盟軍空軍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能從緬甸後方運到前線的物資微乎其微,日軍官兵僅以在當地搶奪來的一些稻穀充飢,而在居民稀少的地區則只能靠野菜和逮住的野獸填一下肚皮。況且為避免盟軍飛機轟炸掃射,在天氣晴朗的時候不僅不能舉炊,甚至也不敢晾曬一下衣物。蒙巴頓認為,除非日軍能在最後的全面出擊中大獲全勝,否則,雨季的陣陣雷鳴就預告了對方的失敗。在他看來,這場挫敗了敵人企圖的大規模消耗戰,已接近尾聲。在每條可能前進的道路上,日軍都被擋住了。他的司令部開始制定自己的進攻計畫,不但打算解除英帕爾之圍,而且還準備全殲牟田口中將的日本第15軍。

大轉折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總的態勢看,英印軍隊在英帕爾方面還處於守勢,但蒙巴頓和斯利姆還是開始著手反擊了。第一次主動進攻實際上是在5月15日開始的。那天,英印第17師的第48旅楔入日第33師團的後方,並在鐵定一英帕爾公路上第33號里程碑處修築起工事。日軍暴跳如雷,把33師團後方的一切可用的部隊包括後勤部隊都一股又一股地投入了反撲。4天以後,日第15師團也上來一部分加入反撲,但還是被擊退了。隨後,英印第48旅向北推進到莫伊朗,他們經過激烈的戰鬥,在那兒設下了另一個立足點,威脅著日軍第33師團的後路。

日本駐緬方面軍司令河邊正三於6月5日在東枝會見了牟田口軍司令官。河邊正三認為本次戰役已呈膠著狀態,沒有什麼獲勝的希望,繼續拖下去只會給日軍帶來不利,不如撤退。牟田口則態度堅決地說:“英帕爾之戰關係重大,決不能半途而廢!方面軍司令官閣下,應支持我們繼續進行下去。” 於是河邊正三無奈,還是同意牟田口把英帕爾之戰繼續打下去。 帕萊爾在英帕爾的東南方向,是牟田口主攻部隊的集結出發地域。為了再盡最後一次努力,牟田口決定變更主攻正面,向英帕爾以北迂迴,企圖從北面打入英帕爾。雨季已真正開始了,傾盆大雨沖刷著大地,小徑車道變成了溜滑難行的泥漿帶,叢林就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日軍穿過屍體狼藉、散發著惡臭的叢林向前推進。6月10日,日軍與英印第20師在叢林裡迎面相遇,隨即展開了殘酷的拉鋸戰。由於日第33團連續幾個月的苦戰,全部馱牛,馱羊和大部馱馬已被當作充飢物吃掉或逃散,靠人背肩扛的彈藥已經幾乎用盡,但官兵們在“武士道”精神的支撐下,在叢林裡一面和飢餓、疾病搏鬥,一面在連綿的陰雨中作決死的戰鬥。至22日,竟奇蹟般地突破了英印軍隊的堵截,衝出了叢林,打到了英帕爾的邊緣。日軍官兵們,“遙望英帕爾市街,祈禱著作戰成功”。 但是,此時的日軍第33師團和配署的第15師一部,已精疲力竭如強弩之末,它們的實際戰鬥力與當初渡過親敦江進入印度時相比,下降到30%以下,部隊經連日激戰,疲憊不堪,官兵們缺乏給養,口糧從出發時的6兩降到4兩、3兩、1.5兩,甚至0.3兩,子彈供應不足,士兵被命令每天只許發射30發子彈,後來只發放20發子彈,根本沒有力量再進攻了,甚至沒有擊退對方的反攻之力。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日軍抵進到英帕爾平原的邊緣地帶,英軍早已有所準備。此前,那裡所有的後勤部隊和皇家空軍地勤人員都接到蒙巴頓司令部的通知,要仿照若干戰役中的後勤掩蔽所的模式,由駐英帕爾平原內的各單位,分別用坦克和鐵絲網建成起一處處環形工事,等待日軍來攻擊。不過,已經彈盡糧絕的日軍第33師團確實再也無力進攻了,田中信男中將默默地等待著牟田口軍司令官撤退的決斷。而蒙巴頓和斯利姆中將,也忙於調兵遣將,在嚴陣以待的同時,部署著展開反擊的方案。隨著雨季的到來,日軍大批士兵開始染上了瘧疾、痢疾、霍亂、流感等疾病,由於缺乏藥品和醫療器械,只好眼巴巴地看著那些患病的士兵遭受病痛的折磨。那些被飢餓和疾病折磨的士兵一個個瘦骨嶙峋,成千成千死去。在科希馬方向,東印度那加蘭邦首府科希馬,位於英帕爾以北50英里,是一座海拔5000英尺地勢險要的高原小城。該城是塊避暑勝地,當時城內居民不過萬人。烏科魯爾在它的東南面,是科希馬通往印緬邊境道路的必經之路。由於盟軍在東印度的阿薩姆邦建立了空運和反攻基地,而阿薩姆邦好像一座楔入緬甸北部的狹長半島,日軍要摧毀這個基地,就要越過屏護阿薩姆半島的兩道門戶——英帕爾和科希馬。所以牟田口中將在進攻英帕爾的同時,即以其第31師團為主力並配署第15師團部分兵力,直撲科希馬。3月8日,佐藤幸德中將率領第31師團乘木筏和小船陸續渡過親敦江。在唐都和霍馬林一帶,他們稍事停留休整後,即分成3個縱隊向科希馬挺進,其中,走在最前面的一個縱隊是由宮崎繁三郎少將所轄的旅團。英國人承認:“這些亞細亞式納粹衝鋒隊員,作為徒步行走的步兵來說,也許可算是世界上最頑強的了。他們在叢林中行軍一天所經過的路程,相當驚人;他們在科希馬周圍出現的時間,比原先預計的要早。”宮崎少將率領的先頭部隊與第15師團的一部相配合,先是擊潰了守衛山夾庫地區的一個英印旅,然後向科希馬逼進。另外兩個縱隊則由佐藤師團長親自率領,從霍馬林出發,進攻烏科魯爾,奪取這個通往科希馬的交通要道。斯利姆中將原認為,科希馬四周山嶺陡峭,叢林濃密,日軍所能派去的兵力至多不會超過一個配備輕武器的步兵聯隊。但是,情況卻愈來愈明顯:日軍向那裡的進攻是整整一個師團的兵力。而科希馬城的守軍只有一個500來人的西肯特步槍營!在科希馬以西30英里的迪馬普爾軍用物資中轉站則僅有一個連在守衛。斯利姆將這一危急情況報告給蒙巴頓,蒙巴頓立即從第5和第7英印師中抽調部隊前去增援,並令其直轄的第3特種突擊旅作好空運準備。另外,他命令此時尚駐在印度境內的“欽迪”第23遠程突破旅前去掩護利多,並急令英第2師從印度內地趕來加強科希馬。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科希馬之戰,首先是由駐紮在該城東面約30英里的阿薩姆團和阿薩姆武裝警察打響的。這些阿薩姆士兵以傷亡慘重的代價,阻滯了精銳的日軍第31師團的進攻,從而贏得了十分寶貴的時間。同時,他們在退至科希馬時,又承擔了搶築防禦工事的重任。在連綿不斷的山丘上,阿薩姆士兵沿著一條長1英里的山脊構築起防禦陣地,把這個山中避暑勝地改造成一個堅固的堡壘。負責科希馬城防務的是H·U·理查茲上校。他命令城內所有能參加戰鬥的人都必須拿起槍,文書、給養員、在醫院裡的輕傷員統統被組織起來。當日軍第31師團的1萬多官兵氣喘吁吁地爬上布拉馬普特山頂,逼近科希馬城時,第5英印師的第161旅已經空運來到,並駐守在迪馬普爾前面8英里的尼丘加德山口。蒙巴頓覺得保衛那個軍用物資中轉站更重要。他估計,敵人如果占領了科希馬,會很快向迪馬普爾發動進攻。但是,正如斯利姆後來說的:“佐藤毫無例外地是我所遇到的日軍將領中最無見識的一個。他奉命攻占科希馬,並在那裡構築工事固守。他那傻瓜頭腦中只有一個目標——打下科希馬。”實際上,他此時本可以毫不費力地分出一部分兵力攻擊科希馬,而同時用師團的主力去進攻防禦能力尚不強大的迪馬普爾,獲取了那裡堆積如山的各種物資,他拿下並堅守科希馬才會有保證。4月4日,蒙巴頓命蒙蒂·斯托普福德少將接管科希馬防守的指揮權。此時,佐藤已擺開了進攻的架勢。當天,日軍躍出叢林,發起衝鋒。雖然英軍前哨部隊奮勇還擊,但是一些陣地還是落入敵手。日軍已經取得了進攻這個堅固堡壘的立足點。然而,在他們還未來得及發起主攻時,斯托普福德已命令英第161旅的一個先鋒營開進科希馬。日軍就完全包圍了科希馬,並切斷了科希馬一英帕爾公路。當時科希馬守軍總共已有3500人。第161旅的大部分部隊被阻,無法打進去,情況萬分危急。但是,蒙巴頓派來的空軍掌握著那裡的制空權。在整個白天裡,英美軍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怒吼著俯衝下來,對日軍轟炸掃射,從而加強了防守部隊的火力。同時,英國運輸機還給守軍空投彈藥、藥品、食物和飲水。這樣,佐藤將無論如何大發雷霆,他的部隊仍然無法擊潰守軍,完成對科希馬的占領。不久,佐藤停止採用在白天出動步兵輪番衝鋒的辦法。日軍的傷亡如此慘重,以致他不得不在夜間才派士兵出擊,可是一到天亮,在英軍的炮轟和空襲下,夜間戰鬥的成果又化為烏有了。防守部隊的傷亡也與日俱增,越來越感到疲憊困頓。他們且戰且退,到4月6日退入要塞山上的主要陣地。日軍已經截斷了守軍唯一的水源,所以他們只能完全依靠空軍低空投下的那些裝滿飲水的車輪內胎了。起初,他們守衛著一塊大約有1平方公里的地域,但是,他們現在拚死堅守的陣地,只有原來的一半左右。在他們周圍各處,在下面的山坡上、在叢林圍繞的山谷里,都躺滿了一排排日本兵的屍體。從某些方面來說,指揮第31師團的佐藤中將是個典型的武士道軍人——剛毅勇猛,冷酷無情。他的最明顯的特點是硬拼蠻幹。在稱得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幾條羊腸小道上,佐藤不惜士兵的生命,把他手下的人馬一批又一批地驅趕往上沖。守軍被迫一步步向後退,陣地一寸寸向內收縮。於是,就在加里松山中央那座被稱為“避暑別墅山”的小山頭上,展開了一場白刃戰。現在,日軍已經近在眼前,就在科希馬地區助理專員優美的花園和網球場上,雙方混戰一團。日軍為了爭奪每一碼土地,都不得不付出傷亡十幾人的代價,最後終於在這兩處地方取得了立足點。但守軍也並未撤離,日軍士兵挖掘的散兵坑,最近的與守軍的戰壕相距不過二三百米。而佐藤卻發電給牟田口軍司令官稱:“我部已經完全占領了科希馬。”4月8日,蒙巴頓命令向科希馬緊急空投兩營傘兵。但不少士兵卻不幸降落在日軍陣地上,被日軍擊斃或成了俘虜。雙方的陣地,確是太近了。10日,蒙巴頓指示已陸續抵達科希馬附近的第2師和第7師部隊,集結於迪馬普爾,然後向科希馬守軍靠攏。15日,英第2師的一個旅突破了日軍的阻擊與第161旅會合。隨後,第2師的另一個旅在坦克、大炮和飛機的支援下,沿公路發動強大攻勢,猛撲主要制高山脊。4月18日,英軍突破了日軍的戰線:一個旁遮普營設法穿過一個溪谷,與科希馬的守軍會合了。第二天,大量的食品、飲水和藥品也送來了。4月20日,英第2師的主力部隊終於打到了硝煙瀰漫、彈坑累累的山頂上,解救了科希馬守衛部隊。日軍仍盤踞在科希馬城外一條長達6公里的叢林密布的制高山脊上,扼守著構築得很深的暗堡陣地。這是一座林中要塞,兩邊的綠色峭壁上,長滿了密密層層的樹木和雜草,根本無法攀爬。只要日軍第31師守在這個陣地上,迪馬普爾—英帕爾交通線就始終要受到威脅,並影響英軍在英帕爾方向的防禦。蒙巴頓一面繼續向迪馬普爾空運部隊,一面派“欽迪”旅去占領東南面的傑薩米,以堵擊來自親敦江的日軍援兵,並切斷佐藤部隊補給物資的供應線。英第2師當前的任務有兩項:既要竭盡全力把日第31師團趕下那道山脊,又要協助科希馬守軍擊退敵人對已化為一片焦土的要塞山發動的瘋狂反撲。他們和日軍殺得難解難分,但直到4月30日,也沒有奪下對方的那道山脊陣地。進攻被迫停止了下來,第2師重新整頓隊伍,以作最後的突擊。5月3日,該師在炮兵和坦克的火力掩護下,發起了一次全面進攻。這次進攻由斯托普福德少將親自指揮。戰鬥打響後,英軍向日軍的地堡和炮兵掩體發動猛攻,猛烈的炮火使科希馬周圍叢林密布、水汽熏蒸的群山石崩地裂。然而,當英國步兵喘著粗氣好不容易爬上山頂時,卻到處都遭到設在那裡的日軍幾十個隱蔽陣地內交叉火力的無情掃射。英國士兵一批批躺在血泊里。直到當日黃昏,繼續湧上來的英軍才占領了一個制高山脊的一部分,並且緊緊咬住日軍不放。5月7日,第7英印師的第33旅也投入戰鬥,進攻一個叫做賈伊爾山的地堡密布的高地。但當日的進攻除扔下幾百具英印士兵的屍體外,毫無結果。3天之後,第33旅再次對賈伊爾山發起猛攻;同時,英第2師也對縱向的山嶺展開進攻。英軍在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之後,終於占領了賈伊爾山上的大部分日軍陣地。次日,增援部隊也爬上山去,並開始清除日軍的布雷區和開闢道路,使坦克開了上去,從而直接加強了英軍的火力。5月13日,在賈伊爾山上殘餘的日軍陣地也被英印士兵占領。不久,科希馬城內的一些日軍據點,在英軍裡應外合的攻擊下紛紛遭到摧毀。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科希馬初戰告捷的訊息,使蒙巴頓非常欣喜。5月15日,他致電斯托普福德,對他的勝利表示祝賀,同時告誡他:“日本第31師團並未被完全擊潰,雖然他們的士氣已開始崩潰,但仍在那一帶堅持著,我們的部隊不可有絲毫的懈怠。”至此科希馬方面的戰事已發展到這樣的局面:日軍在科希馬外圍制高山脊上長達6公里的陣地,相當一部分還在日軍的手裡;有些地段雖已被英軍圍住,但他們仍在幾乎是難以攻破的山間暗堡里負隅頑抗。對攻擊者來說,在綿綿陰雨的沖刷下,那些一般高達3000多英尺、四周叢林密布的險峻的群山變得泥濘溜滑,幾乎無法攀爬。然而,又是那個長著“傻瓜頭腦”的佐藤中將。幫助英國人解決了這個難題。佐藤幸德見英軍取得了初步進展,天氣也越來越惡劣,連日陰雨連綿,便向軍司令官提出了放棄科希馬陣地、向能得到補給的地點後撤的報告。日第15軍戰鬥指揮所內。牟田口接到這個報告大為震驚,他立即電告佐藤,指出:“當今正值‘烏’號作戰成敗的關頭,實屬全軍危急存亡之秋,堅決要求無論如何必須固守科希馬戰線。因為第31師團一旦後撤,開放了科希馬至英帕爾的道路,必將造成全軍崩潰。這一點已是洞若觀火。”不過,佐藤並沒有接受牟田口的要求。他的後勤補給線被蒙巴頓的空軍掐住,雨季也使僅有的一二條叢林小道變得更加泥濘難行。補給上不來,士兵們半飢半飽怨聲一片。於是,他將牟田口的電報扔在一邊,下令全師團作放棄陣地撤退的準備。6月初,佐藤親自率領師團主力,帶著1500名傷病員開始退卻,只留下宮崎繁三郎帶一支小部隊執行截斷英帕爾至科希馬道路的任務。留下這點兵力來執行這樣艱巨的任務,無非是應付一下牟田口而已。而且,佐藤撤出科希馬戰線的行動,對一直在英帕爾以北至科希馬以南地區,同第31師背靠背進行作戰的第15師團一點也未通報,使這個師團一下子陷入被英軍南北合圍的危險境地。牟田口得知第31師團擅自撤出科希馬戰線的訊息後,急派軍參謀長久野村趕去制止。久野村在伏米內迎面碰上了退卻途中的佐藤,指責他擅自撤退違犯軍令,同時向他傳達軍部的新指令:“和第15師團的南翼接上,轉而加入進攻英帕爾的戰線。”佐藤脖子一梗:“我師團在毫無希望得到補給的目前情況下,難以執行軍部的指令。”說罷,甩開久野村,率領他的人馬繼續後撤。久野村回到芒累向牟田口報告,牟田口怒不可遏,當即決定撤銷佐藤的職務,由河內槌太郎接任師團長。並決定由柴田卯一接替臥病不能視事的山內正文,任第15師團的師團長。英軍接到科希馬戰線的日軍有撤退跡象的報告後,立即展開了反擊,英軍盯上了烏科魯爾。這裡是日第31師團撤回緬甸的必經之地,現在由日第15師團的部分部隊負責把守,拿下了烏科魯爾,就會卡住這股日軍的退路,進而全殲它們。蒙巴頓命英第2師和第7英印師陸續向馬奧集中,然後奪取烏科魯爾。第31師團放棄科希馬實際上就斷送了日軍最後一拼的企圖,日軍在英帕爾-科希馬戰役的結局毫無疑問是以大潰敗收場了。

最後結局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烏科魯爾是科希馬之戰中,英軍大規模強攻的焦點。此處與科希馬和英帕爾距離幾乎相等,原是日軍發動英帕爾整個戰役的一個兵力集結地。當得知日軍第31師團撤退訊息後,蒙巴頓一聲令下,由科希馬蜂擁而下的英軍部隊,與從英帕爾向前突進的強大部隊同時出發,並在預定時刻與其會師。6月22日,兩支隊伍好比鋼鉗的兩隻鉗牙,在科希馬公路的109里程碑處將日軍鉗住。被鉗的是日第15師團和在烏科魯爾的印度傀儡軍的一個旅,好幾支日軍縱隊正沿著各條通道,向親敦江逃竄;日第31師團的那些忍飢挨餓、疾病纏身的官兵,也從北面沿著通向烏科魯爾的吉普小路退下來。第7英印師的先頭旅迅速向烏科魯爾逼近,他們繞過敵人,從西南面發起攻擊;師主力第33旅則奇蹟般地穿過雲層包圍的馬奧一松桑山峰,從北面發起攻擊,而已經疾病纏身彈盡糧絕的撤退日軍毫無抵抗能力立即潰散,由於彈藥不足,加上體力衰弱,大量槍械被日軍丟棄,滿地都是日軍丟棄的槍械,鋼盔,傷員。

烏科魯爾被英軍占領和第31師團遭截擊,終於促使牟田口終於下了決心:停止“烏”號作戰。大本營經幾次磋商後同意他們的請求。7月2日午夜,寺內大將即以威作命甲第101號發布了停止“烏”號作戰的命令,由駐緬方面軍向第15軍進行傳達。於是第15軍各師團殘部開始全線撤退了。這次退卻作戰是日軍戰爭史上未曾有過的艱苦戰鬥。各師團既處於艱苦環境中,還由於長期苦戰和補給斷絕,早已疲憊不堪;眾多的傷病員即使用全部兵力也不能抬著護送,而且處在第一線上的人員也大都患有瘧疾、痢疾和腳氣等病,醫藥衛生用品的補給,卻毫無備。由於道路泥濘崩坍,車輛完全不能行動。而且時值雨季頂峰,橫在日軍退路上的蒙尼普爾河、雅納河、尼瓦河、親敦江等幾條大河自不待說,所有河床幹道也都泛濫,洪水奔流。至於日軍渡河器材、設備,則寥寥無幾。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英帕爾--科希馬大戰

盟軍的情報人員獲悉了日本南方軍總司令部下達的全線撤退命令,報告給戰區總部,蒙巴頓立即指示斯利姆的第14集團軍7個師開始全面追擊作戰。按牟田口的部署,日軍的總退卻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向親敦江退卻,第二階段向明京山脈退卻。要求各師團殘部應在7月底之前,撤至並占據親敦江西岸及加包山谷的耶沙皎一線,然後進行第二階段退卻,渡過親敦江,退到明京山脈,進入新的防禦陣地。蒙巴頓認為日軍已經安全失去戰鬥力,為爭取全殲日軍15軍於印度境內,遂令斯利姆派部隊搶占親敦江上的各個渡口,並讓進攻加包山谷的第81師搶先繞過日第33師團殘部背後聯絡線上的吉靈廟和加里瓦。但在困獸猶鬥的日軍官兵的拚命抵抗下,英軍遭到嚴重打擊,沒有能搶先占領親敦江各渡口,但仍使牟田的第一階段退卻目標遲滯到8月中旬。8月20日,日軍轉入第二階段退卻,主要目標是渡過親敦江。此時的親敦江因暴雨和山洪,江面寬度已增加到1500米以上,而且各渡河點均暴露在英軍火炮和飛機掃射轟炸之下。當時日軍有5000多名重傷病員聚集在各渡河點,8月25日,日軍就在這種情況下開始渡河退卻。經過第31、第15師團後衛部隊拚死戰鬥,和渡河戰鬥隊的奮鬥,終於在8月30日夜半,使最後一兵渡至親敦江東岸。9月下旬,第15師團餘部向明京山脈、第31師團餘部向實皆及曼德勒退卻,第33師團抗擊腹背之敵,依然保持嚴格的軍紀和高昂的士氣,攜帶所有武器向欽高地的山脈地區退卻。英軍一部出乎意料地繼續向親敦江東岸滲透,第33師團早已損失慘重,此時更有被孤立於欽高地的危險。斯利姆中將的第14集團軍各主力師雖然跟蹤追擊打到了親敦江西岸,但遭到日軍有力阻擊,也沒有能達成全殲日本第15軍的目標,日軍撤退的各師團最終還是在8月下旬渡過了欽敦江回到了緬甸。

在日軍撤退到欽敦江東岸後,當時英軍並未打算過江追擊,也已經準備撤退了。但當時,日軍軍部都已無法掌握各師團、各部隊的情況。撤回緬甸的15軍當時也在忙於整理部隊,英軍的追擊部隊抵達欽敦江後,日軍認為英軍大概要渡江殺過來了,15軍當時兵器與兵員損失嚴重,大部分士兵都是傷員病患,平均每個師團只有3000人還能戰鬥,而且槍械火炮損失嚴重,有的師團只剩下600條步槍,於是軍部與南方軍命令15軍自行決定是守是撤,而15軍此時狼狽不堪,部隊根本沒有什麼鬥志了,於是下令放棄欽敦江陣地,直接退到了泰緬邊境山區,完成了所謂第2階段撤退,從此15軍在泰緬邊境山區與英軍對峙到了戰爭結束。日軍放棄欽敦江陣地,英軍並無心理準備,英軍撤退前,發動了一次小規模的騷擾炮擊,然而不見日軍絲毫反應,於是感覺詫異的英軍派了一些偵察部隊渡江前去察看一下,結果竟發現欽敦江東岸日軍早跑光了,而且撤退的十分倉促,連一些大炮都放棄了,於是英軍決定乘機占領欽敦江東岸地區,不過英軍原本未考慮過渡過欽敦江,所以並未攜帶大量渡河器材,只得花幾天時間就地伐木結筏,這樣英軍就意外的獲取了欽敦江東岸平原,至此英帕爾戰役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