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半灌木,高1-2m。莖直立,圓柱形,多分枝,青褐色,密生粗長毛。葉互生;葉柄長2-11cm;托葉2,分離,早落;葉片寬卵形或卵形,長7-15cm,寬6-12cm,先端漸尖或近尾狀,基部寬楔形或截形,邊緣密生齒牙,上面綠色,粗糙,並散生疏毛,下面密生交織的白色柔毛,基出脈3條。花單性,雌雄通常同株;花序呈圓錐狀,腋生,長5-10cm,雄花序通常位於雌花序之下;雄花小,無花梗,黃白色,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淡綠色,簇球形,直徑約2mm,花被管狀,宿存,花柱1。瘦果小,橢圓形,密生短毛,為宿存花被包裹,內有種子1顆。花期9月,果期10月。
分布範圍
在我國河南、山東及陝西以南各地廣為栽培,也有野生。
主要價值
咯血;吐血;血淋;尿血;月經過多;外傷出血;跌仆腫痛;脫肛不收;丹毒;瘡腫;乳癰;濕疹;蛇蟲咬傷;有宮廷秘方這樣描述:與桑葉各半放入砂鍋里與水共煎,有讓捲髮變直的功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或研末;或鮮品搗汁。外用: 適量,研末摻;或鮮品搗敷。
附方
①治諸傷瘀血不散:野薴葉(五至六月收)、蘇葉,擂爛敷金瘡上。如瘀血在腹內,水絞汁服。秋冬用乾葉亦 可。(《永類鈐方》)
②治金瘡折損:苧麻葉(五月收取),和石灰搗作團,曬乾,研末敷之。(《綱目》)
③治外傷出血:苧麻葉、地衣毛,曬乾研粉外用。(《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④治乳癰初起:苧麻鮮葉,韭菜根、橘葉同酒糟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採收儲藏
春、夏、秋季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