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苗民每當男孩出世時,各親家就會送一塊鐵用於鍛造刀,然後百草包裹埋藏山上,每年這個男孩生日前後都會取出來鍛造,一直要連續鍛造十六年,也就是男孩成年時這把刀始鍛造成功,很多古籍上都有記載,如;
《貴州通志·土民志》:“九股苗所用之利刃,名曰雙環刀……造刃之法,子初生時,各親家送鐵一塊,匠人造成粗樣,埋入泥溝,每年取出冶煉一次,十六歲方成刃口。”
清嘉慶的《續黔書·苗刀》“苗人制刀必經數十煅,故銑銳無比,其試刀嘗於路旁,伺水牛過,一揮牛首落地,其牛尚行十許步才仆,蓋犀利之極,牛猝未覺也。”
清代陸次雲《峒溪纖志》:“苗人年十六無不帶刀,其鐵自始生時煉至成童,故最為銑利,以黑漆皮為鞘,貌雖不利,鋒不可當。”
清代梁履繩著《苗刀歌》“刀首鏤錯裝金環,生漆塗柄纏麻管”,“苗人愛刀不去身,腰間展躍如有神”。
清代《百苗圖.九股苗》文字曰:“九股(九股應該就是九黎)苗在興隆衛、凱里衛,以黑苗同類。此種因武侯南征剿,僅存九人,遂稱九股苗,散處蔓地廣繁。”“黑苗在都勻、鎮遠府、八寨、古州廳。男子跣足陟崗如猿,性好鬥,頭插白翎,攜帶鏢槍、藥弩、環刀”
苗族同胞利用苗刀在抵禦外強中還發揮過重要作用,如《明史·湖廣土司傳》記載,明嘉靖三十一年倭寇入侵,永順、保靖,苗兵萬餘人趕赴前線滅倭。苗兵手持苗族苗刀,勇猛非常,所向披摩,終於擊敗倭寇,立下東南第一功。
可惜的是真正苗刀在清代鹹同時期南方少數民族起義失敗後亦失傳,據一些書籍記載,當時不僅收繳少數民族武器,更不允許鍛造苗刀,因此久而失傳。後來即便再造,但傳統已失,如今社會更是人心浮躁,更不可能耗時16年去造一把刀。只能形似而實非,可以看到同治以後鍛造的苗刀己失水準,雖如此,還是有一些極少保留下來的清代鍛造苗刀還是讓人們窺探到什麼是真正苗刀,也窺探到他曾經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