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小,體長1.3~2.3mm,淺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體腹面黃色,雌蟲體比雄蟲大。 卵:米色,半透明,大小0.2~0.3×0.1~0.15mm。
幼蟲:蛆狀,初無色,後變為淺橙黃色至橙黃色,長3mm。
蛹:橢圓形,橙黃色,腹面稍扁平,大小1.7~2.3×0.5~0.75mm。
為害特點
以幼蟲取食葉片正面葉肉,形成先細後寬的蛇形彎曲或蛇形盤繞蟲道,其內有交替排列整齊的黑色蟲糞,老蟲道後期呈棕色的乾斑塊區,一般1蟲1道,1頭老熟幼蟲1天可潛食3cm左右。
防治方法
(1)合理安排茬口。秋季發生較重的地區,溫室改種韭菜、甘藍、菠菜等非寄主或美洲斑潛蠅非喜食作物,第二年春季種植黃瓜。適時灌水和深耕。深耕20厘米和適時灌水浸泡能消滅蠅蛹。
(2)高溫悶棚。悶棚前1天澆1次透水,翌日閉棚升溫至45℃,經2小時後慢慢打開風口,恢復正常溫度管理,防治效果達95%以上。黃板誘殺。利用橙黃色的黃板塗上粘蟲膠或機油,效果明顯。
(3)藥劑防治 要選擇在成蟲高蜂期至卵孵化盛期、或初齡幼蟲高峰期用藥,優先選用無污染或污染少的農藥,如抗菌素農藥1.8%愛福丁或1.8%蟲蟎克乳油2000—3000倍液、植物性農藥6%綠浪水劑l 000倍液噴霧。也可用48%樂斯本乳油l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