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11年6月中旬,青海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同西北民航局等單位組成工作組,就花土溝機場選址工作進行實地勘測和調研。工作組對備選地點的地形地貌、工程和水文地質狀況等多個方面作出了詳細的測試和了解,最終確定從七個泉、阿拉爾、砂西3個場址中初步選定砂西作為花土溝機場場址,並上報國家民航總局。
2011年10月,國家民航總局出具《關於青海海西花土溝民用機場場址的審查意見》,對花土溝機場場址作出審查意見,認為砂西場址相對條件最優,原則同意將砂西場址作為花土溝機場的推薦場址。機場建成後,將與格爾木機場一同形成柴達木區域內航空交通網。
機場概況
花土溝機場海拔高度2906米,屬國內4C級支線機場,總投資6.4億元人民幣,於2012年10月16日開工,2014年12月31日完成校驗飛行,2015年3月13日順利完成試飛,2015年6月26日正式通航。該機場按2020年滿足年旅客吞吐量9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噸,飛機起降量1150架次進行規劃設計。機場設1條長271米×18米的垂直聯絡道,22812平方米站坪、3000平方米航站樓以及4個停機位,可起降B737-700、A319及ARJ21、新舟700等高原型飛機。目前,花土溝機場計畫開通花土溝至西寧、敦煌、庫爾勒、格爾木、德令哈5條航線。
根據青海省“十二五”規劃總體安排,“十二五”期間將陸續建成德令哈、花土溝、果洛、祁連、黃南、青海湖6個支線機場,完成西寧、格爾木機場的二期改擴建,形成“一主八輔”的青海民用機場格局。
花土溝機場的建成投運進一步健全了連線青海、新疆、甘肅的交通網路,搭建了青海融入“一帶一路”的嶄新平台。同時對於增進民族團結、應對突發災情意義重大,改善了當地的投資環境和對外形象,提高區域發展支撐能力,對海西乃至青海省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對進一步完善青藏高原航空網路和青海省交通運輸體系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機場作用
花土溝機場所在的花土溝地處青海、新疆交界地帶,海拔2945米,距離花土溝鎮5公里,是“十二五”期間規劃建設的國內支線機場之一。該地區是青海油田原油生產的重要基地,周邊擁有豐富的石油、石棉、鉀肥等稀缺資源。由於地處邊遠,受交通限制,制約了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為改善當地條件,有關部門組織相關人員對花土溝機場建設的地理、地質及氣象條件、經濟環境等因素進行全面摸底,為機場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了科學評價,為花土溝機場的立項提供了詳實的資料,經過反覆論證,已初步選定了花土溝至敦煌、花土溝至敦煌至格爾木、花土溝至西寧和花土溝至庫爾勒4條航線。
機場首航
2015年6月26日上午10時許,首架民航客機緩緩降落在花土溝機場,身著盛裝的當地民眾載歌載舞,向機組人員和首行乘客獻上潔白的哈達。
柴達木循環經濟實驗區位於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北部,地處青、甘、新、藏四省區交匯的中心地帶,主體為舉世聞名的柴達木盆地。實驗區總面積25.6萬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國面積最大、資源較為豐富、惟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數民族地區的循環經濟產業試點園區。
花土溝民用機場地處青海與新疆兩省區交界,該地區也是中國石油青海油田重要生產基地,同時擁有石棉、鉀肥等豐富的礦產資源,是青海省“十二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
航線停復飛
2015年9月24日訊息:9月23日11時10分,東航MU2173航班降落花土溝機場,標誌著花土溝機場第一條航線開通。該航線由東航每周三執行一班,航班號為MU2173/4,具體時間為:8:00西寧出發,9:30到達敦煌,10:10敦煌起飛,11:10到達花土溝。11:50花土溝出發,12:40到達敦煌,13:30敦煌起飛,15:00到達西寧。航線航線開通初期,東航還將推出西寧-敦煌290元特價票優惠活動。該航班執飛近一個月後,由於國內高高原飛機、高高原資質機組數量不足,以及傳統商業航班運營模式票價偏高、市場不足、虧損嚴重等原因,難以為繼,被迫停航。
2016年6月3日訊息:6月2日,花土溝機場迎來花土溝-敦煌定期航班,每周一、二、四、六執行,機型為空客A319高原型,航班號MU2355,航班時刻為去程12:50敦煌起飛,13:45抵達花土溝;返程14:40花土溝起飛,15:30抵達敦煌。該航線將長期穩定運營,民眾僅需190元即可實現乘坐飛機來往兩地的夢想,大大提升了出行便捷度,享受到實惠、經濟、安全、高效的航空服務。花土溝-敦煌“通廉航空”順利啟航,即搭建了我省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嶄新平台,對改善青海海西投資環境和對外形象,提高區域發展支撐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也是青海省首創的“通廉航空”模式在省內第二個支線機場落地推廣,為促進省內各支線機場健康運營和綜合交通體系發展邁出了堅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