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板凳龍

千百年來,誰也沒見過白龍;白龍山下的板凳龍,倒年復一年地在芙蓉山區滾舞。 然而,由於時代的局限和傳統“龍文化”的影響,多少年來,一直視龍為“神靈”的山裡人,給板凳龍蒙上了種種封建迷信的色彩。 舞龍時唱的猜龍歌,大多是宣揚帝王將相、“三綱五常”、男尊女卑之類的唱詞。

與雁盪山山連著山、水連著水的“花村”芙蓉,有座景色奇秀的大山———白龍山。傳說中的白龍山,有條呼風喚雨的白龍。千百年來,誰也沒見過白龍;白龍山下的板凳龍,倒年復一年地在芙蓉山區滾舞。它舞出了數十代人的甘與苦,也舞出了山里漢子的威武和驕傲。
舞板凳龍,始於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芙蓉板凳龍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龍”。它由龍頭、龍中段、龍尾三部分組成,龍身則是幾十乃至上百檔形似板凳的木板連線而成,每個板凳上均裝有彩色燈籠。舞龍手們都是當地百里挑一的壯漢,個個穿草鞋,打綁腿,扎腰帶,生龍活虎般勇猛。舞龍時,前有大紅燈籠開道,後有五彩旗幡擁隨,鼓樂喧天,長號動地,流光溢彩的巨龍,時而似游龍嬉水,排成一字長蛇陣;時而似蛟龍出海,山呼海嘯般飛旋於村頭街巷,好生雄壯、鬧猛!
然而,由於時代的局限和傳統“龍文化”的影響,多少年來,一直視龍為“神靈”的山裡人,給板凳龍蒙上了種種封建迷信的色彩。那時“開龍”和“安龍”,必擇“黃道吉日”,擺設香案,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舞龍時唱的猜龍歌,大多是宣揚帝王將相、“三綱五常”、男尊女卑之類的唱詞。解放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山民們給這種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娛樂活動,注入了許多新的文化內涵。如至今傳唱不衰的“慶解放”等猜龍詞,不僅內容健康向上,且唱來娓娓動聽:“一唱雄雞天下白,二淚飛花慶解放,三座大山齊推倒,四海歡騰歌聲揚……”
1993年11月8日,為慶祝樂清撤縣設市,芙蓉人自發組織了“白龍隊”,在慶典大會主會場和樂成的大街小巷整整舞了一天,所到之處,無不人山人海,歡呼鼎沸。1997年元宵節,在上海輕紡城經營的芙蓉老闆蔡智平、張連松等人,自籌資金500萬元,請來家鄉名師,精心設計了一條長200餘米,頭高3.5米,渾身雕鏤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的板凳巨龍,並召集家鄉近百精壯人馬,在大上海呼啦啦掀起了一股“芙蓉龍”之風,在當地引起了轟動。《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均做了報導,芙蓉板凳龍一時名聞天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