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莖直立,圓柱形,具縱棱,分枝多,小枝不呈針刺狀。中下部為羽狀三出葉,上部常為單葉;托葉大,葉片狀,闊卵形,長6-10毫米,脈紋清晰,抱莖並與葉柄合生;葉柄與托葉近等長;頂生小葉大,卵形至闊長卵形,長15-30毫米,寬5-15毫米,先端銳尖,基部鈍至闊楔形,幾無小葉柄,側小葉長約為頂生小葉之半,邊緣具尖鋸齒,兩面被柔毛和腺毛,下面較密。
花長15-20毫米,1-2朵著生葉腋,在枝梢組成稠密,帶葉片的輪狀花序;花梗短;萼鐘形,長8-12毫米,密被腺毛,萼齒深裂,線狀披針形,等長,比萼筒長3-4倍:花冠淡紅色,有時帶紫色斑紋,偶為白色,旗瓣闊卵形,先端鈍圓,基部漸狹至瓣柄,稍長於翼瓣和龍骨瓣。
莢果闊長圓形或卵形,比萼短,長約7毫米,寬5-6毫米,被腺毛和柔毛,先端有橫向彎折的宿存花柱,細而短;有種子2-4粒。種子表皮細疣狀。花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草地、砂質濕潤的土壤。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新疆、西藏。歐洲中部和北部、中亞、西南亞、克什米爾、阿富汗也有分布。
本種提示
本種是廣布歐洲亞洲大陸類型,形態上變化較大,與 O. campestris Koch et Ziz. 之間存在中間類型,我國所見標本大都如此,其主要特徵的變化幅度仍在本種範圍之內。有的學者根據花的大小和小葉長度不同,認為是 O. intermedia C. A. Meyer; 或者把有枝刺的稱為 var. spinescens Ledeb. 完全沒有枝刺的稱為 var. inermis Ledeb.。另外尚有匍匐類型的變種 var. subrepens Schmalh. 在我國未曾見到此類標本 。
主要價值
本種的根內含有芒柄花根甙 (C25H26O11) 、非晶體物質和芒柄花甾醇甙 (C26H44O2),有用以毒魚,但莖葉在果期以前並無毒性,是大牲畜所喜食的牧草之一。
藥用相關
Ononishircina Jacq
【藥 名】:芒柄花
【拼 音】:MANGBINGHUA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芒柄花的全草。
【功 效】:消痔收脫。
【主 治】:治痔瘡。
【性味歸經】:澀、苦,涼。入肝經。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撒,調敷或化水洗。內服:1一3克,入丸劑。
【用藥忌宜】:使用時應注意體虛胃弱及無濕熱痰火者忌服。用注射劑治療痔瘡、脫肛時,內痔在發炎期,各型外痔,因各種臟腑疾病繼發的內痔忌用。
【動植物資源分布】:僅產於西藏。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