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川芎、枳殼、桔梗、陳皮、半夏、蘇葉、柴胡、乾葛、茯苓、甘草、蒼朮。
用法用量
加生薑、蔥白,水煎,熱服取汗。
主治
春、夏、秋感寒,頭痛,發熱惡寒,脈浮緊,無汗表證。
加減化裁
滿悶,加香附,去甘草、茯苓;若天道尚寒而欲汗者,加麻黃、桂枝,去茯苓、柴胡;嘔吐,加薑汁;體痛,加羌活;瀉,加蒼、白朮,去枳殼、柴胡;腹痛,加木香;夏月夾暑,加香薷。
附方
名稱:芎蘇散
組成:半夏、茯苓、陳皮、葛根、柴胡、紫蘇、川芎、枳殼、桔梗各等份,甘草減半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末,1次15g,加姜、棗煎服,取微汗效止
主治:四時感冒偏於血分者
出處:《張氏醫通》
功用:解肌散寒,和營止痛
名稱:芎蘇散
組成:紫蘇、川芎、麥冬(去心)、白朮、陳皮、乾薑(炒黑)、白芍藥各30g,甘草15g
用法:將上藥共研粗末,1次15g,生薑6g,蔥白6g共煎,溫服,待微汗出
主治:孕婦外感風寒,憎寒發熱,眼花頭昏,目疼頭痛,甚或心胸煩悶
出處:《審視瑤函》
功用:祛風散寒,和中養血
重要文獻摘要
《嶺南衛生方》:“治傷寒瘴疾,頭疼身熱,煩渴引飲,其脈洪實。川芎(去蘆)七錢,,紫蘇(去梗)、茯苓(去皮)、柴胡(去蘆)、乾葛各半兩,半夏(湯泡七次)六錢,陳皮(去白)三錢半,桔梗(生)二錢半,枳殼(炒,去穰)甘草(炙)各三錢。上,十味,㕮咀。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棗子一個,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