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生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11歲時舉家搬到紐約,進入“藝術學生聯盟”(the Art Students League)學習,17歲成為塞爾茲尼克影業的一名藝術指導,1924年赴巴黎學習繪畫和雕塑。回國後,開始為《紐約時報》供稿,這項工作持續了一生。2003年,以百歲高齡在紐約逝世。
赫什菲爾德一生勤奮,將時間都花在了他的畫板上,在80歲接受採訪時,他說自己無法想像停止畫畫和寫作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他的諷刺漫畫已成為美國表演藝術文化的一部分,其作品除了在各種報章書籍以漫畫、水彩、版畫等藝術形式與讀者見面外,亦常出現在唱片封面上。他曾受美國郵政局委任設計郵票,也曾為電影繪製海報,其中包括查理·卓別林的作品。他的多幅作品被紐約都會藝術展覽館和現代藝術展覽館等藝術機構永久收藏。赫什菲爾德影響了眾多的藝術家,包括迪士尼的動畫師,《阿拉丁》中的角色設計就線上條上努力追尋他的神韻。1996年,傳記片《線條之王:艾爾·赫什菲爾德傳》公映,影片記錄了這位藝術大師的人生歷程。
從20年代開始繪製娛樂漫畫,赫什菲爾德70多年來一直沉浸在與戲劇電影的蜜月中,每一部戲的首演,他都會按時報導,翌日,漫畫便熱氣騰騰地出現在《紐約時報》戲劇版的頭版,成為數百萬讀者雷打不動的收視指南。他一生見證了百老匯的繁榮、好萊塢的成熟,他筆下的舞台永遠欣欣向榮。為此,他兩獲戲劇界最高榮譽托尼獎,並被評為紐約的6位標誌性人物之一。
赫什菲爾德的早期作品,較多強調色調,運用濃重的色塊,從4、50年代開始,他開始專注於線條,一根墨線過了他的手馬上氣象萬千,變幻出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從摩洛哥跳蚤市場上狡猾的小販到巴黎畫室里不羈的藝術家,從曼哈頓酒吧中衣冠楚楚的社會精英到巴厘島黝黑瘦小的土著……像是我們小時候玩的“挑繃繃”遊戲,一根棉線,兩頭打結,或穿或鉤或挑或繞,雙手一翻,變化出萬花筒那么多的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