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封鎖德國公海艦隊並壓制德國潛艇部隊,英國皇家海軍總共布設了超過128000枚的水雷。戰爭結束後,皇家海 軍認真總結了布雷作戰的經驗教訓,認為在進行攻勢布雷時,需要使用較小型的高速艦船;而在進行防禦布雷時,則需要有水雷承載量大的船隻。由於在戰爭期間, 有許多不同類型的船隻參與了布雷作戰,因此在討論是否需要為戰後的皇家海軍建造專門設計的布雷艦隻時出現了意見分歧。1922年,皇家海軍決定試驗性地建 造一艘布雷艦,這就是“冒險”號。該艦標準排水量6740噸,最高航速28節,最多可搭載280枚水雷。
“冒險”號於1927年完工。但皇家海軍對這條船並不滿意。依據以往 攻勢布雷作戰的經驗,“冒險”號體形太大了,航速則不夠快。因此在該艦完工後,設計建造專門的布雷艦船的工作就停頓了下來。但到了三十年代,隨著與德國再 次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與日俱增,建造小型快速布雷艦的計畫又被提上了議程。新型布雷艦的設計工作始於1937年1月。次年4月,設計草案完成。軍艦採用高幹 舷平甲板船型,艦首略帶舷弧和外飄。艦長127米,寬12.2米,吃水4.65米,標準排水量2650噸,滿載排水量約4000噸,艦員236人。設計水 雷搭載量150枚。當時估計軍艦的造價為715000鎊。1938年,皇家海軍決定建造4艘這樣的新型布雷艦,首艦命名為“艾布迪爾”號,本級艦因此也被 稱為“艾布迪爾”級。其餘三艘分別為“拉托那“號、“曼島人”號和“威爾斯人”號。4艘艦均於1939年開工建造。並在1941年4月至8月間相繼完工。 此後,海軍又續建了兩艘:“阿波羅”號和“艾瑞安尼”號,分別於1944年2月和1943年10月完工。
技術特點
布雷系統
作為一艘布雷艦,水雷布放系 統是“艾布迪爾”級設計的重點。然而海軍的水雷庫存情況卻一度讓設計人員很為難。皇家海軍當時保有的水雷大部分還是一戰前生產的舊貨,只能用手工或藉助纜 繩布放。而使用MK XV型沉箱的新式水雷則是用齒輪驅動傳送鏈來布放的。此外,新式沉箱要求在艦上設定軌距更寬的布雷軌。不過好在這個問題很快就有了明確的答案。海軍方面保 證到1940年底,庫存的新式水雷沉箱完全可以滿足4艘布雷艦作戰所需。因此在設計上就可以將傳送鏈機械布放作為主要布雷手段。同時在布雷軌末端還保留了 絞盤,作為補充手段,以便於在必要時仍可以用來布放舊式水雷。此外,艦上還設計安裝了一段可與主布雷軌相聯結的可移動的軌道,在必要時可用來裝載舊式水 雷。
軍艦設有全通布雷甲板,所裝載的水雷分四列安置在甲板上。甲板上設定有交叉軌道及迴轉板,用以轉運水雷。兩舷側設有貫通前後的布雷軌,直達艦 尾兩側的水雷投放口。投放口設有滑動式艙門。軍艦上甲板在78號和140號肋骨處,裝有吊裝水雷用的起重機。此外也可以用破雷衛吊桿來吊裝水雷。
武備
在敵方水域進行攻勢布雷是快速布雷艦將要承擔的基本任務 之一。對於這種經常在高危海域活動的軍艦,設計人員對其武器配置也花了不少心思。在最初的設計草案中,本級艦的武備為:
艦首A、B炮位裝兩座雙聯 裝MK XVI型45倍徑102毫米高平兩用速射炮,採用MK XIXA型雙聯炮架,總重17噸。火炮發射彈丸重15.9千克,初速811米/秒,射速20發/分,最大射程18150米/44度,最大射高11890 米,俯仰角+80度~ —10度;
後部上層建築裝一座四聯裝MK VIII型40毫米“砰砰”炮,採用MK VII型炮架,總重8.7噸。發射彈丸重0.8千克,初速732米/秒,射速400發/分,最大射程6200米,俯仰角+80度~ —10度。
此 外艦橋兩側還有兩座4聯裝維克斯12.7毫米機槍。射速700發/分,彈丸初速768米秒,最大射程1372米,武器總重1.1噸。
但這個方案一 出台就招來了不少批評。反對者認為,這樣的武備太過薄弱,對一艘要經常出入敵方水域的軍艦來說是極不合適的。為此設計人員提出了兩種改進方案:
一: 增加一座雙聯102毫米炮,同時排水量增加60噸,航速損失0.25節
二:改用兩座“L”級驅逐艦上使用的MK XI型雙聯120毫米炮,取代102毫米炮。排水量會增加120噸,航速損失0.5節。
在比較了兩種設計方案後,設計人員認為,裝3座雙聯102 毫米炮可以有效地提高軍艦的對空防禦能力,在水面作戰中較高的射速也有利於提高命中率。而且該方案所引起的排水量的增加也較少。不過採用這個方案就要增加 30名艦員。而第二種方案中,120毫米炮發射的彈丸重達28.1千克,威力大,射程也更遠,但該炮的仰角有限,只有50度,不是一種有效的防空火炮。而 且該方案造成的航速損失也更大。因此第一種方案最終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不過第三座炮塔也帶來了新問題。如果在艦尾安裝兩座炮塔的話,那么軍艦在撤 退時可以擁有更強的後向火力,這對執行攻勢布雷任務的軍艦是很有意義的。而且這樣還可以減少艏部上浪對主炮的影響。但如此布置帶來了一個重要問題:艦上主 要的速射防空武器:四聯裝的“砰砰”炮將失去一個射界良好的戰位,無法有效地對付近距離攻擊,尤其是對軍艦威脅極大的俯衝轟炸機的攻擊。經過反覆權衡後, 設計人員最終決定,將3座主炮塔布置成兩前一後的形式。
在“砰砰”炮的設定上,有設計人員提出,有可能的話應該將4聯裝炮換成火力更猛的8聯裝 炮。因此在最終的設計中,“砰砰”炮的炮座被加強,彈艙也被擴大,以便於火炮的換裝。設計過程中還一度討論過給軍艦安裝魚雷發射管,不過很快就被一致否定 了。
主炮的測距儀和射擊指揮儀均安裝在艦橋上方。“砰砰”炮指揮儀安裝在後桅後部距炮位不遠處。艦中部裝有2座44英寸探照燈,由艦橋控制。此 外,軍艦裝有一部聲納,艦尾裝有一座深彈投放架,並備15枚深水炸彈。
推進系統
航速對於布雷艦具有極其重要的戰術意義。為確保本級艦的高 速性能,軍艦上裝有4台海軍部式三鼓鍋爐,成對安裝在兩個鍋爐室內。兩台帕森斯渦輪機,雙軸推進,驅動兩具直徑3.5米、螺距4.6米的螺旋槳,最大功率 72000馬力(350轉/分)。這一輸出功率已達到了皇家海軍同時期建造的斐濟級輕巡洋艦的水平,而艾布迪爾級的標準排水量僅約為斐濟級的30%。本級 艦設計最高時速39.75節,滿載時為36節。不過軍艦的舵的面積和舵機功率則與同時期的驅逐艦類似,因此其迴旋性能只能達到巡洋艦的水平。艦上燃油搭載 量為690噸,設計續航力為5500海里/15節。
防護
本級艦的防護能力較弱。當然對於一艘滿排4000噸又追求高速性能的軍艦,也不可能指望它能擁有多么堅固的裝甲。雖然如此,艦上的鍋爐室、炮塔等關鍵部位 也還都安裝有防彈鋼板。此外艦橋也採用了當時英國新型驅逐艦上的全新設計,為流線型帶稜角的裝甲艦橋,裝有10磅裝甲鋼板。這種艦橋與傳統設計的不同之處 在於,操舵室由直接安置於頂部露天艦橋下方改為突出於艦橋前部。這樣降低了艦橋高度,使艦影較為矮小,增強了隱蔽性,從而進一步改善了防護性能。
建造與改進
1938年12月23日,英國海軍部接受了懷特、史蒂芬和桑克勞夫特三家船廠的標書,決定由它們 分別建造“艾布迪爾”號、“曼島人”號和“拉托那”號。但為了符合即將失效的《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海軍部要求三家公司,軍艦龍骨鋪設工作必須在 1939年2月16日之後才能進行。1939年3月21日,海軍部又接受了豪森.萊斯利船廠的標書,決定由其建造“威爾斯人”號。不過所有四家船廠的標書 都是到1939年6月才被正式接受的。上述4艦中,“曼島人”的龍骨於1939年3月24日率先鋪設,5天后“艾布迪爾”也開始鋪設龍骨。不過最 早完工的是“艾布迪爾”號,日期是1941年4月15日。而“曼島人”則要到6月20日才完工,這甚至要晚於比它晚開工的“拉托那”號,後者於1939年 4月4日開工,1941年5月4日完工。由於戰爭的關係,“艾布迪爾”號和“拉托那”號沒有完成全部測試就投入了實戰。而完成測試工作的“曼島人”和“威 爾士人”在海試中分別跑出了35.59節和36.08節的最高速,還算差強人意。但實際續航力就差了不少,只有3900海里/15節。
所有4艦在 服役後都安裝了285型火控雷達和286型對海/對空警戒雷達。前者用於控制102毫米炮,採用50厘米波長,作用距離13.6千米;後者則採用採用 1.4米波長,搜尋距離37千米。服役後軍艦實際水雷裝載數量最多為156枚。除“拉托那”號外,其餘三艦在1942年都拆除了12.7毫米機槍,換裝厄 利空20毫米機炮。“艾布迪爾”號上的“砰砰”炮射擊指揮儀則被282型火控雷達取代。該雷達採用50厘米波長,作用距離5.6千米,可引導“砰砰”炮進 行自動射擊,這在二戰時期是相當先進的。
1945年4月,重新服役的“曼島人”號以4座雙聯20毫米機炮取代了原來的2座探照燈和7門單管20毫米炮。1961至 1962年間,作為掃雷支援艦的“曼島人”艦上燃油儲備被減為470噸,同時柴油搭載量增至266噸。
1941年4、5月間,史蒂芬和豪 森.萊斯利分別接到海軍部指令,要求各自續建一艘“艾布迪爾”級,分別為“艾瑞安尼”號和“阿波羅”號。兩艦分別於當年11月和10月開始鋪設龍骨。這兩 艘艦和第一批的4艘基本一致,不過也根據實際使用中得到的經驗做了不少改進。其中最主要的是燃油搭載量增加了130噸,軍艦的續航力因此提高到4600海 里/15節。艦上武備也根據作戰需求做了調整:拆除B炮位的102毫米炮塔,艦首和艦尾各裝一座雙聯102毫米高平兩用炮;兩座雙聯裝“博福斯”MK IV 40毫米炮取代了“砰砰”炮;加裝了6座採用動力炮座的雙聯20毫米炮。編制艦員增加到257人。兩艦探照燈均被取消,“艾瑞安尼”號安裝了272型對海 搜尋雷達、291型對空警戒雷達和285型火控雷達;“阿波羅”號則裝有276型、291型和285型雷達。其中272型是英國第一種短波對海搜尋雷達 271型的改進型,其波長為10厘米,作用距離10—25英里。276型則是272的後繼型,可用於對空搜尋,能在13—17海里的距離上發現高度在60 至1800米內的飛機。而291型採用1.4米波長,對空搜尋距離35海里,亦可用於對海搜尋,此時作用距離則為9海里。
經過改進的“艾瑞安尼” 號和“阿波羅”號的標準排水量增至2810噸,吃水最深4.9米,滿載排水量達4100噸,因此航速均有所下降。1943年10月9日,“艾瑞安尼”號在 海試中跑出的最高時速為34.7節,“阿波羅”號則在次年2月9日跑出了35.3節。而軍艦滿載時的最高時速下降到33.75節。
1944年3、4月間,“艾瑞安尼”駐珍珠港期間,艦上前部的兩座雙 聯20毫米炮被改裝為雙聯40毫米炮。1945至1946年間,艦上的5座20毫米炮均被單管40毫米炮取代。
“阿波羅”號也有類似的改動。 1945至1946年,本艦在英國太平洋艦隊編制內,艦上的6座雙聯20毫米炮被單管40毫米炮取代。
戰爭年代
“艾布迪爾”號
1941年3月22日,完工不久,還在進行海試的“艾布迪爾”號突然接到緊急命令,讓它前往法國布勒斯特 港外進行布雷,以阻止剛抵達該港口的德國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諾”由此突入北大西洋。第一次任務並不順利,23日夜間,“艾布迪爾”號為 德軍所阻,不得已將水雷布設到布勒斯特以西的小索爾沙洲,算是構成了一片反潛雷場。不過5天之後,“艾布迪爾”號在第6驅逐艦隊的4艘驅逐艦的護航下,再 次殺向布勒斯特。這次它成功地將水雷布設到指定地點:布勒斯特西南偏西40英里處,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這對於一艘還沒完成海試的戰艦來說,的確是個了不起 的成就,海軍部還為此專門向“艾布迪爾”號發去了賀電。
4月17日,“艾布迪爾”號的海試再次被打斷。這次給它的任務是從格林諾克出發,運載火炮 及其他軍事裝備前往馬爾他。卸貨後繼續東行,於4月30日抵達目的港埃及亞歷山大,並在那裡加入地中海艦隊。
此時英國在地中海及北非所面臨的局勢 極其嚴峻。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沿著北非海岸一路揮師東進。德軍入侵併占領了希臘,德國空軍則統治了巴爾幹半島及鄰近海域的天空。在這樣急劇惡化的局勢中, “艾布迪爾”號承擔起了一項設計意圖之外的使命——作為快速運輸艦,為運輸部隊和物資而奔波於地中海各港口之間。在這些任務中,“艾布迪爾”寬大的布雷甲 板提供了足夠的裝載空間,而良好的高速性能使其運輸效率遠高於一般的運輸船隻。這兩個特點使“艾布迪爾”成了英國艦隊指揮官眼中最好的運輸艦,而它也因此 在地中海執行運輸任務一直到1941年底。
當然在地中海的時間裡,“艾布迪爾”也乾過老本行。1941年5月21日,“艾布迪爾”奉命在希臘帕特 拉斯灣以西海域布雷。在雷場形成僅幾個小時後,兩艘裝載著裝甲部隊的德國大型運輸船就一頭撞進了雷場,觸雷沉沒。而陪著德國船一起觸雷的還有兩艘義大利護 航軍艦;1840噸的驅逐艦“米拉貝羅”號和炮艦“馬特尤茨”號。
而也就在這個時候,克里特島的形勢開始急轉直下。站穩腳跟的德國傘兵逐步掌握了戰場主動權。為扭轉局勢,5月26 日至27日夜間,“艾布迪爾”號在兩艘驅逐艦的護航下,將800名突擊部隊運送到克里特島蘇達港登入。然而這樣的增援已無濟於事了。31日,“艾布迪爾” 在“月神”號防空巡洋艦和其他3艘驅逐艦的護航下,再次駛往岌岌可危的克里特。當晚,4000名英軍士兵被這支護航運輸隊從島上成功撤出。
此後 “艾布迪爾”號的運輸任務還在繼續。11月初,它用了6天時間,將印度第5師從海法運送到賽普勒斯。11月中,它最後一次執行前往托普魯克的運輸任務。 12月29日,“艾布迪爾”奉命從亞歷山大起程駛往東印度群島,它將在當地一些關鍵區域布雷,以遲滯日軍在馬來亞咄咄逼人的攻勢。
1942年1月 10日,“艾布迪爾“號抵達科倫坡。在休整了兩周后,“艾布迪爾”奉命前往安達曼島的錨泊場布雷。此地被認為是保衛印度的要害之一。此後,它又陸續在布萊 爾港、科塔拉錨地、梅道斯港、艾爾芬斯通港、麥克福森海峽、莫瓦特港和安森港等七處布設了總共326枚水雷。
2月1日,在完成了安森港布雷任務 後,“艾布迪爾”在再次前往安達曼島的途中不慎觸礁。這次觸礁的主要原因是海圖示注的水深有誤。軍艦右側推進軸受損,不得不返回科倫坡。由於當地無法修 理,“艾布迪爾”於三月份前往南非德班。但那裡的船廠也還是缺乏必要的修理設備。因此“艾布迪爾”不得不返回英國本土。當年11月中旬,修復工作完成。在 完成了一次法國海岸外的布雷任務後,“艾布迪爾”於12月30日進駐米爾福德港,並準備加入地中海西部艦隊。
1943年1月2日,“艾布迪爾”啟 程前往地中海。1月8日至9日夜間,它在西西里海峽第一次進行了布雷作業。由於此時地中海戰區的水雷儲備告罄,老式布雷艦“冒險”號就充當了水雷運輸艦。 1月25日,“艾布迪爾”在直布羅陀將“冒險”號上的水雷裝載上艦,並於2月2日至3日夜間再次布設到西西里海峽水域。之後在米爾斯克比爾港,“冒險”號 再次為“艾布迪爾”補充水雷。後者在2月6日至7日夜間完成第三次布雷作業後,返回了米爾福德港。
2月21日,“艾布迪爾”和同在英國的“冒險” 號結伴啟程,再次奔赴地中海。兩艦都滿載著水雷。“艾布迪爾”於2月27日至28日夜間在西西里海峽進行布雷,然後駛往米爾斯克比爾接受“冒險”號的水雷 補給,並在接下來的8天裡又完成了兩次布雷。
到4月初,馬爾他已經建立起一定的水雷儲備。從馬爾他得到水雷補充後,“艾布迪爾”於4月4日至5日 夜間完成了一次在西西里海峽的布雷作業。兩天后又進行了一次補充布放。此時北非戰役已接近尾聲,並不需要在海峽水域進一步實施布雷。“艾布迪爾”的布雷作 戰任務也就暫告段落。
西西里海峽的布雷作戰給軸心國向北非的補給行動帶來了沉重的打擊。“艾布迪爾”級快速布雷艦共在西西里海峽水域布設了11處 雷場,總計布雷1712枚,擊沉敵驅逐艦4艘,大型魚雷艇3艘,巡邏艦一艘,魚雷快艇1艘,商船5艘,總計15081噸;擊傷驅逐艦1艘,掃雷艇2艘,商 船1艘,總計6015噸。為了避開盟軍的雷場,德意方面被迫更改運輸路線,捨近求遠,而這又為盟國海空軍部隊進行打擊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條件。
1943 年7月,盟軍發動代號“愛斯基摩人”的登入行動,入侵西西里。7月13日,“艾布迪爾”號奉命運送盟軍地面部隊總司令亞歷山大上將登入傑拉海灘。9月9 日,“艾布迪爾”參加“響板”行動,與其他5艘英美巡洋艦一起,運送英國第1空降師的6000名官兵在義大利塔蘭托軍港登入。由於義大利艦隊已投降,因此 整個行動進行得很順利。當天夜裡,“艾布迪爾”和其他幾艘軍艦在港內拋錨,準備第二天將部隊全部送上岸。10日凌晨00:15時,“艾布迪爾”號的艦底突 然發生猛烈爆炸,軍艦龍骨被炸斷。僅僅2分鐘,整條軍艦就沉入大海。艦上6名軍官和42名水兵陣亡,搭載的陸軍官兵中有約120人陣亡,另外120人負 傷。此外,艦上裝載的150噸軍用物資也隨艦沉沒。
事後調查表明,爆炸是由水雷造成的。但整個事情頗有些詭異。水雷是由德國人利用一艘渡船和2艘 魚雷艇於9月8日至9日的夜間布放的,目的在於困住當時在港內的義大利艦隊,阻止他們向盟軍投降。結果9日晨義大利艦隊出港時毫髮無損,倒是後來的“艾布 迪爾”中了彩。而且盟軍艦隊中也只有這么一艘被水雷炸中。作為專業的布雷艦,“艾布迪爾”號戰時共布雷2209枚,其中攻勢布雷1883枚,最終卻因水雷 而魂歸大海,這大概只能歸因於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拉托那”號
在“艾布迪爾”級所有6艘艦中,“拉托那”號的生命最為短暫。 1941年5月初完工後, “拉托那”號同樣在沒有完成海試的情況下就披掛上陣了。1941年5月16日,“拉托那”號作為運輸艦,滿載著中東地區英軍急需的物資,從英國本土起航, 繞道好望角,於6月21日抵達埃及亞歷山大港,加入地中海艦隊。當年的8月至10月間,“拉托那”和“艾布迪爾”一起執行了向托普魯克運送兵員和補給的任 務。這種任務通常是在每個月的暗月夜執行的。兩艘艦都要以衝刺般的速度駛往托普魯克港,卸完物資後裝載上需要撤出的人員,再高速返回。顯然普通的運輸船根 本不具備執行這種突擊運輸任務的能力。和兩艦一起執行運輸任務的都是澳大利亞海軍的驅逐艦。
在8月和9月,“拉托那”和“艾布迪爾”一起共順利地 執行了16次運輸任務,總共向托普魯克運送了6300名增援部隊和大批物資,同時撤出了6100名傷員及其他人員。10月25日,“拉托那”號和另外3艘 驅逐艦一起執行當月的第四次運輸任務。此行“拉托那”號上搭載著1000名波蘭士兵。在航行至巴迪亞港以北時,運輸隊遭到了德軍Ju-88轟炸機群的空 襲。當晚20:00左右,“拉托那”被一枚炸彈直接命中動力艙。爆炸還摧毀了右舷的蒸汽及消防管路,艦上很快就燃起大火。由於艦上滿載著武器彈藥,而滅火 工作完全無法進行,
因此很快棄艦的命令就下達了。隨行的“英雄”號和“迎戰”號驅逐艦並靠過來,搭救了艦上絕大部分艦員和波蘭士兵。此後“拉托那”號在海 上還漂浮了近2小時,最後船體後部艙室發生爆炸,戰艦就此沉入大海。“拉托那”艦總共有4名軍官、16名士兵陣亡,4名士兵受重傷,另外有8名隨艦的陸軍 官兵失蹤。
作為一艘布雷艦,“拉托那”號終其一生,沒有執行過一次布雷任務,也算是個不小的遺憾。
“曼島人”號
“曼島人”號於1941年6月20日完工。在完成了驗收測試後,先是遠赴摩爾曼斯克,執行了一次運送水雷的任務。接著在7 月底和8月初,在“X”部隊編成內分別執行了兩次向馬爾他島運送部隊和物資的任務。8月4日,“曼島人”返回本土。8月13日,正在奧希湖基地的“曼島 人”接到命令,它將執行一項代號為“肉餡”的布雷行動,地點是在義大利西海岸的外海。整個行動由索默維爾中將的“H”分艦隊進行掩護。
“肉餡”行 動的不尋常之處在於,“曼島人”被偽裝成法國“美洲虎”級大型驅逐艦。在接到命令後的19個小時內,“曼島人”完成了喬裝改扮工作。軍艦裝上了假的艦首和 艦尾,桅桿和煙囪都按照法艦的傾斜狀態進行了模仿處理,煙囪口還加裝了導煙帽。艦上還做了大量偽裝塗裝,將原本的平甲板外觀線條裝飾成接近法艦的長首樓型 線條。8月15日,“曼島人”出發前往米爾福德港,在那裡將水雷裝載上艦。17日,“曼島人”啟程前往直布羅陀。8月21日夜,軍艦安抵目的地,並在那裡 補充了燃料。
22日一早,“曼島人”就離開直布羅陀,前往預定的布雷地點。英國人選擇的地方緊鄰義大利西部的萊亨港,位於港口的南面。“曼島人” 以18節的航速,於22日至23日的夜間,從西班牙海岸和巴里亞利群島間穿過。黎明時分,軍艦轉向土倫方向前行。23日整個白天的能見度都很好,這讓整條 艦上的人都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不過軍艦的偽裝起到了作用。一架路過的德國道尼爾水上飛機對這艘“維希法國”驅逐艦似乎沒什麼興趣,直接就飛走了。 15:30時左右,軍艦抵達了土倫附近海域。土倫港及其背後的山影都出現在了視野中,這更讓艦上官兵覺得白晝似乎永無盡頭一般。好在地球的自轉還是正常 的,日落時分,“曼島人”從科西嘉島以北通過。隨著夜幕的降臨,航速被提高到30節,軍艦的偽裝也被去除。
24日凌晨,“曼島人”順利抵達預定布 雷水域,將水雷成功地布設在萊亨港以南10英里處。凌晨4時,在認真確認雷場位置後,“曼島人”迅速提速至37節,趕在日出前衝過了熱那亞灣。7時許, “曼島人”重新恢復偽裝,並將航速降至33節,這樣軍艦就不會噴出容易引人注目的濃煙了。11時許,“曼島人”沿西班牙海岸轉向南航行。在日落之前,艦上 人員觀察到了一架德國飛機和一艘法國軍艦,但都有驚無險。24日至25日夜間,軍艦再次從巴里亞利群島附近通過。25日子夜前一小時,“曼島人”平安駛進 了直布羅陀。但它沒有過多停留,在補充完燃料後,軍艦隨即離港,並於8月30日抵達奧希湖基地。
“肉餡”行動堪稱是一次經典的布雷作戰。整個行動 計畫大膽,執行順暢,充分顯示出了“艾布迪爾”級的作戰價值。而“H”艦隊的掩護行動將敵方的注意力成功地引開,也是這次作戰行動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 因素。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於“曼島人”上布雷設備的機械故障,使不少於22枚的水雷在布設後浮上了水面,導致整個雷場過早暴露。
回到基地的“曼島人”很快又披掛上陣了。9月2日,滿載水雷的“曼島人”駛抵斯卡帕灣。次日上午10時,在“肯尼 亞”號輕巡洋艦和“閃電”號驅逐艦的護航下,“曼島人”啟程前往挪威海岸。這次的布雷地點是在斯塔德蘭迪特以西海域。9月3日至4日夜間,“曼島人”順利 地完成布雷作業。整個編隊於9月5日晨返抵斯卡帕灣。
此後,從18日到20日,“曼島人”又在英吉利海峽區域布設了三處雷場。還在法國海岸外德軍 艦隻的主要航道上進行了布雷。之後才重新回到奧希湖基地。
9月28日到10月9日,“曼島人”和新服役的“威爾斯人”號一起在東海岸布設了三處防 御雷場。接著兩艦又被派往英國南部海域。10月21日到26日,兩艦在法國北部海域布設了兩處雷場。從11月3日到12月9日,這兩艘艦中,始終至少有一 艘被部署到斯卡帕灣待命。軍艦滿載著水雷,隨時準備前往挪威海岸附近海域突擊布雷。在此之後,“曼島人”執行了一次前往直布羅陀的運輸任務。“威爾斯人” 則數次在比斯開灣外布設反潛雷陣。這年年底,“威爾斯人”號返回了奧希湖基地,而“曼島人”則前往利物浦入塢維修。
在結束了維修工作後,“曼島 人”於1942年1月底離開利物浦。整個2月份它都在海峽地區和比斯開灣執行攻勢布雷任務。在此期間“曼島人”總共布設了7處雷場,總計1092枚水雷。 此後,它又在英國東海岸布設了一處防禦雷場。
4月18日,“曼島人”奉命離開英國,前往遠東接替觸礁受傷的“艾布迪爾”。5月9日,“曼島人”抵 達德班,隨即參加了英軍對馬達加斯加島的進攻行動。10月16日,“曼島人”從肯亞的基林迪尼港出發,駛往地中海。11月中旬,它向馬爾他島運送去了一 批寶貴的補給物資,也因此成為近3個月來第一艘抵達馬爾他的船隻。完成運輸任務的“曼島人”繼續西行,在西西里海峽布設了水雷。12月1日,“曼島人”從 阿爾及爾出發前往直布羅陀,準備在那裡裝載補給物資再次送往馬爾他。但就在當天的17:00時,在奧蘭東北約80英里處,德國U375號潛艇發射的魚雷擊 中了“曼島人”左舷,海水從爆炸產生的破口大量湧入,淹沒了輪機艙,並造成了12度的側傾。同行的護航艦艇將“曼島人”拖往附近的米爾斯克比爾港進行緊急 修理,之後“曼島人”又被拖往直布羅陀,在那裡入塢修理並一直呆到次年6月底,才再次由其他船隻拖帶返回了英國。此後“曼島人”就一直處於修理狀態,直到 1945年4月10日才重新入役。在“曼島人”不算長的戰時生涯中,它總共布設了3112枚水雷,其中2481枚屬於攻勢布雷。
“威爾斯 人”號
1941年8月25日,“威爾斯人”號完工。在完成驗收測試後,“威爾斯人”執行的第一次任務是在劉易斯群島北部布設一片深水反潛雷場。此 後的大部分時間,“威爾斯人”都和“曼島人”結伴執行任務。
1942年初,“威爾斯人”號從奧希湖駛抵米爾福德港,在那裡裝載上 物資和人員,然後啟程前往直布羅陀、弗里敦和塔科拉迪,完成運輸任務後於2月1日返抵米爾福德。此後它和“曼島人”一起在海峽水域及比斯開灣進行布雷。從 2月3日到14日,總共布設了912枚水雷。4月12日到19日,“威爾斯人”又在法國北部海岸進行了攻勢布雷,共設定了三處雷場,總計布雷480枚。
1942 年4、5月間,馬爾他的局勢變得十分嚴峻。軸心國持續的海空封鎖已使這個小島瀕於崩潰。皇家海軍決定不惜一切向馬爾他運送補給。5月1日,“威爾斯人”開 始執行向馬爾他運送人員、]物資和彈藥補給的任務。第一次任務中,“威爾斯人”被偽裝成維希法國驅逐艦的樣子,但在5月10日抵達馬爾他並卸貨時,還是遭 到了德軍飛機的猛烈轟炸。不過軍艦隻是受了點小傷,並且及時離開了港口。6月11日,“威爾斯人”號參加“捕鯨叉”行動,第二次向馬爾他運送物資。6月 15日物資運抵目的地並被卸下,這一次倒是平安無事。7月16日,當“威爾斯人”第三次在馬爾他卸貨時,再次遭到空襲。這次軍艦挨了幾枚近失彈,炸彈在龍 骨下方發生了爆炸。不過“威爾斯人”運氣不錯,軍艦沒有大礙,最終還是順利出港。7月19日至20日,返航途中的“威爾斯人”又遭到了義大利飛機和艦艇的 襲擊,而它的好運也在繼續:兩枚炸彈近失,一枚魚雷擦身而過,軍艦依舊安然無恙。 此後,“威爾斯人”還於8月(不屬於‘台座‘行動)和10月(列車行動)兩次參加向馬爾他運送物資的行動。11月初,“威 爾士人”進駐直布羅陀,奉命參加盟軍“火炬”行動的前期預備工作。11月中旬,“威爾斯人”又向馬爾他運送了一批食品和其他物資,接著駛往亞歷山大,在那 里裝載上食品和駐馬爾他的第10潛艇支隊所需的備件,於12月8日將所載物資送抵馬爾他。12月26日,“威爾斯人”裝載著摩托魚雷快艇和潛艇備件,駛往 蓬尼港,並於1943年1月1日抵達。
1943年初,隨著盟軍的兩面夾擊,北非的德意軍隊被壓縮到突尼西亞。西西里海峽此時就成了軸心國北非部隊唯一的一條海上 生命線。“威爾斯人”和“艾布迪爾”一樣也在加緊在這片水域進行布雷。1月4日,“威爾斯人”從蓬尼港返回馬爾他,裝載上馬爾他當地倉庫內的最後一批水 雷,於7日至8日夜間將它們布設到西西里海峽。之後駛往亞歷山大港。1月18日到23日,“威爾斯人”為駐賽普勒斯的部隊換防充當了人員運輸艦,6天內運 送了4300人。
運送部隊的任務完成後,“威爾斯人”又滿載水雷,於1月28日回到馬爾他,並在30至31日夜間在西西里海峽布設了第二片雷場。 此後它又駛往亞歷山大,準備補充水雷。然而就在2月1日晚間,在托普魯克以東約40英里處,“威爾斯人”被德國U617號潛艇發射的魚雷擊中船體尾部,兩 部推進器都嚴重受損,無法工作。同時艦尾大量進水,此外在布雷甲板和上甲板也有多處破損。不過艦上的電力和照明系統仍能正常工作。當晚海面十分平靜,因此 雖然艦尾在逐漸下沉,但大部分艦員都還很樂觀。然而在中雷後約2小時(20:35時左右),“威爾斯人”突然急劇向右側傾斜,隨後短短三分鐘內,整艘戰艦 就完全沉沒了。變故來得太快,許多救生艇和舢板都沒來得及放入水中。更糟的是,艦上一枚已被確認處於安全狀態的深水炸彈卻隨著軍艦的下沉,在水壓的作用下 轟然炸響。許多落水官兵因此而遇難。事後統計,遇難者包括9名軍官,144名水兵和兩名平民乘客。無疑,“威爾斯人”的悲劇,是和指揮人員對軍艦 安全狀況的過於自信分不開的。由於“威爾斯人”經常在敵方水域執行任務,所以艦上官兵久而久之對危險已有點麻木了。而一旦真的被擊中,損管措施的力度和充 分程度就會因自信和麻木而大打折扣了。
此外,該級軍艦的設計也是促成悲劇發生的重要因素。由於軍艦有著接近全艦長度的全通布雷甲板,而布雷甲板與 上甲板之間沒有任何分隔,因此一旦布雷甲板受損,進水很容易淹沒布雷甲板,進而導致軍艦失穩傾覆。
“威爾斯人”服役期間,總共布設了3274枚水 雷,其中2462枚為攻勢布雷。此外,它為馬爾他進行的補給運輸,特別是在後者被軸心國海空軍嚴密封鎖時進行的風險極大的補給行動,給島上飽受封鎖之苦的 平民帶去了難得的希望和快樂,使“威爾斯人”這個名字始終為心懷感激的馬爾他民眾所牢記。
“艾瑞安尼”號與“阿波羅”號
1943 年底,美英達成協定,將服役不久的“艾瑞安尼”號派往太平洋戰場作戰。1944年1月20日,“艾瑞安尼”滿載水雷離開英國,經巴拿馬運河抵達珍珠港,並 於3月4日 正式加入美國太平洋艦隊。6月初,“艾瑞安尼”被編入75特混艦隊投入戰鬥。19日至20日夜間,“艾瑞安尼”在紐幾內亞威瓦克附近海域布設了146枚水 雷。到9月1日,它再次在同一海域布雷,不過這次由3艘美國驅逐艦同行。美國人同時還轟擊了日軍的岸炮陣地。
10月到11間,“艾瑞安尼”還臨時 扮演過突擊部隊運輸艦的角色,參加了登入皮甘島的作戰。
1944年2月底,隨著進攻歐洲大陸的時間日益臨近,皇家海軍展開了“海王星”行 動。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在法國北部沿海進行密集的大規模布雷,旨在為幾個月後的登入行動做準備,以保證屆時參戰的海軍艦艇能夠不受德國小型戰艦及魚雷艇 的襲擾。2月份剛剛完工的“阿波羅”號也參加了這次布雷作戰。它領受的任務是在塞那灣西南方向布設多處雷場,以阻止船隻由此進入塞那河口。根據作戰時間表 的安排,“阿波羅”號在4月17日至5月25日期間,完成了賦予它的布雷任務,總共在8個雷場布設了1170枚水雷。
1944年6月7日,諾曼第 登入戰役打響後,“阿波羅”搭載著盟軍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和他的參謀軍官,前往灘頭陣地。但途中不幸觸礁,導致推進器受損。於是艾森豪和隨行人員轉 乘“無畏”號驅逐艦,而“阿波羅”則返回英國,直到9月底才修復完畢。
1944年8月,經過2個多月的苦戰,盟軍終於從諾曼第灘頭達成突破。德國 U艇部隊不得不從比斯開灣撤往挪威海岸。隨著U艇的撤離,愛爾蘭南部水域的運輸通道也因此開放。但為了保證運輸船隻的安全,盟軍決定在這片水域布設深水反 潛雷場。修復完畢的“阿波羅”參加了這次布雷行動。從10月26日到11月4日,“阿波羅”在戈雷岬西南海域布設了5處雷場,投放水雷780枚。此後又在 U艇活動日漸增多的馬林岬海域布設了兩處雷場。11月18日到25日,“阿波羅”在愛爾蘭以南的拉巴迪厄沙洲附近布設了4處雷場,總計布雷477枚,將這 個被懷疑為U艇秘密休整場所的海域完全阻塞。11月29日到12月3日,“阿波羅”又在特雷沃斯岬海域的沿海航道上用156枚水雷布設了三處反潛雷場。在 完成了上述布雷任務後,“阿波羅”駛往普利茅斯,對艦上的鍋爐進行了一番徹底的檢修和維護。
盟軍成功登入歐洲大陸後,撤退至挪威的德國U艇部隊加 緊了對英國沿海地區的日襲擾。為對抗在海岸地區出沒日漸頻繁的U艇,皇家海軍決定在通往愛爾蘭的南北航道上大規模布設反潛水雷,重點是在愛爾蘭海。在英吉 利海峽地區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海軍動員了所有能用於布雷的船隻,來完成這項規模龐大的工作。遠在太平洋的“艾瑞安尼”號也奉命啟程回國,和“阿波羅”號 一起參加布雷行動。
在參加本土水域防禦布雷前,“阿波羅”號於1月11日至12日在挪威尤特西拉島附近海域進行了攻勢布雷。從1月16日到4月 11日,“阿波羅”號在本土水域共布設了4686枚水雷,形成了31個反潛雷場。4月10日,回到英國的“艾瑞安尼”號也投入到布雷行動中。到5月6日, 它共布設了11處雷場,總計水雷1650枚。
“阿波羅”號在完成了本土水域布雷任務後,前往米爾福德補充了水雷,然後進駐斯卡帕灣。4月17日, “阿波羅”號和共同執行布雷任務的布雷驅逐艦“忠順”號、“奧維爾”號和“湊巧”號一起前往北極海域的科拉海峽。在那裡,德國潛艇經常襲擊往來於蘇聯和英 國之間的護航運輸隊。因此皇家海軍決定在該海域布雷,以壓製出沒此間的U艇。4月21日,“阿波羅”等4艦抵達目的海域,布放下276枚反潛水雷。這片雷 場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此後再沒有運輸船隊在這裡遭遇U艇的襲擊了。
德國投降後不久,“艾瑞安尼”和“阿波羅”即奉命護送挪威王儲和政府官員,以及 盟軍高級指揮官前往奧斯陸。1945年5月11日,上述重要人物在羅塞斯登艦。兩艦隨即在“德文郡”號重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的護航下啟程,並於2天后抵達 奧斯陸。此後“阿波羅”號還在5月22日到24日間,將一批挪威海軍人員送回他們的祖國。完成上述任務後,“阿波羅”駛往南安普頓,入塢維修。
6月22日,“阿波羅”離開南安普頓,奉命奔赴太平洋,加入英國太平洋艦隊。其他兩艘姊妹艦也都奉調前往。已於4月份完成 修復工程的“曼島人”於7月2日在馬爾他與“阿波羅”會合。兩艦於8月2抵達墨爾本。“艾瑞安尼”則是在7月17日裝載著30噸雷達備件從英國出發,於8 月15日抵達悉尼。
由於到得太晚,三艦沒能參加太平洋戰爭最後階段的戰鬥。戰後,三艦都留在太平洋艦隊,奔波於英軍在遠東的各個基地、港口之間, 執行諸多的人員、物資轉運任務。1946年4月,“艾瑞安尼”啟程返回英國。接下來的5月和6月,“阿波羅”和“曼島人”也都陸續回國。“艾瑞安尼”回國 後,停泊在普利茅斯,並降級為預備役艦。此後在韓戰及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海軍曾兩度準備重新啟用該艦,但都未實現。“艾瑞安尼”號最終於1963年 出售解體。而“阿波羅”和“曼島人”的戰後經歷就豐富了許多……。
戰後歲月
1950年,韓戰爆發。英國海軍的不少艦船 被調往遠東地區。一時間本土水域及地中海地區的艦隻數量都顯得不足。這種情況下,已被降級為預備役艦的“阿波羅”號於1951年春被重新啟用,並進行了改 裝。軍艦後部上層建築被擴大,以容納新增的艦隊指揮人員。當年8月1日完成改裝的“阿波羅”號加入本土艦隊。8月底,“阿波羅”奉命前往遭受颶風災害的牙 買加執行救援任務。從10月份開始,“阿波羅”號實際上擔當起本土艦隊旗艦的職責。從1951年到1960年,9年間“阿波羅”多次作為本土艦隊司令官的 座艦出訪外國,其中包括兩次訪問蘇聯列寧格勒。
1961年4月,“阿波羅”號正式退役,並於次年11月被解體。
1946年“曼島人”回到 英國本土後,先在謝爾尼斯接受了改裝。次年2月又重新加入英國太平洋艦隊。但到年底又被調回國內。回國途中,“曼島人”一度在亞丁港停靠,幫助駐軍鎮壓當 地阿拉伯人發動的暴亂。
回到英國後,“曼島人”進駐謝爾尼斯,並於1948年1月降級為預備役。韓戰的爆發使它和“阿波羅”號一樣重新被啟 用。1951年9月18日,“曼島人”加入地中海艦隊,並被立即派往埃及,協助在運河地區恢復秩序的行動,平息因埃及廢止英埃同盟條約而在該地引發的騷 亂。
此後的兩年里,“曼島人”一直在地中海艦隊服役。1953年“曼島人”還當了回演員,在馬爾他參加了影片《國王的水手》的拍攝。為此它還被喬 裝改扮一番,頗有些當年執行“肉餡“行動時的勁頭。不過這回裝扮的對象是一艘名為“埃森”號的德國海軍巡洋艦。當年6月,它返回英國,參加了伊利莎白女王 的登基典禮閱艦式。此後“曼島人”返回地中海,並在馬爾他再次被降為預備役。
然而“曼島人”的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1955年12月1日,這艘老 艦再次被啟用。這次艦尾的主炮塔被拆除,艉部上層建築被擴大。改裝後的“曼島人”於1956年2月成為地中海艦隊的旗艦。
3月16日,黎巴嫩發生強烈地 震,“曼島人”的快速運輸艦的功能再次得到運用。它在馬爾他裝載了大量的救災物資,以及可供1000人食用7天的食品,以26節的航速跑完了1038英里 的航程,於3月21晚間抵達目的地,使受災地區得到了及時的援助。當年11月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曼島人”還參加了英法軍隊對埃及不成功的入侵行動。
1957 年初,“曼島人”再次在馬爾他被降級為預備役。1958年 1月,它被拖往直布羅陀並在那裡接受了改裝。1960年3月,“曼島人”被作為掃雷支援艦重新啟用。1961年7月起,“曼島人”在查丹接受了一系列必要 的改裝和維修工作。A、B炮位上的兩座炮塔被拆除,同時拆除的還有兩座鍋爐。軍艦的最高航速因此下降到26節。艦上多餘出來的空間則被改裝為艦員艙室和維 修工作車間。1963年2月,改裝工作完成。當年7月“曼島人”被派往新加坡。在那裡它接替“伍德布瑞吉港”號護衛艦,擔當第6沿岸掃雷艇中隊的前進支援 艦。在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發生武裝衝突期間,“曼島人”不僅為英國及馬來西亞海軍部隊提供支援,還承擔了一些警戒巡邏任務。
在遠東水域游弋了5 年後,“曼島人”於1968年10月底啟程返回英國本土。回國途中,“曼島人”還順道參加了皇家海軍的“貝拉巡邏”行動。該行動是根據聯合國對羅得西亞的 貿易制裁決議而發起的,從11月4日到26日,“曼島人”在莫三比克海峽進行巡邏檢查,阻止他國船隻利用莫三比克的貝拉港向羅得西亞轉運石油。
完 成這一任務後,“曼島人”於12月12日抵達普茨茅斯港。1969年2月,“曼島人”入塢接受必要的改裝,以迎接它的新使命:機械工程軍官訓練艦。當年5 月,“曼島人”正式開始履行它的新使命。但就在次年的5月18日,停泊在普利茅斯的“曼島人”號上突發火災,這場大火使“曼島人”於當年9月正式除役。
1971年1月,老態龍鐘的“曼島人”被列入廢棄艦名單。10月3日,在拖船的拖帶下,“曼島人”離開查丹,前往它生命的 終點——蒙茅斯郡紐波特港,並在那裡被拆毀。
“艾布迪爾”級的故事就此終結了。這種快速布雷艦在戰爭期間的航跡遍及三大洋,而真正使它們 名垂史冊的地方則是地中海。在那片充滿危險的海域,“艾布迪爾”級出色地完成了它們的預定使命,更出色地完成了原本不屬於它們的運輸任務。它們在那裡建立 的功勳最多,付出的代價也最大。而今天,當我們回顧“艾布迪爾”級在戰時及和平時期所走過的路時,不應僅僅感慨於前人的光榮與犧牲,更應該從中領悟到具有 良好承載能力的高速海上平台所具有的雙重價值和意義。或許,這就是這型已消逝的軍艦對後人而言最有價值的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