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故?諸行才生,尋即壞滅。現可得故。又不應謂能生之因,即是滅因。其相異故。又法生已;余停住因,不可得故。是故當知一切諸行,皆任運滅。由此道理,剎那義成。若謂火等是滅壞因;不應道理。何以故?由彼火等,與彼諸行,俱生俱滅,現可得故。唯能為彼變異生緣,說有作用。又謂壞滅是壞滅因;不應道理。何以故?與彼俱生,不應理故。若彼生時,即有壞滅;便成相續斷壞過失。又唯自性滅壞,說名為滅;而言能為滅因,不應道理。若言別有滅壞自性;離彼法外,別有滅相,畢竟不可得故;不應道理。若謂火等為滅助伴,方能滅者;於燈電等及心心所任運滅中,不可得故;不應道理。若謂生彼有別別功能;此差別不可得故;不應道理。若謂二種,於一處所,有滅功能;即應二種,俱於兩分有滅功能。或無功能,有過失故;不應道理。如是等類,應當思惟色蘊剎那滅義。謂由任運壞滅因故;遮計火等為滅因故;遮計滅相為滅因故;遮計二種為滅因故;如是等類,盡當了知。又一切行是心果故;當知如心,皆剎那滅。
相關詞條
-
五蘊
、色蘊 總該五根五境等之有形物質,謂之色蘊。色者,質礙之義,變壞之義,變礙...之色塵,名色者,以有質礙義與示現義之兩義,色之義轉為勝故也。色蘊者,謂...無量生死也。翻譯名義云:‘積聚有為,蓋覆真性也。’五蘊者,謂色蘊、受蘊、想...
版本零 版本一 版本二 眾生意義 版本三 -
五蘊六塵
,乃積聚、類別之意。即類聚一切有為法之五種類別。(一)色蘊(梵ru^pa...既是五種聚合。所謂:(一)色蘊:即物質的積聚。色蘊包含內色與外色。內色就是... 〕-心所法〔行〕- 精神的活動〔識〕-心王四 詳談五蘊(一) 色蘊色蘊的意義...
基本簡介 詳細介紹 詳解 -
金華宗旨
,無上之謂。丹訣總假有為而臻無為,非一超直入之旨。所傳宗旨,直提性功,不落...,此惟見性方可,所謂本來面目也。 註解: 一:超越性. 天地視人如蜉蝣...超越這些. 二:長久性. 其精氣則隨天地而敗壞矣。然有元神在,即無極...
-
彰所知論
性三藏弘教佛智大師沙羅巴譯敬禮金剛上師敬禮諸佛菩薩遍知見所知。憐憫示群生...
本書節選 作者簡介 -
成實學派
滅後七百年至九百年間,初於究摩羅陀處修學小乘薩婆多部(說一切有部)教義...、心法等皆是實體,故稱為說一切有部;俱舍宗以為諸法中,如無表色、不相應法...,則可謂已臻修道之極致,是為滅諦。成實論二○二品可歸納為發、苦、集、滅...
學派介紹 發展歷程 教義 學派思想 梁代三大師 -
波若波羅蜜多心經
甚深微妙之行,這時就照見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皆是空幻。這時舍利子(即舍利...妄的相。可是體性不空,遍為諸法作相,具足過恆沙等等性德的妙用。六度...
-
戒體
戒義疏》卷上(大正40·565c)曰︰‘初戒體者,不起而已,起即性無作...別有。頑善頑惡,皆是指心。誓不為惡即名受戒。瓔珞經雲︰一切聖凡戒盡以心為...因果更無別法。二雲大小乘經論盡有無作,皆是實法。(中略)然此二釋舊所諍論...
基本簡介 參考資料 文獻記載 各派學說 注釋 -
意根
鼻根, 智者大師 用意根。”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性上》:“意根之動...等小乘家不許六識俱轉,因此,六識中的任何一識起時,是以無間滅的六識身之一為等無間依。所以,前五識是以無間滅的意及五根為所依,第六識唯以意根為所依...
涵義 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