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拼音: jiān kǔ chuàng yè
簡拼: jkcy
近義詞: 艱苦奮鬥、自強不息
反義詞: 好逸惡勞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指幹事的艱辛
解釋: 艱難困苦地創辦事業
思想意義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人類艱苦奮鬥的創業史。艱苦奮鬥精神是推動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不斷發展的精神動力。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又集中體現為艱苦創業的精神。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無一不是艱苦創業精神的結晶。歷史表明,社會越發展,文明越進步,改造世界的工程就越艱巨,就越需要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是與人類社會發展過程同在的。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艱苦奮鬥精神既是一種精神動力,又是一種崇高美德。
艱苦創業精神既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也是人們成就任何事業不可缺少的精神動力;進行現代化建設,要大力倡導和弘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尤其是開拓創新的精神。
基本內涵
艱苦創業,是指為了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理想,為了發展社會主義事業,在艱苦的環境中開拓、奮鬥。艱苦創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創業精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在戰爭年代,表現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社會主義時期,在和平環境,更集中表現為“鐵人”精神和“窮棒子”精神。為了把中國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鐵人”王進喜率領的1205鑽井隊,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在沒有現代化的運輸工具的情況下,用最原始的“滾木”方法將鑽台運到井位;沒有水,人們一盆一盆地端;當出現井噴時,王進喜跳入石灰池,用身體攪拌水泥,……。 河北省遵化縣王國藩,堅持“三條驢腿”鬧革命的“窮棒子”精神,最終領導大家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安徽鳳陽小崗村的農民,頂住壓力,創造了聯產承包責任制;……。
今天,我們正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要完成這一艱巨而宏偉的事業,仍然需要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這是由中國的國情決定的。目前,我們仍有一千萬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主要在西部地區。我國經濟和已開發國家也有較大的差距,要想在本世紀中葉濟身於中等已開發國家的行列,仍需要我們這一代人付出艱巨的勞動。
在八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上,江澤民同志高度概括了新時期艱苦創業精神,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探索,勇於創新,艱苦奮鬥,知難而進,學習外國,自強不息,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同心同德,顧全大局,勤儉節約,清正廉潔,勵精圖治,無私奉獻。”
培養途徑
艱苦創業,其主旨在於艱苦奮鬥,其價值在於創業和奉獻。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品質是通過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逐步培養和表現出來的。艱苦創業精神表現在日常生活上,就是要提倡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抵制和反對剝削階級的腐朽思想和生活作風。有人認為,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只有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才有必要提倡,這是一種有失偏頗的觀點,它把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僅僅停留在從物質層次、經濟意義上來認識。我們所倡導的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強調的是在思想道德修養上的基礎作用。
艱苦創業的精神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刻苦鑽研、不畏艱苦,孜孜不倦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勇於探索和創造,不斷提高政治理論和科學文化水平,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在學習上沒有捷徑可走,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但科學的方法不等於捷徑,有好的方法,如不付出艱苦的學習勞動,任何人也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艱苦創業的精神表現在工作上,就是要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地去完成各項任務。艱苦創業與事業的成功息息相關。居里夫人不在困難的條件下堅持實驗,就不可能提煉出鐳;李時珍不走千里訪農民,就寫不出《本草綱目》;李四光不踏遍萬水千山,亞洲的東方就難以射出地質之光。沒有成千上萬的工人、農民、科技人員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奮鬥在祖國乾旱荒僻的大西北,就難以填補我國工業的空白……。無數事例說明,倘若在工作中缺少艱苦創業的精神,不去努力,不去奮鬥,那么再壯觀、再美妙的事業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艱苦創業的目的在於為社會的責任、歷史的使命而獻身,這也是艱苦創業精神本身的價值體現。一個有光輝人生的人必定是保持艱苦創業的作風和品質的人。當代青年學生應當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立足現實,艱苦創業,樂於奉獻,不畏艱難,以實際行動、用心血和汗水為祖國培育出更加豐盛的果實,創造出滾滾如潮的物質財富和光輝燦爛的精神財富,從而實現偉大祖國的強盛、中華民族的復興、社會主義的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