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良鄉中學是我區一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教學質量較高,具有良好社會聲譽的區屬重點中學。迄今為止,她已歷經60餘個春秋,為國家培養輸送了三萬多合格的畢業生。良中幾十年來初步形成的辦學經驗,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學校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良鄉中學已發展成為一所獨立高中校。學校現有教學班48個。在校學生2300多人。在校教職工242人,離休人員2人,退休教職工102人。在校教職工中,一線教師140人。其中高級教師50人,中級教師50人,初級教師72人。學校占地面積七十餘畝,建築面積一萬六千多平米。
改革開放以後,良鄉中學在黨的教育方針的正確指引下,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從1985年起,學校拉開了大規模校園建設的序幕。到2005年的20年時間裡,教學樓、教工家屬樓、學生宿舍樓、科技實驗樓、綜合樓、專用教室樓等相繼在良中校園裡拔地而起。2003年至2004年學校又投入巨資對教學樓和實驗樓進行了全方位的裝修,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通過常年堅持不懈的綠化美化,如今校園內蒼松翠柏,花繁葉茂,整潔、優雅的環境受到各界來訪者的好評。學校先後被評為房山區“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和北京市“綠色學校”。為了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學校近10年來不斷對原有教學設施進行改造和更新,投資力度逐年增大。2000年建成了校園網路系統,2002年至2004年所有教室都安裝上了計算機、實物投影儀、電動螢幕、投影機等現代化教學設備,有些設備已達到全市一流水平。教師辦公室全部實現了電子備課。良中網站業已開通。目前全校已實現了多媒體教學和遠程教學,信息化、數位化教學模式已廣泛套用於課堂教學之中。
學校貫徹以人為本的方針,重視人的可持續發展,把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通過實施“名師工程”和“成才工程”,為教師脫穎而出創造條件。學校每年都撥出專款支持鼓勵教師參與各種進修活動,擴大和加強區域間、校際間的橫向交流,拜特級教師為師,拜專家學者為師。在校內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苦練內功,教師之間互幫互學,研究氛圍濃厚。目前,學校現有市級骨幹教師3名,區級學科帶頭人5名,區級骨幹教師11名。專任教師全部達到本科及以上學歷。一支老中青相結合,優勢互補,業務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已初步形成。
良鄉中學的教育質量一直在房山區名列前茅,有口皆碑。在教學上學校實行開放式辦學,鼓勵教師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在教學中通過長時間的探索和嘗試,學校確立了“三點一線,圍城打援”的課改思路,將課前預習輔導,課堂教學和課後複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研究型學習,主體探究型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已被教師普遍接受和採用。在課堂教學中明確了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重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探究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在取消重點班之後高考成績不僅沒有下降,而且年年有新突破。2003年和2004年的高考取得了恢復高考以來的最好成績。2003年高考中大專以上上線率達到83%,本科指標完成率達到92%,大專以上指標完成率達到106%,2004年有25項高考指標居全區同類校之首,為房山區教育質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多年的德育工作中,學校逐步摸索出了一條適合良中特點的德育工作思路,即“三全四化四過程”管理模式。“三全”,即全方位、全天候、全員;“四化”,即德育工作的整體化、品德教育的個性化、課堂教學的主導化、校園生活的教育化;“四個過程”,即教師們的教育過程,教師的人格感化過程、學校科學化、人本化的管理過程,學校文化的陶冶過程。學生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使學生具有愛心和責任感;先後建立了平西烈士陵園等10餘處德育教育基地,讓學生們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創辦了《良中校刊》和《良中人》刊物,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建立了心理諮詢室,有專門的心理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諮詢和輔導,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
良鄉中學的教育教學工作得到了社會的承認和上級領導的好評,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綜合評價一等獎;房山區教育系統先進黨總支。先後榮獲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校,北京市“電化教育優類校”等多項榮譽稱號。學校還被命名為EPD實驗校,北京市規範化學校,北京市紅十字學校,“陽光心語”示範校。良鄉中學正朝著建設一所人民滿意的房山區優質高中校的目標而努力。
學校歷史
良鄉中學始建於1945年,是我區一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教學質量較高,具有良好社會聲譽的區屬重點中學。迄今為止,她已歷經60餘個春秋,為國家培養輸送了三萬多合格的畢業生。良中幾十年來初步形成的辦學經驗,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學校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5年9月,抗日的硝煙剛剛散去,良鄉中學在良鄉城內的羅府街誕生了。在這以後的數年時間,良鄉中學幾經演變。1946年,校址遷至東斜街孔廟內。1949年1月,良鄉中學與晉察冀邊區的北嶽三中合併,校名定為北嶽三中。1950年又更名為河北省立良鄉初級中學。1956年,學校增設高中班,從此良中成為一所完全中學。
1952年,閻愛眾同志來到良鄉中學,擔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53年在學校建起了能容納千人的大禮堂,使學校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在50年代中期,良鄉中學曾因一大創舉而聞名全國。那就是生物實驗園地的創立。為了貫徹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良鄉中學於1955年建立起了占地20畝的生物實驗園地。園地分為大田區、果樹區、實驗區、蔬菜區。學生的勞動技能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鍛鍊,附近的民眾稱讚說:“良中的學生念書好,勞動也好。”良鄉中學的這一創舉引起了全國教育界的高度重視。各地中學、大學等教育部門紛紛前來學習經驗。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為此拍攝了《生物實驗園地》的新聞紀錄片在全國各地放映。生物實驗園地在良中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抹重彩的一筆。
到1956年,良鄉中學初、高中已經達到22個班,在校生1200人,教職工120人的規模。從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間,先後有2000餘名畢業生在良中畢業,其中一半踏上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征程。他們在農村鍛鍊成長,湧現出一大批生產能手,好會計,優秀拖拉機手,模範飼養員等。其中影響較大的有胡友蘭和侯雋。回族姑娘胡友蘭回鄉當了生產隊長,帶頭打井,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1962年高中畢業生侯雋聽從時代召喚,毅然紮根農村,帶領當地民眾改變農村落後面貌,被評為全國先進知青代表,先後受到周總理六次接見。她是青年人學習的榜樣,也是母校的光榮與驕傲。
2004年,良鄉中學已發展成為一所面向全區招生的獨立高中校。學校現有教學班48個。在校學生2300多人。在校教職工242人,離休人員2人,退休教職工102人。在校教職工中,一線教師140人。其中高級教師50人,中級教師50人,初級教師72人。學校占地面積4.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多平米(其中教室7200平方米,實驗室2800平方米,學生宿舍4000平方米,食堂2000平方米),綠地面積近1.5萬平方米,操場面積2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