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坤賢

舒坤賢

博士,副教授。重慶市第二屆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重慶郵電大學生物信息學專業學術帶頭人。

基本信息

簡 歷

舒坤賢舒坤賢
舒坤賢,博士,副教授。重慶市第二屆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重慶郵電大學生物信息學專業學術帶頭人。生物信息學院副院長,重慶市青少年科技教育輔導團專家,重慶市渝中科普志願者專家服務團成員。Molecular Membrane Biology及Colloids and Surfaces等雜誌評審專家。

業 績

長期從事腫瘤分子生物學及生物信息學研究,在p53基因調控網路研究 、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學等方面有豐富研究經驗。在p53下游基因克隆及其功能方面,取得一些進展。先後承擔包括國家自然基金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10餘項。近五年發表科研論文30餘篇,其中被SCI檢索8篇。
近5年來講授的主要課程
講授的主要課程:

課程名稱 性質 周學時 專業、屆數及人數
生物信息學 必修 3 生物信息學:06級46人、07級58人
生物信息學及實驗 限選 3 生物技術:04級54人、06級45人
基因工程 必修 3 生物技術:02級55人、03級58人、04級46人、05級52人、08級58人
生物信息學:06級46人
生物化學 必修 6 生物信息學:06級46人、07及58人、08級52人
遺傳學及實驗 必修 3 生物信息學:08級52人
生物技術:08級54人

承擔的實踐性教學:
課程名稱 性質 周學時 專業、屆數及人數
現代生物技術大實驗 必修 4 生物技術:02級55人、03級58人、04級46人、05級52人
生物信息學:06級46人、07級58人
生物信息學大實驗 必修 3 生物信息:06級46人、07級58人
野外認知實習 必修 共2周 生物信息學:06級46人、07級58人
畢業設計 必修 14周 生物信息學:06級6人
生物技術:02-06級30人

主持的教學研究課題:
1、主持《基因工程》課件建設及教學研究,院級教改項目,2006.1-12
2、主持《基因工程》教材編寫,重慶郵電大學教改項目,2007.1-12
3、主持重慶市教改項目“生物信息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 0833227 )2008.1-2010.12
近5年來承擔的學術研究課題:
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研究基金課題《p53基因下游基因的直接克隆及其在胚胎髮育中的作用》 (資助號 30000084,2001.1-2003.12) ;
2、主研(排名第 2)國家自然科學研究基金課題《PAP1 基因在缺氧/復氧情況下神經保護作用研究》(資助號 30770838,2008.1-2010.12)
3、主研國家發改委項目《石杉鹼甲高純提取與蛇足石杉標準化種植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2008.1-2010.12)
4、主持重慶市自然科學研究基金課題《PAP1/IGSF6 基因在細胞凋亡過程中的作用機制研究》 (資助號 CSTC,2006BB5368,2007.1-2008.12)
5、主持重慶市自然科學研究基金課題《PAP1/METTL9基因在肺癌細胞中甲基化作用研究》(資助號 CSTC,2009BB5419),2009.1-2011.12
在國內外主要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
1. KX Shu,et al.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nzation of a cDNA library from human brain glioma leu line U251 with overexpression exogenous p53 gene..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 2010,9(33) :5262-5268(SCI)
2. KX Shu, B Li, YL Liang, YF Xie, et al. Effects of Exogenous p53 Transfection on the Gene Expression in the Human Brain Glioma Cell Line U251[J].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 , 2006,47(2): 156-161 (SCI)
3.KX Shu, LX Wu, YL Lia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uman PAP1 Gene and its Homologue Possible Involvement in Mouse Embryonic Development [J]. 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 2006,52(2):22-30 (SCI)
4. F He, LX Wu, Shu KX, et al. HGF protects cultured cortical neurons against hypoxia/reoxygenation induced cell injury via ERK1/2 and PI-3K/Akt pathways.Colloids Surf B Biointerfaces. 2007, 8; (Corresponding author,accepted)(SCI)
5. KX Shu, LX Wu, B Li. The p53 network: p53 and its downstream genes [J]. Colloids and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07,55(1):10-18 (SCI)
6. KX Shu,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Wild-Type p53 Protein SpecificallyBinding Sequence in PAP1 Gene Intron 2.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Communications (submitted)(SCI)
7. KX Shu, YL Liang, YF Xie,et al. Direct cloning of p53 downstream genes using Tet-ongene expression system[J].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04,14(1):7-11
8. 舒坤賢. p53 下游基因及其作用. 國外醫學.生理、病理與臨床分冊, 2004, 24(1):68-71
9. 舒坤賢,宋惠萍,張明華等. p53 基因誘導表達可調控細胞系的構建[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2,27(3):293-294
10.舒坤賢,譚軍,張繼承等.用計算機對人類 TSPY1 基因 P53 結合位點的鑑定[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7(6):718-720
獲得的學術研究表彰/獎勵: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uman PAP1 Gene and its Homologue Possible Involvement in Mouse Embryonic Development》論文獲2007年度湖南省生理學會論文一等獎(排名第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