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存齒亡

舌存齒亡

春秋時,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老師常樅病重了。 老子前去看望他,問道:“先生病得如此重,有什麼遺教可以告訴弟子嗎?”常樅說:“就是你不問,我也要說了。” 他對老子說:“經過故鄉要下車,你記住了嗎?”老子回答:“經過故鄉下車,就是要我們不忘舊。”常樅說:“對呀。”又說:“看到喬木就迎上前去,你懂嗎?”老子說:“看到喬木迎上去,就是讓我們要敬老。”常樅說:“是這樣的。” 然後,他又張開嘴給老子看了看,問道:“我的舌頭還在嗎?”老子說:“當然還在。”常樅又問:“我的牙齒還在嗎?”老子說::“早就沒有了。”常樅又問老子:“你知道原因是什麼嗎?”老子回答說:“那舌頭所以存在,豈不是因為它是柔軟的嗎?牙齒的不存在,豈不是因為它是剛硬的嗎?” 常樅說:“好啊!是這樣的。世界上的事情都已包容盡了我還有什麼可以再告訴你的呢?”

成語 齒亡舌存 / 齒弊舌存

【原文·出處】

常摐有疾,老子往問焉,曰:“先生疾甚矣,無遺教可以語諸弟子者乎?”

常摐曰:“子雖不問,吾將語子。”

常摐曰:“過故鄉而下車,子知之乎?”

老子曰:“過故鄉而下車,非謂其不忘故耶?”

常摐曰:“嘻,是已。”

常摐曰:“過喬木而趨,子知之乎?”

老子曰:“過喬木而趨,非謂敬老耶?”

常摐曰:“嘻,是已。”張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

老子曰:“然。”

“吾齒存乎?”

老子曰:“亡。”

常樅曰:“子知之乎?”

老子曰:“夫舌之存乎,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乎,豈非以其剛耶?”

常樅曰:“喜!是已。天下之事已盡矣,何以復語子哉?”

——劉向《說苑·敬慎》節選

【說明】牙齒以硬碰硬,容易破碎;舌頭柔軟,靈活多變。常樅和老子的這番對話,旨在說明人的處事哲學,剛易損,柔可存,以柔克剛,也不失為一種鬥爭藝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