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殿

興慶殿 是唐興慶宮宮殿,是皇帝會見大臣的地方,位於大明宮西北角,大同殿以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玄宗由大明宮移入此宮居住聽政。逐成開元、天寶時期的政治活動中心。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安史之亂後,興慶宮失去了其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成為安置太上皇之處。玄宗亦在此安置。安史之亂,尤其是軍閥朱全忠逼昭宗李曄遷都洛陽,使興慶宮遭到嚴重破壞。到了宋代,興慶宮成為春日游賞之地,元、明兩代還有不少文人泛舟賦詩唱和。清代龍池乾涸。

基本信息

簡介

唐代長安宮殿興慶殿,是唐玄宗時代的中國政治中心所在,也是他與愛妃楊玉環長期居住的地方,號稱“南內”,為唐代長安三大宮殿區之一,“三內”之一。

地理位置

興慶殿,位於唐代長安城東門春明門內,屬於長安外郭城東城春明門北側的興慶坊(隆慶坊),原系唐玄宗登基前的藩邸。

別稱

李隆基作為藩王時,與其兄宋王等同住在長安繁華地帶東市附近並有園林景勝的隆慶坊,武則天大足元年(701年)李隆基從幸西京,賜與其兄弟五人宅於此,號稱“五王子宅”。

歷程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隆基登上皇帝寶座,是為唐玄宗(唐明皇),為避其名諱而將隆慶坊改名興慶坊。 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將其同父異母的四位兄弟的府邸遷往興慶坊以西、以北的鄰坊,將興慶坊全坊改為興慶殿。 開元八年(720),在興慶殿西南部建成花萼相輝樓和勤政務本樓。 
開元十四年(726),興慶殿建造朝堂並擴大範圍,將北側永嘉坊的南半部和西側勝業坊的東半部併入。 開元十六年(728)經擴建,正式成為玄宗聽政之所,號稱“南內”。 
開元二十年(732),在外郭城東垣增築了一道夾城,使得皇家可以從興慶殿直接與大明宮、曲江池相通。後來在興慶殿南側又增築了一道夾城。 
開元二十年至二十四年(732~736),向西擴建花萼相輝樓。 
天寶十年(751),在興慶殿後增建交泰殿。 
天寶十二年(753),維修宮垣

詳細介紹

李隆基即帝位,於開元二年(714年)七月,五王獻宅為宮,九月起建造,其後,近四十年經三次大的擴建修葺而成。新宮因坊為名,諱隆為興,稱興慶殿。因在大明宮之南,又稱南內,宮城東西寬1080米,南北長1250米,面積1.3平方公里。宮城之內,以隔牆分為二部分,北部為宮殿區,有興慶殿、大同殿、南薰殿等建築。南部以興慶池為中心的風景園林區,周圍有勤政務本樓、花萼相輝樓、沉香亭等建築。興慶殿並以夾城復道,北通大明宮,南達曲江芙蓉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