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興安縣界首骨科醫院始建於1950年,李氏骨傷第三代傳人李任老醫師也於當年在該醫院創辦了以治療骨傷為主的中醫科,並於80年代改為骨科組。進入八十年代中後期,醫院職工不足60人,病床只有20張,包括醫療用房在內的設備總計30萬元,年業務收入不足30萬元。1992年縣衛生局為了探索鄉鎮衛生院專科發展道路,於是把界首中心衛生院骨科作為改革試點,經縣人民政府批准下文成立了“興安縣紅十字會骨傷醫院”。1993年,基於管理上的原因,縣衛生局又將界首中心衛生院及所屬街道門診統一歸骨傷醫院管理,因此形成了“兩塊牌子,一個醫院”的興安縣衛生系統的一大特色。2004年為了便於醫院管理,醫院再次進行改制,將醫院更名為興安縣界首骨科醫院。
醫療資源
醫院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萬多平方米,現有固定資產5000萬元,其中醫療房屋、設備3000萬元,房屋及建設物1070萬元,核定床位300張,實際開放床位450張。在職職工420人,專業技術人員300人,其中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11人。平均年門診量為72416人次,住院人數7062人,觀察人數15541人,病床使用率91.3%。
醫院先後引進了美國GE公司核磁共振儀、柯達CR成像系統、東大阿爾派CT、日本產500毫安X光機、日本東芝全自動生化儀、血球計數儀、彩超、高壓氧艙、動態心電圖儀、臥式高壓消毒鍋、萬能手術床、麻醉機、救護車(6輛)500千瓦發電機組等。並且所有病房大樓及辦公場所安裝有冷暖空調及內、外電話。這些現代化醫療設備,為醫院的運行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硬體基礎。
醫療成就
在繼承祖傳骨傷醫治技術的基礎上,運用傳統中醫結合西醫外科的優勢治療骨關節損傷。過去只能醫治封閉性骨折,現在可以做骨修補手術,尤其對開發性、感染性合併骨髓炎、骨壞死、椎間盤突出等病例有獨特的治療方法且療效顯著,痊癒期比國家規定的標準時間還要短。
現可以開展四肢骨折內固定、髖關節置換術、脊柱後路椎板減壓椎弓根內固定術、骨腫瘤手術、顯微外科手術等。2001年下半年以來,醫院顯微外科成功開展了斷指(肢)再植156例,皮瓣轉移80例,游離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5例,游離腓骨瓣移植修復骨缺損9例。
榮譽
醫院先後被評為縣、市、自治區級“先進集體”、“文明單位”;2002年獲市級“青年文明號”,並被縣消協評為“誠信單位”。1997年醫院獲桂林地區文明先進單位;2002年獲自治區文明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