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麗風光
青山延綿,茂林修竹,從市區往西南方行60公里,便到了有“楓溪鎖鑰”之稱的廿八都鎮。這兒只是此行的驛站,稍作停留,便驅車沿盤山公路而上,靜謐的山嶺間偶有山泉從石壁頂飛騰而下。車窗外一片綠意,蒼茫竹海,激流小溪,山風習習,好似漂浮在一片碧海之上。
山路十八彎,800多米高的海拔讓耳鼓膜有了反應,穿過一側樹木的掩映,能看見山腳的村莊和遠方的山峰,讓人心曠神怡。約20公里的車程後,群山退出了視線,豁然開朗,只見在山坳處點綴著紅瓦白牆,田間小徑依稀可見。村莊就像是一塊鑲嵌在綠色海洋中的“黃寶石”,閃爍著未經修飾的古樸,又帶著晶瑩剔透的光澤。
村子裡,房屋鱗次櫛比,家家門不閉戶。逆著清澈溪流而上,山路一側20多米高的百年紅豆杉樹,高大挺拔,遮天蔽日,三三兩兩散落在山路兩側。蒼老而又遒勁的樹幹直衝雲霄,比散落在田野里的白楊樹高貴得多,又比那路邊的梧桐樹多了些靈性和英氣。
看這兩棵長在一起的是‘夫妻樹’,這棵是雄的不能開花結果,另一棵雌的還會結出鮮紅的果實。在紅豆杉樹分布較為集中的嶺頭自然村,路口就能看見鬱鬱蔥蔥的樹木。南方紅豆杉、柳杉、勾栗樹等18株大樹分布在村落的半山腰,樹齡均超過了200年,一棵560年的柳杉,需要四五人才能合抱。每年到了12月,紅豆杉樹上便會結出一串串紅彤彤的紅豆果,外紅里艷,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古色古香
溪流淌淌穿村過。在街邊的一位老人,(下轉第二版) (緊接第一版)精神矍鑠,穿著襯衫,戴著草帽,正在收拾廢舊的瓦片。上前一打聽,這位叫陳壽洪的老人雖已84歲,但還能上山砍毛竹呢。沿著村間小道一路走去,老人們的狀態讓人驚嘆。
村里共有1418名村民,其中80歲以上的老人有100多名。見到筆者一行,他們顯示出山里人特有的熱情,紛紛說起這個村莊千年的傳奇歷史。
興墩人有自己的方言,腔調和廿八都話又不相同。原來,早前興墩村一帶叫做儒家墩,是通往福建的要道之一。相傳,北宋年間,名將楊業之女楊八姐去福建,經過此地時,戰馬在路旁停下要喝水,楊八姐便拔出寶劍,插入一側的山崖中,清冽的泉水便不斷湧出,哺育山林樹木。至今這個位於嶺頭的千年水源還在澆灌著百年古樹。
紅豆杉樹是戴氏祖先帶過來栽種的。《儒家墩戴氏宗譜》中詳細記載了“吾族之先由閩汀而遷江分儒家墩、嶺頭、張家源三派”,“吾族自純章、其愷二公肇遷江山”,江山興墩戴氏的祖先戴純章、戴其愷,在宋代從福建汀州遷移過來。江山歷史名人、國民政府軍統局局長戴春風(戴笠)和興墩村也有淵源。村民說戴春風年少時經常到興墩的親戚家玩,年長一點的人都見過他。據說,他後來想在這養生福地為母親建座宅子頤養天年,只因母親不願離家而作罷。
休閒旅遊
在興墩村會忘卻時間,農舍草棚,甚至田野一條小徑,都讓人留戀忘返。
紅豆杉樹下,老人躺在躺椅上,優哉優哉地哼著小曲,習習微風,拂動綠葉,奏響旋律。興墩有著與世無爭的寧靜,興墩有著流連忘返的安逸,興墩有著千年積澱的文化,在社會激流中,淳樸得讓人迷醉。
興墩村最有名氣的,莫過於嶺頭自然村和雪嶺次原始森林的南方紅豆杉群保護區。它是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南方紅豆杉為主要樹種,總面積有40平方公里,海拔750米至820米,散落著南方紅豆杉樹100多棵,其中樹齡超過百年的有49棵。近年來,興墩村的紅豆杉群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有不少人特地趕來和百年紅豆杉樹合影。
幾百年來,興墩人對古樹的保護可見一斑,他們認為樹有靈氣,不能觸犯,正是得益於樹神的庇佑村民才能安居樂業。在上世紀80年代,有客商為買該村一棵500多年的柳杉,答應給村里每人一台電視機,還把山路硬化好,可村民毫不心動,日夜守護著它。前年,有棵枯死的紅豆杉樹以90萬元的價格轉讓採集權,這個巨額數字也沒有讓淳樸的村民被利益驅使,而更多的是對沒能挽救紅豆杉樹的心痛。千年的傳奇要續寫,村落古樹的文化要傳承。為此,鎮村先後投資40多萬元開展保護工作,建立了南方紅豆杉群保護區,積極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細心照料祖輩傳下的“寶貝”。
廿八都鎮要打好生態、人文兩張金字招牌,把紅豆杉群保護區建成國家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為加快旅遊業發展提供良好的資源支撐和生態保障,讓遊客在‘尋夢之旅’中獲得自然美和人文美的體驗與享受。充分利用廿八都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打造浙閩贛三省邊際文化旅遊名鎮和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