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節草(原變種)

基本信息

常綠草本,分枝甚多,枝、葉灰綠色,稀紫紅色,嫩枝的髓部大而空心,小枝多。葉薄紙質,小裂片倒卵形、菱形或橢圓形,長1-2.5厘米,寬0.5-2厘米,背面灰綠色,老葉常變褐紅色。花序有花甚多,花枝纖細,基部有小葉;萼片長約1毫米;花瓣白色,有時頂部桃紅色,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9毫米,有透明油點;8枚雄蕊長短相間,花絲白色,花葯紅褐色;子房綠色,基部有細柄。分果瓣長約5毫米,子房柄在結果時長4-8毫米,每分果瓣有種子4粒,稀3或5粒;種子腎形,長約1毫米,褐黑色,表面有細瘤狀凸休。花果期7-11月。
產長江以南各地,南至廣東北部,東南至台灣,西南至西藏東南部。見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一帶的常生於海拔700-1000米的山地;見於四川、雲南和西藏的多生於海拔1500-2800米山地草叢中或疏林下,土山或石岩山地均有。緬甸、錫金、不丹、尼泊爾、印度等也有。
本種分布的東限至日本南部,據觀察,產日本南部的其染色體數不同,認為是一變種。
根皮土黃色,味苦。全草作草藥,味辛,苦。性溫或寒《參加石椒草》。清熱、散瘀、涼血、舒筋、消炎。治風寒感冒、咽喉炎、腮腺炎、支氣管炎、皮下瘀血等。又作驅蟲藥。
莖、葉含精油,主含:β-myroene、 α-phellandrene、 β-caryophyllene、cadinene、caryophyllene osides. 全株含黃酮類化合物。又含acridones類生物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