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和訣竅
自然功之所以命名為自然功,不僅是以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說教與依據,而且它要求練功的人,把白己的身體作為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來對待,不能以主觀的願望去違反客觀存在的自然規律。因此,自然功的原則是:本乎自然,順應自然,絕不違反自然。體察自然,認識自然,因勢利導地運用自然,使自然為人類的幸福服務。 因此,自然功的訣竅是:自由自在,舒適安泰,返光自照,死去活來。 這個原則和訣竅貫串在整個練功過程的各個方面,必須把它牢牢記住。
功前準備。
1,練功的環境力求安靜,干擾越小越易於入靜。但在已經入靜之後,即使遇上突然的驚動,除了會使入靜暫時中斷外,並不致發生危害。這是由於自然功以順應自然為原則,以舒適安泰為訣竅,並不主觀地執著於某種事象,因而不怕受到意外的驚動。 2,不要在空氣污染重、光線強、當風和悶熱的地方練功。 3,不要在過飽、過飢、過度疲勞、情緒過於激動和有問題急待解決的時候練功。 4,練功之前先解大小便。 5,床枕的高低,墊被的厚薄,都按各自的習慣和方便安排妥當,力求舒適。 6,不要穿著過緊的衣褲,解松所有的紐和帶,務使全身不感到任何拘束扯拌。 7,把剛才正在做的、想的、看的一切事情丟開,淡然漠然地,什麼都毫無所謂地呆上幾分鐘,然後開始練功。
調身與調心
自然功的姿勢分為正規臥式與自由臥式兩種,這裡先談正規臥式,以右側臥為例。 將身體右側臥下,把右手放置在頭與枕之間,右大拇指指尖的少商穴輕微接觸右耳垂背後窩窩內的翳風穴;其餘四指貼在右臉上,注意勿將耳朵前面的耳門、聽宮、聽合三個穴位壓著;把左手伸到右邊肩頭上,坐掌心的勞宮穴貼在右肩鎖骨窩窩內的缺盆穴上;身體微帶俯曲,不能挺胸突臀;兩腿微曲,左腿比右腿多曲一點,以左足大趾頭臨近右小腿 中部為適度(練左側臥式則與此相反)。姿勢擺好之後,放鬆全身的關節和肌肉。我以前就是照這樣做的,但也常會發生矛盾:要按照規定擺好和維持姿勢就不容易放鬆關節和肌肉,要放鬆關節和肌肉就不容易擺好和維持規定的姿勢。 自然功的正規臥式來源於道家的"通關展竅功"。"通關展竅功"是硬要擺好和維持這個規定的姿勢,以致除了少數筋骨柔和的人外,許多人不僅放不松關節和肌內,而且弄得吃力勉強,酸麻脹痛,大大地妨礙了入靜。這些人要適應這種姿勢之後,才有可能放鬆,也才有可能入靜練好氣功。這是得不償失的。 因此,自然功本著順應自然的原則,不嚴格要求姿勢,但必須做到放鬆! 為了放鬆全身的關節和肌肉,即使右手不放置在頭與枕之間而放在右臉前面一點,甚至手臂伸直放在床上也可以;左手也可以不去貼右肩窩而垂直地放在左腿上;兩腿也可以不照規定的彎曲度,只要不伸得太直就行。這是對照正規式而給予一些自由。 自然功還有一種自由式,就是睡臥的姿勢由練功者自由選擇,自由擺布。這裡借用一首古詩來形容比喻,詩曰: "放出溈山水牯牛,無人堅執繩鼻頭。 綠楊芳草春風岸,高臥橫眠得自由。" 這是何等地瀟灑自由!練自然功的人在擺自由式的睡臥姿勢時,就應該這樣無掛無礙,逍遙白在,擺好一個自己感到舒適安泰的姿勢。因為只有放鬆了全身的關節和肌肉,才易於入靜,而只有入了靜也才能收到練氣功的效果。入靜(調心)比姿勢(調身)更重要,姿勢擺得再好,不入靜就是白費;姿勢即使沒擺好,只要入了靜也能收到練功的效果。因此調身必須服從於調心。
練功經驗
一般的運動是練身不練心,它們很少重視心情意念活動的調節; 一般的參禪打坐是練心不練身,它們很少重視身體的鍛鍊,有的甚至以精神蔑視肉體,修苦行殘害身體; 太極拳、五禽戲之類別的氣功,既練身又練心; 包括自然功在內的靜極而動的、動中有靜的、外靜內動的各種氣功,是練心以練身。 我的歌訣是:
練身不練心,花葉雖茂沒有根;
練心不練身,枯木何處去逢春;
練身又練心,鶴髮童顏老壽星;
練心以練身,練就金剛不壞身! 有人合問:既是如此,又何必把道家"通關展竅功"的姿勢作為自然功的正規臥式呢?這是因為"通關展竅功"是一種效驗顯著的治病強身氣功,它的姿勢在發動內氣,使內氣運行全身以打通經絡穴位上的關竅和阻礙,而達到四肢百骸無不通到這些方面,確有它的作用。 正規臥式為什麼規定以大拇指指尖的少商穴輕微接觸耳垂後面窩窩內的翳風穴,四指貼在臉上而勿壓著耳門前面的三個穴位?就其一般的作用講,由於耳垂後面窩窩內有拇指指尖的輕微接觸,可以減低聲音的傳入刺激;將耳門空出,能避免耳內氣悶的嗡嗡作聲。二者均有利於入靜。如果從經絡學說來說,少商穴是手太陰肺經的井穴,它的作用是清肺利潤;翳風穴是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的會穴,它的作用是疏風通絡。這兩個穴位的輕微接觸,有利於呼吸的通暢和內氣在經絡的運行。 至於掌心的勞宮穴貼在肩窩的缺盆穴上,除了防止寒氣從缺盒侵入而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勞宮穴是手厥陰心包絡經的穴位,它的一般作用是清心泄熱。科學實驗已經證明,它是發放外氣的穴位之一;缺盆穴雖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它的一般作用是舒喘解逆,但它卻是手少陽三焦經進出臟腑的通路口。而三焦經的重大作用,在《中藏經》裡面講得很清楚:"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號曰中清之府,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餘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