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戒

自我警惕。《荀子·成相》:“觀往事,以自戒,治亂是非亦可識。” 漢 張衡 《上陳事疏》:“向使能瞻前顧後,援鏡自戒,則何陷於凶患乎。” 宋 陳亮 《問答下》:“得其性而有以自勉,失其性而有以自戒。”

基本信息

引證解釋

原文

有行,至貧至賤可以進之;無行,至富至貴不可親之。何也?有行之人,綱紀森然,動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雖貧乏不以為不足,無故與之猶不受,況妄謀乎!忠孝仁義,睦於家,藹於鄉,不以害遺於人,斷無後殃。無行之人,譎佞殘妒,塞於胸間,心目所至,悉犯於理,貪涎滿吻,並包之心熾然,使得時則以勢劫之矣,雖死且有謀,餘孽猶毒於人,必難終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孫,遺善為閭里傳;卿相無行,亡身、亡家、亡國、亡天下,遺臭為後世笑。敢斷之曰:無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損我者也,實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於此,人將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懼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於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議人,則幾於小人;能自檢其身,則不失為君子。終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塗行焉,凜凜然或恐悖之,玷於父母,願必進於道,期為君子之歸,故書以自戒。

譯文

有品行,即使非常貧賤,仍是可以交往的人;沒有品行,即使大富大貴,也不值得親近。為什麼呢?有品行的人,綱常法紀嚴明,一舉一動都符合法令制度。從不曾超越法理違背本分。放縱自己的所作所為。這種君子,即使貧困也不認為不富足,無緣無故給他東西尚且不接受,何況是用不正當手段去謀取呢!他們(追求)“忠孝仁義”,與家人和睦,對鄉人和藹,不把禍害留給他人,斷然不會有後患。沒有品行的人,心胸間充滿詭詐、獻媚、兇殘、嫉妒;一心所想到都是觸犯法理的事,這類人貪婪的口水流滿了嘴角,併吞據有的心思強烈如熾烈的火焰。這種人一旦得到機會,就會倚仗權勢威逼強奪(他們想要的事物)。這樣的人很有心計,即使死了,他們的殘餘勢力仍然對世人有害,必然難以善終。百姓有品行,可以保全自身、守護家業、保護子孫,遺留的善行也將被同鄉人流傳;公卿丞相沒有品行,也會使自身滅亡,使家業敗亡,使國家衰亡,甚而至於丟掉整個天下。遺臭萬年,被後世人恥笑。不妨做個判斷:無品行的卿相,尚不如有品行的百姓。得到這樣的人並與他交往,不是損害我(的名聲),實在是對我有好處。但是如果有個這樣的人在我面前,他卻想要拒絕我,怎么樣去得到這樣的人(的認可)來和他交往呢?與其擔心他人拒絕我,不如把他人拒絕我的理由反過來被我自身拒絕,大概就可以(結交到他們)了。隨意的用話語來議論他人,就接近於是小人了;能夠反省自身,就不失為君子了。我終其一生都應該實踐這句話啊。我年少無知,只希望沿著父親所走過的路行走,小心謹慎,唯恐有所違背,玷辱了父母(的名聲)。但願自己能堅定的走入正道,期待著最終成為真正的君子,所以寫下這篇文章,作為對自己的警誡。

作者介紹

鄭思肖,南宋末為太學上舍,曾應試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鄭思肖憂國憂民,上疏直諫,痛陳抗敵之策,被拒不納。鄭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隱居蘇州,終身未娶。南宋滅亡後,鄭思肖不臣服蒙元的統治,自稱“孤臣”。每逢歲時伏臘,望南野哭而再拜。因肖是繁體趙字(趙是宋的國姓)的構成部分,所以改名思肖,號憶翁,都包含有懷念趙宋的意思。鄭思肖把居室題額為“本穴世家”,如將“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間,便成“大宋世家”,以示對宋的忠誠。鄭思肖原與宋宗室、著名畫家趙孟頫交往較多。後趙降元並任官。鄭思肖即與之絕交。鄭思肖擅畫蘭,宋亡後,所畫蘭均無土和根,表示土地已淪喪於異族,無從紮根。當時一些權貴向他所要畫蘭,皆不與。庸人孺子頗契其意者,則反與之。邑宰求之不得,知其有田,因脅以賦役取。先生怒曰:“頭可斷,蘭不可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