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喪失

自我感喪失

一般人時常會在緊要關頭時常發生類似自身抽離的情況,如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著自己自動運作。這樣與自己的情緒保持距離有助於控制焦慮,感覺與身體分離則可釋放天賦的能力或直覺。

自我釋義

關於“自我”的範圍如何確定,是自詹姆斯以來學界經常討論的問題。按詹姆斯的意見,最廣義上的自我,常包含著伴有“我的”這一意識的事物,不僅是會思考的我和我的身體,而且連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我的朋友、我的家、我的筆等等,都屬於“自我”。所以,可以將“自我”分為所有我、身體我、精神我、純粹(主體)自我(即主我)。

概念解釋

這種感覺,可能會以下列幾種存在:像是身體某部份失去知覺、感覺與自身情感疏離、產生隱形的感覺、無法認識鏡中自己、自自己像在看電影、同時用旁觀者和參與者的角度看自己。一般人在面臨壓力或極度危險時,會發生偶爾的短暫抽離,這是屬於輕微自我感喪失的正常現象。但嚴重的患者則是會出現非常壓力所引起的重複抽離,通常是長期的心理創傷、強烈無助感和無可歸屬感,嚴重自我感喪失會讓患者長期覺得自己活在夢中,有的會靠自殘等不良方式找回存在感,甚至對自己的身體發生異變也毫無察覺。

相關因素

自我感喪失或自我所屬感喪失的狀態,一般都與精神我有關(不是我在想,而是受人操縱),也與身體我有關(不是我的身體,而是他人的身體),在所有我方面,可能也會喪失。

除了精神病的情況之外,由於機械化時代的社會條件,由於龐大的生產組織的影響,許多人都有“所有我喪失感”。

哲學理解

馬克思卻指出,在現代,情況已完全改變了。勞動者的生產所得並不是“自己的”東西,自己的勞動是屬於他人的,因而沒有“自己的”感覺。就象身體我的情況一樣,一隻手指受傷流血,如果用口去吮吸,會有一種“自己的”血的感覺,但如果滲入繃帶之中,那血就喪失了“自己的”意義而成為令人厭惡的“外”物。

現代社會為提高效率而需要龐大的組織,從而也使個人感到無能為力。這就象精神分裂症患者覺得自己的想法與行動都為外力左右、個人的力量已經喪失一樣。這種現象,英語中稱為alieaation(異化)。黑格爾曾利用相應的詞(Entlremdung)來表現自己的思想:物變化為別物,“正”變化為“反”。他所指的並不就是生產的結果。而馬克思則用此詞來表示“所有我”的喪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