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劃沿革
沿革
1953年建臧村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同年改鎮。轄馬莊、劉莊、崔莊、東莊、東於莊、詹莊、應莊、閘板口、西於莊、臧村、打油莊、白廟、中臧村、西木杴莊、郭莊、沙堤營、東臧村17個行政村。
代碼
代碼 130622107:~200東臧村 ~201中村 ~202臧村 ~203沙堤營村 ~204白廟村 ~205郭莊村 ~206打油莊村 ~207西木欠莊村 ~208詹莊村 ~209劉莊村 ~210應莊村 ~211東莊村 ~212閘板口村 ~213崔莊村 ~214馬莊村 ~215西於莊村 ~216東於莊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31034 |
男 | 15734 |
女 | 15300 |
家庭戶戶數 | 7667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0207 |
家庭戶男 | 15260 |
家庭戶女 | 14947 |
0-14歲(總) | 8208 |
0-14歲男 | 4175 |
0-14歲女 | 4033 |
15-64歲(總) | 20603 |
15-64歲男 | 10526 |
15-64歲女 | 10077 |
65歲及以上(總) | 2223 |
65歲及以上男 | 1033 |
65歲及以上女 | 1190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9651 |
工作思路
2009年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落實年,也是臧村鎮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的機遇年、關鍵年,該鎮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主題,堅持“和諧發展,富民強鎮”工作方針,突出“黨建作保障,經濟快發展,事業重協調,社會更和諧”四個重點,堅持科學發展,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黨建基礎
以建設一支好的領導班子、建強一支勤政高效的基層幹部隊伍為根本,不斷探索總結抓班子、帶隊伍的新方法、新舉措。一是從加強鎮黨委自身建設入手,按照“五個好”目標要求,在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建設等方面下功夫,不斷的提高領導班子和包片領導、包村幹部駕馭農村複雜工作局面的能力;二是對照“五個好”標準,堅持抓兩頭帶中間,加大後進黨支部整頓轉化力度,加快中間狀態班子上檔升級,促進先進黨支部再上新台階;三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在2009年年前基本完成村支部換屆選舉工作的基礎上,全力完成村委會換屆選舉,並加大村級幹部培訓力度,克服以往重使用,輕培訓,少教育的模糊認識,採取外出參觀、集中培訓等辦法,多渠道育人,全方位培養。解決好連任幹部思想保守,觀念陳舊,不適應發展需要,新幹部缺乏經驗,方法簡單,不會幹的問題。通過加強鎮村幹部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有團結協作精神的鎮村幹部隊伍。
基礎設施建設
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大力實施村鎮規劃,按照“一事一議”程式,多方籌措資金,推進文明生態村創建。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在鼓勵村民自願“出資出勞”的基礎上,鎮村幹部積極爭跑資金,堅持從廣大農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繼續支持糧食生產,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不斷加大農村飲水安全、村級公路、沼氣池、農村電力投入力度,加快農村生態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開展形式多樣的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提升民眾生活品味,打造文化臧村、和諧臧村。
投資環境
積極盤活土地存量,緩解土地供給緊張問題。深入開展好為企業服務活動,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土地、用電、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努力破解發展瓶頸,走出一條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新型發展路子,重點謀劃好以下幾個項目:
1、中臧村雙強金屬製品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的電解鋅項目,已辦理環評手續,2009年內開工建設;
2、110千伏變電站項目後續工程,投資5000萬元,2009年完成全部後續工作,投入運營;
3、西臧村謀劃投資400萬元建設養老院項目,已積極進行項目籌資和選址工作。
民生
一要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完善突發事件應急保障體系。以縣委“六抓六制”工作機制為指導,切實加強信訪工作,及時認真辦理民眾的來信來訪。健全完善包村幹部、村幹部、信訪聯絡員三級信訪排查體系,負責村信訪隱患的摸底工作;實行零報告、日報告制度,使信訪排查處在動態管理之中,做到了早知、早報、早處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嚴格控制各類事故的發生。二要抓好依法治鎮工作。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進一步完善村務、財務、政務公開制度,積極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堅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行政水平和服務能力,努力建設高效、廉潔、透明的法治政府。三要關注民生,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重點謀劃好以下幾項民生工程:1、東臧村投資50多萬元對村內大街小巷硬化工程,已經開工建設;2、投資40萬元的沙堤營至白廟村水泥路建設工程,已在積極籌措資金;3、在2008年完成閘板口、崔莊電氣化村建設的基礎上,2009年完成3-5個村的電氣化建設。同時,積極開展扶貧幫困、結對助學活動,加大幫扶救助力度,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