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顯影

膠片顯影

膠片一經曝光,立即產生潛影——一種看不見的影像。必須將膠片進行顯影操作才能使潛影轉化為可見的牢固影像。當膠片顯影,結構已發生變化的鹵化銀晶體便轉化為黑色金屬銀顆粒的聚結體,從而產生影像——負像。

膠片顯影

film developing

一般地說,35毫米片和膠捲均採用槽顯影,單片採用盤顯影。顯影液配方也各異。另外,還有微粒顯影、增感顯影、高溫顯影,種類繁多。放大顯影有時要反覆多次才見效,而膠片顯影的失敗,直接與需要重拍相聯繫,倘想做到慎重無誤的處理,就需要有一定的經驗。對彩色膠片的小批量處理,委託照相館去拍,省工省時,經濟有效。對黑白膠片的顯影,既容易也不需要什麼條件。

顯影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氧化-還原過程。顯影液是一種含有還原劑的溶液。顯影過程的化學反應可用下式表示:
銀離子+還原劑→金屬銀+顯影劑的氧化物+氫離子
顯影時,潛影銀擴展了100億倍左右而成為可見的金屬銀顆粒組成的影象。顯影在整個照相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潛影擴大的方法有兩種,一種為化學顯影法,另一種為物理顯影法。
化學顯影法:在鹵化銀被還原成金屬銀的過程中,鹵化銀晶體在晶核周圍被顯影劑還原。鹵素被釋出而以一種鹵化物的形式轉入顯影液中。這種方法簡便,省時,經濟。目前醫院中使用這個方法。
物理顯影法;顯影掖中含有銀離子,在顯影過程中沉積在潛影上,這方法很像鍍銀。事實上,仍是顯影液中的銀離子被還原的化學過程,而不是物理過程,但物理顯影的名稱已使用習慣了,故仍沿用至今。
物理顯影液中含有銀鹽(如硝酸銀)和一種還原劑(如對苯二酚、米吐爾之類)組成。當銀離子與潛影接觸,由於潛影的催化作用,還原成金屬銀,積聚在潛影上,不斷擴大最後成為銀影。
物理顯影法既可先顯影后定影,也可先定影(在弱鹼性定影液中)後顯影,因為它主要是銀離子沉積在潛影上的緣故。物理顯影的優點是銀影顆粒極細,分辨本領高,可供高倍率的放大。但曝光時間應延長至2~4倍,影象的反差低,有時會出現灰霧,顯影液穩定性差,較難掌握,這種方法的使用範圍在擴大,如擴散攝影過程,就是從物理顯影法發展而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