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魚名餚

潮汕方言雖然將鱉和腳魚並稱,但稱鱉的時候,往往指的是未經加工的食材,如“斤雞兩鱉”、“好好鱉刣到屎流”等;一旦做成菜餚,就改稱為腳魚了,比如潮菜名餚“腳魚燉薏米”和“紅燜腳魚”。近年潮菜多向外地擴展,“潮汕腳(甲)魚火鍋”也在重慶等地大出風頭。
有意思的是,清代吳越一帶也是將鱉稱為腳魚的。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七回寫虞秀才:“看見小廝一個個從門外進來,一個拎著酒,一個拿著雞、鴨,一個拿著腳魚和蹄子,一個拿著四包果子,一個捧著一大盤肉心燒賣,都往廚房裡去。”這裡腳魚當然是指鱉,蹄子潮汕人稱為豬腳,燒賣則稱為宵米。
再往遠一點說,甚至連“清燉腳魚”和“紅燜腳魚”這些菜餚做法都能夠在遠至周代的著作中尋找到蹤影。比如《詩經·韓奕》這樣說:“其餚維何?炰鱉鮮魚。其蔌維何?維筍及蒲。”寫的是韓侯經過屠這個地方,顯父用百壺清酒為他餞行,席間佳肴就包括燉鱉蒸魚和稚筍嫩蒲。這裡炰鱉的“炰”字讀fǒu,是蒸煮的意思。
《詩經》中另一首叫《小雅·六月》的則這樣說:“飲御諸友,炰鱉膾鯉。”但這裡炰鱉的“炰”字要讀páo,古同“炮”,指將帶有毛皮的食材用濕泥包好後放在火上燒烤,類似於後世叫化雞的做法,因此詩句可以翻譯為用燒烤鱉肉和鯉魚生片招待朋友們。
戰國時屈原在《楚辭·招魂》中也有這樣的詩句:“胹鱉炮羔,有柘漿些。” 這裡“胹鱉”也是燉鱉的意思,“柘”即甘蔗,“柘漿”就是蔗汁。燉鱉烤羊,再佐以清甜的蔗汁,當然是很美味的享受了。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引述這許多古代的食鱉例子,無非是為了說明:鱉,自古以來都被認為是很珍貴很美好的食物。雖然十多年前因為馬俊仁弄了箇中華鱉精,一斤鱉被炒賣到幾百元,之後又一落千丈,身價甚至比不上普通的魚蝦。但我還是想告訴大家,鱉的確是一種既美味又滋補的食材,應該趁著現在價廉之機大吃特吃。
關於鱉的美味,古人認為主要集中在鱉裙上。五代時有個酒肉和尚謙光,諸肉中最嗜食鱉。禮聘他的江南國主曾問他生平有什麼志願,他竟然這樣回答:“老僧無他願,但得鵝生四掌,鱉長兩裙,足矣。”真是貪食得無可救藥啊!
鱉的可貴之處還在於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有專門介紹“龜鱉類”,認為鱉肉可治久痢、虛勞、腳氣等病;鱉甲主治骨蒸勞熱、陰虛風動、肝脾腫大等,鱉血、鱉卵和鱉膽等也都有很有益處,總之吃後女子養顏,男子旺精。現代醫學也認為鱉含多種胺基酸和微量元素,鱉多糖具有較好的藥理活性,能夠調節機體免疫力並具有抗腫瘤作用。因此自古以來有關鱉的藥膳,比如“腳魚燉薏米”和“參芪燉腳魚”都廣受歡迎。
將甲魚和雞合燉,就是很有名的“霸王別姬”。我做這個菜,不喜歡將腳魚長燉,而是淖水後留著,等雞燉爛了才下。這樣鱉裙的膠質才不會燉化,至少不會失去那種美好的口感。潮式腳魚火鍋差不多也是圍繞這個食理設計的,一般用五花肉或雞塊做湯底,腳魚切塊後與其他配料一起擺放桌上,讓人邊吃邊下,不使熬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