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背景
一些國家城市機動車和腳踏車混合行駛,交通事故增加。根據1971年世界統計資料,每一億輛腳踏車的死傷率為12.26人,而每一億輛汽車的死傷率僅為2.7人,為此有必要修建腳踏車專用路,建立單獨的腳踏車道系統。這樣快慢車分離,各行其道,既可提高車速和通行能力,又增加安全。
在中國各城市中,居民使用腳踏車出行的比重越來越大,北京、上海、天津在1983年前後調查,腳踏車出行占總出行(包括公共運輸和步行)的百分數分別為40%、20%、50%。腳踏車出行距離為4~5公里,最大可達10~15公里,行駛速度一般為10~18公里/時。腳踏車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的50%。在上下班時間,特別是早晚高峰,數量過於集中,影響了公共運輸的正常運行。大城市主要幹道交叉路口腳踏車高峰流量超過10000輛/時的越來越多,交通擁擠。腳踏車數量多,沒有固定停車場地,自由亂放,影響交通和市容。 根據中國城市小街小巷(胡同)多的特點,可以利用現有的道路開闢腳踏車專用道路。
發展歷程
早在1890年,荷蘭建設了世界上第一條腳踏車專用道路,1937年又在鹿特丹市建設了世界上第一條腳踏車(河底)隧道,將新舊城連線起來。荷蘭已有3萬多公里腳踏車專用道,逐步形成腳踏車道路網。
在中國,一些城市中建設具有腳踏車道的三幅式道路,供快慢車分道行駛,效果好。廈門有第一條腳踏車專用路,設計時速最高為25公里,它是一條封閉道路,6點半到10點半開放,其餘時間關閉。
2018年9月,北京首條腳踏車專用路將開工建設,設有多功能車道,預計2019年6月主體工程施工完畢。
設定要求
腳踏車設計速度為18公里/時,以此確定最小寬度和轉彎半徑,淨高度為2.5米,,縱坡一般為1.5~2%,若坡度大於2%時,應限制坡長。腳踏車道寬度,考慮了兩車之間的安全間隙,腳踏車道1米、雙車道2米,中國腳踏車較多,腳踏車道的寬度一般為5~7米。
北京腳踏車專用路設定在回龍觀到上地軟體園範圍內,起點位於昌平區的同城街和文華路的交叉口,整個腳踏車專用路是沿著13號線北側綠化地往西鋪設,跨過京藏高速,下穿京包鐵路,沿著六環路,延伸到西二旗北路,最終止於海淀區的上地西路和後廠村路的交叉口。全長6.5公里,其中從起點到西二旗北路為新建道路,為5.5公里長。西二旗北路到終點用現況道路進行改造,長度是1公里。
該規劃方案已經批覆。首條腳踏車專用路寬度論證後決定為雙向6米,中間沒有硬隔離、採用劃線方式,設計速度20公里/小時,全線有8對出入口。
專用路是雙向4車道,中間設有多功能車道(有潮汐車道、超車道功能),不允許機動車、電動車、行人進入,用閘機保障電動車、機動車不能進入,騎行者右側單向通行,不得逆向行駛,除專門設定的停放點和服務點外,專用路上禁止停車。